张贤亮
- 作品数:9 被引量:4H指数:1
- 供职机构:中国作家协会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政治法律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更多>>
- 一句哲言支撑了我的人生
- 2007年
- 现在进了书店,迎面便是一摞摞"励志书".也许是我孤陋寡闻,过去我还真不知道有所谓的"励志书".之所以开了眼界,是因为书店专为它们开辟了一个专柜,所有"成功人士"的传记、秘诀、心得、经验、奋斗史和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等等统统归在"励志"名下.据售货员说这类书销得很好,读者很多.怪不得出版社也出得起劲,装订精美,囊括中外,花样百出.仿佛没精气神的人看了这种书马上就会精神抖擞,鼓起勇气,要以力挽狂澜之势在人间大干一场.……
- 张贤亮
- 关键词:为人处世
- 妙道自然 天人合一——胡正伟的绘画艺术
- 2006年
- 绘画是什么?不言而喻,首先是为了"存形",即颜延之(386~456年)说的"图形,绘画是也。"陆机(261~303年)也说"宣扬莫大于言,存形莫善于画。"然而,仅讲"存形"的功能,无论哪位大师都比不上照相机,真如此的话,自照相机发明后绘画就会逐渐衰退以至于消失了。但经过历史的演变,如我在正伟第一本画集的《序》里所说:"大约11世纪,中国绘画出现了一种卓越的理论,认为笔墨不仅要能描绘出物的外象、重现景观,更应该具有自己纯粹的艺术品质,体现作者独特的人格心灵。艺术创作应该超越,脱出它所依据的外形,进入‘画外’,也就是非具象所能涵盖的表现性世界。"从此以后的中国绘画,不单是描绘外形、表现自然,很大程度上却是表现画家本人的个性了。当然,这种变化并不能说是这种理论倡导的结果,而是绘画的发展自然演变到那地步的,但这种理论仍然应该说是美术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 张贤亮
- 关键词:款识
- 我与银川
- 2008年
- 我祖籍江苏盱眙,生于南京,在重庆、上海、北京这样的大城市长大,因为出身“官僚资产阶级”,高中没能毕业就成了“城市待业青年”。由于生活所迫,1955年我18岁时,只好带着我的母亲和7岁的妹妹从北京移民到银川,用文言文可说是“携老母弱妹”了。1954年至1958年间,从北京、上海、浙江等地向银川地区迁移来了十余万人,全部是失业、无业人员和所谓有“历史”问题以及“家庭成分不好”的城镇居民。移民们大多数被分配到农村、矿山,我们一家三口被安置在银川市郊的贺兰县农村当农民。
- 张贤亮
- 关键词:资产阶级待业青年文言文
- 如何推进构建和谐社会的文化建设被引量:2
- 2007年
- 在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期间,民盟中央邀请了部分出席会议的委员,以《如何推进构建和谐社会的文化建设》为题举行专题座谈。座谈会由民盟中央副主席张平主持,全国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常务副主席张梅颖出席会议并讲话。出席座谈会的有(按姓氏笔画为序):
- 王安忆冯骥才刘忠德张贤亮吴贻弓高占祥梁晓声舒乙靳尚谊翟泰丰滕矢初魏明伦
- 关键词:构建和谐社会文化建设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副主席民盟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