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丽
- 作品数:76 被引量:380H指数:10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河南省卫生厅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 IL-32及TNF-α在哮喘小鼠肺组织中的表达及布地奈德的干预作用被引量:11
- 2012年
- 目的:探讨哮喘小鼠发病过程中白细胞介素32(IL-32)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肺内表达的变化及布地奈德的干预作用。方法:将30只健康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卵蛋白(OVA)致敏并激发的哮喘模型组(A组),OVA致敏、激发并予布地奈德吸入治疗组(B组)及正常对照组(C组),每组10只。观察卵蛋白激发及布地奈德干预后哮喘小鼠气道的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IL-32及TNF-α表达的变化。结果:IL-32及TNF-α在对照组中呈低表达,在哮喘组中表达明显增加,使用布地奈德干预后,IL-32及TNF-α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且二者表达量均与气道壁厚度呈正相关(r=0.716,P<0.05;r=0.459,P<0.05)。结论:IL-32及TNF-α可能参与了哮喘小鼠气道重塑过程,布地奈德干预改善哮喘小鼠的气道重塑可能与降低IL-32及TNF-α的表达有关。
- 高伟霞张艳丽栾斌冯梅晶
- 关键词:哮喘气道重塑TNF-Α小鼠
- 儿童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不动杆菌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和耐药分析
- 目的:探讨儿童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不动杆菌(MDRAb)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及药物耐药情况,为减少MDRAb感染发生及有效治疗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至2014年5月我院ICU收治的75例不动杆菌肺部感染临...
- 乔俊英张艳丽李凡栾斌
- 关键词:儿童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不动杆菌肺炎
- 口服顺尔宁对喘息性支气管炎小儿肺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1年
- 目的:研究口服顺尔宁对喘息性支气管炎小儿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潮气呼吸流速容量环(TBFV环)对患喘息性支气管炎小儿进行服用顺尔宁前后肺功能各项指标进行测定。结果:105例患儿口服顺尔宁前及口服顺尔宁半个月后肺功能各项指标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口服顺尔宁1个月后肺功能各项指标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35例患儿服药1个月后自行停药,3个月后再检测肺功能,各项指标较服药1个月后均明显下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70例3个月后肺功能检测恢复正常,与口服1个月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停服顺尔宁后喘息未再发作。结论:服用顺尔宁能显著改善喘息性支气管炎小儿肺功能。肺功能检测可为停用顺尔宁提供依据。
- 张艳丽宋丽乔俊英王秀芳栾斌
- 关键词:顺尔宁喘息性支气管炎肺功能
- 儿童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肺泡灌洗液菌群及药敏分析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分析肺泡灌洗液培养细菌菌株种类变化和药敏结果 ,为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提供病原学依据。方法符合CAP诊断标准,综合肺泡灌洗液培养阳性病例,统计分析细菌种类及药敏结果。结果培养细菌共计186例,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共128例,占68.8%;革兰阳性球菌共计58例,占31.1%;肺炎支原体共计12例,占6.3%。结论重症CAP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在前四位的分别是大肠埃希菌、流感嗜血杆菌、枸橼酸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大部分对头孢哌酮舒巴坦针敏感。结论本院重症CAP感染的细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对舒普深敏感性高,临床治疗效果好。
- 宋丽王秀芳张艳丽
- 关键词:社区获得性肺炎肺泡灌洗液细菌分析药敏
- 反复喘息婴幼儿外周血髓系抑制细胞检测及意义
- :检测反复喘息婴幼儿外周血髓系抑制细胞(myelio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占单个核细胞比例,探讨其在婴幼儿反复喘息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
- 王秀芳韩影张艳丽宋丽许春娜
- 关键词:反复喘息婴幼儿患者
- PBL教学方法在儿科学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为了更好的在儿科推广应用PBL教学方法。方法:以问卷调查形式归纳总结出各种问题并制定相应的对策。结果:165人均认真填写了问卷,其中55人(33.3%)认为PBL教学挺好,不存在问题,剩余的110人(66.7%)认为PBL教学中存在问题,问题归纳如下。(1)47人(28.5%)认为需要查的资料太多;(2)15人(9.1%)认为病历过于模式化,缺乏悬念;(3)15人(9.1%)认为老师讲的太多;(4)10人(6.1%)认为和大班课差别不大;(5)8人(4.8%)认为对以往大课知识回顾不够;(6)6人(3.6%)不喜欢老师提问的方式;(7)3人(1.8%)认为同学间缺乏团体意识;(8)3人(1.8%)认为每节课讲的内容没时间深入;(9)3人(1.8%)认为缺乏相应的动手能力培养。结论:归纳总结出PBL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并制定相应的对策,望对提高儿科教学效果有所帮助、做出贡献。
- 张艳丽徐发林贾天明
- 关键词:PBL教学儿科学
- 儿童肺炎支原体坏死性肺炎37例临床诊治分析被引量:13
- 2018年
- 目的总结儿童肺炎支原体坏死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住院治疗的37例肺炎支原体坏死性肺炎患儿的临床特征、辅助检查、治疗及预后。结果37例患儿中男17例,女20例,年龄(5.8±2.3)岁;热程(22.0±10.9)d;住院天数(21.9±9.4)d;病初均有高热、咳嗽;32例患侧呼吸音减低,13例可闻及湿啰音,其中5例可闻及哮鸣音。肺部影像学为肺实变区多发囊泡影或空洞形成,29例合并胸腔积液,外周血WBC峰值(17.7±7.2)×10 9/L,中性粒细胞比例峰值(80.9±7.4)%;C-反应蛋白峰值(130.2±59.8)mg/L;D-二聚体峰值(6.6±4.6)mg/L;出现肺坏死的病程为(25.5±6.4)d;36例行支气管镜检查及灌洗术,2例行胸腔闭式引流术,4例行肺叶切除术,经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等综合治疗,预后良好。结论肺炎支原体坏死性肺炎多见于学龄前及学龄期儿童,热程、住院时间长,当出现WBC、中性粒细胞比例、D-二聚体升高,C-反应蛋白显著升高,合并胸腔积液时,及时行肺部CT检查,以早期识别肺炎支原体坏死性肺炎。尽管病程长,多数经积极治疗后,预后良好。
- 李伟霞王秀芳张艳丽宋哲
-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坏死性肺炎儿童
- β角与VBE、VBE/FVC在评估儿童呼气爆发力方面的一致性分析
- 2021年
- 目的评估β角与外推容积(backward extrapolated volume,VBE)、外推容积/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在儿童呼气爆发力方面的一致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8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洛阳市妇幼保健院及漯河市第二人民医院行常规通气肺功能检测的248名学龄期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患有哮喘,将其分为正常组(n=108)和哮喘组(n=140),比较两组儿童的β角、VBE及VBE/FVC的差异性,采用Kappa检验进行一致性评价,应用Spearman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正常组儿童的β角、VBE及VBE/FVC均显著大于哮喘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β角与VBE、VBE/FVC的Kappa值分别为0.025及0.009,一致性程度微弱。β角与VBE、VBE/FVC均呈负相关(P<0.01)。结论β角与VBE、VBE/FVC在评估儿童呼气爆发力方面的一致性微弱,目前不推荐直接应用于临床,但可作为辅助参考指标。此外,β角在学龄期儿童哮喘诊断方面具有一定的价值。
- 张艳丽师红可代富力苏爱芳王秀芳张艳郑月红蔡春玲
- 哮喘患儿外周血髓系抑制细胞、IL-10和IL-12水平检测被引量:10
- 2013年
- 目的:检测哮喘患儿外周血髓系抑制细胞(MDSCs)、白细胞介素-10(IL-10)和白细胞介素-12(IL-12)的水平。方法:应用两色荧光标记技术流式细胞仪检测哮喘发作组(n=52)、哮喘缓解组(n=50)、肺炎对照组(n=45)及正常对照组(n=48)儿童外周血MDSCs,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IL-10、IL-12水平。结果:哮喘发作组较其他3组外周血MDSCs、血清IL-10水平升高,血清IL-12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43.820、1284.470和1139.380,P均<0.05);肺炎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发作组患儿外周血MDSCs水平与IL-10呈正相关(r=0.741,P=0.007),与IL-12呈负相关(r=-0.879,P=0.014)。结论:MDSCs可能通过上调IL-10、下调IL-12在儿童哮喘发病中起作用。
- 张艳丽王秀芳乔俊英雷瑞瑞宋丽刘莹
- 关键词:哮喘白细胞介素-10白细胞介素-12
- D-二聚体/FDP比值在新生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前期诊治中的意义被引量:8
- 2012年
-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FDP比值对新生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前期(preDIC)的诊断及治疗意义。方法:对NICU收治的96例危重新生儿中符合preDIC临床诊断标准的48例(preDIC组)和DIC的48例(DIC组)及50例正常新生儿(对照组)检测其血清中DD、FDP及DD/FDP的水平,以及应用小剂量肝素后preDIC组和DIC组血清中DD、FDP、DD/FDP的水平变化。结果:preDIC组和DIC组中DD、FDP均有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reDIC组和DI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reDIC组中DD/FDP比值较DIC组比值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小剂量肝素后,preDIC组与DIC组中DD、FDP水平均明显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reDIC组中DD/FDP明显下降,肝素应用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IC组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DIC前期,凝血系统和纤溶系统均已发生明显改变,且凝血功能明显要高于其纤溶功能,故监测DD/FDP比值有助于DIC前期的诊断;在应用小剂量肝素后比值明显下降,有助于早期阻止DIC的发生。
- 宋丽张艳丽栾斌王秀芳
- 关键词:新生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肝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