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烨

作品数:13 被引量:86H指数:6
供职机构: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血性
  • 4篇缺血
  • 4篇缺血性脑损伤
  • 4篇缺氧
  • 4篇缺氧缺血性
  • 4篇缺氧缺血性脑
  • 4篇缺氧缺血性脑...
  • 4篇线粒体
  • 4篇脑损伤
  • 4篇超微
  • 4篇超微结构
  • 3篇新生鼠
  • 3篇新生鼠缺氧缺...
  • 3篇细菌性
  • 3篇细菌性感染
  • 2篇舒巴坦
  • 2篇头孢
  • 2篇头孢哌酮
  • 2篇头孢噻肟
  • 2篇肿瘤

机构

  • 13篇北京医科大学...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同济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医科大学...
  • 1篇华西医科大学...

作者

  • 13篇张烨
  • 8篇汤秀英
  • 7篇柴立军
  • 4篇李家泰
  • 4篇苗鸿才
  • 4篇周丛乐
  • 4篇陈亦芳
  • 3篇吕媛
  • 2篇吴立红
  • 1篇周际安
  • 1篇赵彩云
  • 1篇刘健
  • 1篇周蓉
  • 1篇张怡玲
  • 1篇田春海
  • 1篇石雪君
  • 1篇章友康
  • 1篇赵鸣武
  • 1篇王素霞
  • 1篇邹万忠

传媒

  • 3篇电子显微学报
  • 2篇北京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中华围产医学...
  • 1篇中国抗生素杂...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结核和呼...

年份

  • 1篇2000
  • 5篇1999
  • 2篇1998
  • 1篇1997
  • 2篇1996
  • 2篇1994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特发性肺纤维化的电镜观察及发病机理的探讨被引量:9
1999年
目的观察特发性肺纤维化的超微结构变化并探讨其发病机理。方法选择临床上提示特发性肺纤维化的患者9例,经支气管肺活检进行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主要的形态学改变是:光镜下为肺泡炎和纤维化。电镜观察可见:(1)I型肺泡上皮细胞变性、崩解和脱落,内皮细胞肿胀,细胞间紧密连接短小,I型肺泡上皮细胞增生,基底膜变薄和破坏;(2)肺泡巨噬细胞、间质巨噬细胞增多;(3)肥大细胞浸润并见脱颗粒现象;(4)肺泡壁电子致密物沉积;(5)肌纤维母细胞、纤维母细胞、胶原原纤维及基底膜样物质增生。结论电镜观察可见特发性肺纤维化时肺泡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及基底膜均有损伤,并可见间质巨噬细胞增生,肥大细胞浸润及脱颗粒,肺泡壁电子致密物沉积。上述形态学改变对特发性肺纤维化的形成提供了一些依据。
汤秀英何冰李桂莲张烨柴立军
关键词:肺纤维化巨噬细胞发病机理电镜观察超微结构
依替米星与奈替米星随机对照治疗细菌性感染多中心临床试验被引量:11
2000年
以多中心临床试验以奈替米星为对照药,采用随机对照平行开放的试验方法,目的是评价国产依替米星治疗临床常见细菌性感染的安全有效性。奈替米星与依替米星剂量均为100 mg,每12 h静脉注射,疗程7-10 d。本项临床试验共入选病例243例,其中入选依替米星组122例,临床疗效评价病例103例,安全性评价倒数106例,入选奈替米星组121例,临床疗效评价病例10I例,安全性评价病例102例。试验治疗结果如下: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4%和87.1%,治疗各种致病菌感染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6.7%和87.6%,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9.9%和89.7%,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5%与8.8%。结果表明,依替米星与奈替米星治疗临床常见急性细菌性感染安全、有效,两组结果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
李家泰赵彩云侯杰郭敏张烨陈亦芳张慧琳梁德荣穆国尧周际安刘晓晴赵鸣武姚婉贞朱红
关键词:依替米星奈替米星药敏试验
腹膜小细胞恶性肿瘤的超微结构观察
1998年
腹膜小细胞恶性肿瘤的超微结构观察汤秀英张烨柴立军石雪君(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电镜室,病理科,北京100034)用透射电镜观察12例腹膜小细胞恶性肿瘤,结果腹膜恶性间皮瘤(peritonealmalignantmesothelioma,PMM)5例,腹...
汤秀英张烨柴立军石雪君
关键词:腹膜肿瘤恶性肿瘤超微结构
肺腺癌的超微观察及异质性探讨被引量:1
1994年
肺腺癌的超微观察及异质性探讨汤秀英,吴立红,张烨(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电镜室,北京100034)近年来人们对肺癌异质性逐渐认识,但对形态多样、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的肺腺癌研究不多。本文选择14例单纯性肺腺癌,重点超微亚细胞水平观察肺腺癌的形态异质性,进而...
汤秀英吴立红张烨
关键词:肺肿瘤肺腺癌超微结构
头孢哌酮/舒巴坦与头孢噻肟随机对照及开放治疗细菌性感染60例临床评价被引量:3
1999年
目的 :评价国产头孢哌酮 /舒巴坦治疗细菌性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60例感染患者被选入随机对照及开放试验。结果 :随机对照组 4 3例 ,两组痊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 77 2 7% ,71 4 3 %和 95 5 1% ,90 5 %。细菌阳性率为 95 4 5 %和95 2 4 %。细菌清除率为 90 4 8%和 90 0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9 0 9%和 9 5 2 %。以上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差异 (P>0 0 5 )。开放试验组 17例 ,其痊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 73 3 3 %和 93 3 3 %。细菌阳性率为 94 1%。细菌清除率为 87 5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12 0 %。全部临床分离菌株纸片法药敏试验及MIC结果表明头孢哌酮 /舒巴坦明显优于氨苄青霉素 /克拉维酸。结论 :头孢哌酮 /舒巴坦可作为临床上常见致病菌所致中至重度感染的选择用药。
张烨李家泰吕媛陈亦芳
关键词: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噻肟细菌性感染
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率的调查被引量:20
1999年
目的调查了解北京地区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及其他12种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方法对北京儿童医院及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儿科6个月至3岁的门诊及入院首日患儿进行咽拭子标本采集,并迅速接种于平皿中过夜孵育,分离鉴定肺炎链球菌并选用苯唑西林、氯霉素、四环素、头孢曲松及红霉素纸片作药敏试验,用琼脂扩散法作最小抑菌浓度(MIC)试验。结果989个咽拭子标本中共分离出51株肺炎链球菌,经用苯唑西林纸片初步筛选、青霉素GMIC确定,共有2株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高度耐药,MIC分别为2、4mg/L。对头孢曲松和头孢噻肟的耐药率分别为4%及0;其他10种抗生素耐药率分别为:哌拉西林26%、氨苄西林12%、呋苄西林14%、头孢呋辛6%、红霉素54%、罗红霉素52%、克拉霉素52%、麦白霉素64%、氯霉素32%、四环素100%。结论耐青霉素的肺炎链球菌在我国同样存在,耐药率较低。
李家泰张烨吕媛陈亦芳刘健郝凤兰陈扬薛峰
关键词:肺炎链球菌青霉素抗药性
头孢哌酮/舒巴坦钠与头孢噻肟随机对照及开放治疗细菌性感染182例临床评价被引量:10
1999年
目的:评价国产头孢哌酮/舒巴坦钠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随机对照及开放临床试验。结果:随机对照治疗呼吸道感染及泌尿系感染128 例,其中试验药66 例,对照药62例,两组痊愈率分别为72.73%和62.90% ,总有效率分别为95.45% 和88.71% ;头孢哌酮/舒巴坦钠与头孢噻肟对各种致病菌感染的痊愈率分别为72.31% 和63.93% ,有效率分别为95.38% 和88.52% ;两组细菌阳性率分别为98.48% (65/66)和98.39% (61/62),治疗后细菌清除率为95.38% 与93.44% ;头孢哌酮/舒巴坦钠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55% ,头孢噻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45% ,以上结果均无统计学显著差异(P> 0.05)。开放治疗呼吸道感染及皮肤感染54例,临床痊愈率64.81% ,有效率90.74% 。开放组对各种细菌感染的痊愈率与有效率分别为67.31% 与92.31% ,细菌清除率为92.45%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0% 。结论:头孢哌酮/舒巴坦钠,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轻微,对于临床常见中至重度呼吸道、泌尿道及皮肤软组织感染是一个安全。
李家泰张烨吕媛陈亦芳顾俊明王慧玲霍丽薛新贾长绪张怡玲孙吉珍陈长海王宗兼冯家山
关键词:头孢哌酮舒巴坦钠
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线粒体形态及功能改变的研究
<正>围产期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HID)是一种常见且致残率高的疾病。我们用新生鼠 HID 模型,电镜观察脑选择性易损区海马 CAI 区线粒体形态,同时测定相应脑...
汤秀英周丛乐苗鸿才张烨柴立军
文献传递
表现为肾病综合征或大量蛋白尿的薄基底膜肾病被引量:10
1998年
目的:了解薄基底膜肾病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图象分析仪测量基底膜的厚度,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研究了5例表现为大量蛋白尿的薄基底膜肾病的临床病理特点。结果:5例病人临床均以大量蛋白尿伴镜下血尿为主要特点,光镜及免疫荧光检查无明显病理改变,电镜下基底膜弥漫性变薄伴上皮足突节段性或广泛性融合,是其主要的病理改变及诊断依据。结论:薄基底膜肾病临床上除多数表现为血尿外,也可表现为大量蛋白尿甚至肾病综合征。
王素霞邹万忠周蓉章友康张烨柴立军
关键词:肾病综合征蛋白尿肾小球膜超微结构
1-6二磷酸果糖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线粒体形态变化及能量代谢的影响被引量:6
1999年
目的 探讨16 二磷酸果糖(FDP)干预治疗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脑神经细胞线粒体形态学变化及对能量代谢的影响。 方法 用新生鼠HIBD 动物模型,在急性期给予FDP干预治疗,缺氧缺血21 天后用透射电镜观察脑选择性易损区海马CA1 区锥体细胞线粒体形态改变。 结果 缺氧缺血21 天后脑神经细胞部分线粒体形态异常。与缺氧缺血组相比,FDP干预组线粒体病变减轻。 结论 缺氧缺血21 天线粒体有异常。FDP干预治疗减轻了HIBD
汤秀英周丛乐苗鸿才田春海张烨柴立军
关键词:线粒体干预缺氧缺血性脑病二磷酸果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