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
- 作品数:22 被引量:133H指数:5
- 供职机构: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广州市海珠区2008~2015年结直肠癌发病现状及趋势分析被引量:15
- 2017年
- 目的:了解2008~2015年广州市海珠区结直肠癌发病情况,分析发病趋势,为我区结直肠癌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广州市肿瘤登记处2008~2015年的恶性肿瘤发病数据,计算发病例数、粗发病率、年龄别发病率、中国标化发病率(中标率)、世界标化发病率(世标率)、年均增长率,利用Join Point软件对发病率变化趋势进行分析,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值)。结果:2008~2015年广州市海珠区结直肠癌发病率61.48/10万,其中男性66.18/10万,女性56.66/10万;中标率25.73/10万,其中男性29.03/10万,女性22.63/10万;世标率34.83/10万,其中男性39.48/10万,女性30.54/10万。2008~2015年,海珠区结直肠癌发病率以6.49%的速度上升,男性上升速度为8.23%,女性上升速度为4.55%,男性快于女性。调整年龄结构后,上升速度变缓,以每年0.28%的速度上升,男性上升速度为1.84%,而女性为下降趋势,APC值为-1.73%。结论:2008~2015年广州市海珠区结直肠癌发病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应加强结直肠癌的综合防控工作,提高早诊早治水平。
- 郭钜旋张晓庄晓霞于海波吴辉绪林国桢
- 关键词:结直肠癌发病率流行病学
- 广州市海珠区儿童家长预防接种风险认知、态度、行为调查分析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研究广州市海珠区儿童家长预防接种风险认知、态度、行为现状,为预防接种工作制定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PPS法对广州市海珠区7岁以下儿童家长进行抽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基本情况、预防接种知识(包括基础知识和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知识)、预防接种态度、预防接种行为,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并对影响预防接种行为得分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抽取480人进行调查,收回有效问卷439份,有效回收率为91.45%。男性占25.74%(113/439),女性占74.26%(326/439),40岁以下占93.62%(411/439),学历以中专或高中以上为主,占93.62%(411/439),监护人主要为儿童的父母(占83.37%)。预防接种基础知识得分(71.57±24.26)分,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知识得分(49.05±20.62)分,预防接种态度得分(59.32±21.41)分,预防接种行为得分(70.36±21.21)分。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预防接种基础知识得分、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知识总得分、预防接种态度总得分越高,行为得分高的可能性更大(OR=1.01~1.03),与工人相比,职业为待业或家务、医务人员的调查对象行为得分可能性更大(OR=2.64、1.99),儿童3代以内血缘亲属有药物或疫苗接种反应史的调查对象行为得分可能性更高(OR=2.10)。结论预防接种知识得分较低、预防接种态度得分不高,而预防接种知识、态度与预防接种行为密切相关,应加强预防接种知识传播,改变家长预防接种态度,正确处理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 郭钜旋张晓潘捷云杨波陈丽王军
- 关键词:接种
- 一起CV-A5引起的疱疹性咽峡炎疫情分子流行病学分析
- 2025年
- 目的对2022年5月广州市某幼儿园一起疱疹性咽峡炎(HA)疫情进行病原学鉴定及病原基因特征分析。方法采用统一调查表对某幼儿园于2022年5月23-31日诊断为疱疹性咽峡炎及同一幼儿园有发热,伴咽痛、口腔疱疹等症状之一患儿进行个案调查。采集本次疫情7名患者大便样本,使用荧光RT-PCR和半巢式PCR法鉴定病原。对病毒VP1区全长进行测序,氨基酸位点变异及系统进化分析。结果7份样本经检测为肠道病毒阳性,均为柯萨奇病毒A5(CV-A5)。共获得4条CV-A5 VP1全长序列,核苷酸和氨基酸相似性均为100.0%;与CV-A5原型株核苷酸和氨基酸相似性分别为79.3%和94.6%;与C1亚型毒株核苷酸和氨基酸相似性分别为89.7%~96.9%和95.6%~99.3%。系统进化分析显示,此次疫情CV-A5均属于我国广泛流行的C1亚型。与CV-A5原型株相比,在VP1区存在16个氨基酸位点变异;与CV-A5 C1亚型毒株相比,存在2个氨基酸位点变异。结论CV-A5是引起此次HA疫情的病原,属于中国大陆主要流行的C1亚型株。与C1亚型流行株相比,本次疫情在VP1区出现新的氨基酸变异,对于是否会引起病毒免疫逃逸及毒力改变还需进一步研究。
- 曾庆张晓杨结仪刘静雯耿进妹李魁彪狄飚谢华萍
- 关键词:疱疹性咽峡炎VP1基因系统进化分析
- 2015~2018年广州市海珠区大肠癌筛查效果分析被引量:10
- 2021年
- 目的:通过对2015~2018年广州市海珠区大肠癌初筛和肠镜检查结果的分析,评价其筛查效果,为基于人群的大肠癌筛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危险因素评估问卷和两次粪便隐血检测(fecal occult blood test,FOBT)进行初筛,初筛阳性者转介至定点医疗机构参与全结肠镜检查,所有初筛和肠镜检查数据录入广州市大肠癌筛查信息系统。结果:2015~2018年共63922人参与大肠癌筛查,初筛阳性人数13459人,初筛阳性率21.05%,女性两次参与筛查的积极性均明显高于男性(P<0.001),但男性两次FOBT阳性率均高于女性(P<0.001),且整体初筛阳性率也是男性高于女性(P<0.001)。FOBT阳性率和整体初筛阳性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P<0.001)。初筛阳性者中2977人参与肠镜检查,肠镜检查顺应性22.12%。检出进展期腺瘤250例,大肠癌97例。男性大肠癌检出率是女性的2.24倍。随着年龄增长,大肠癌检出率有所升高(P<0.001),70~74岁组检出率是50~54岁的5.74倍。早诊率85.71%(300/350)。结论:大肠癌筛查能有效提高癌前病变和早期癌检出率,降低大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对于大肠癌的早诊早治有重要意义。
- 张晓杨琼英于海波吴辉绪李科林国桢
- 关键词:大肠癌肠镜检查
- 2012—2022年贵州省黔南州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特征分析
- 2024年
- 目的了解2012—2022年贵州省黔南州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特征及长期变化趋势,为当地疾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12—2022年贵州省黔南州其他感染性腹泻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Joinpoint回归方法分析流行特征及长期变化趋势。结果2012—2022年总共报告11486例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31.6/10万,总体报告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趋势χ^(2)=663.085,P<0.01)。10月份至次年1月份发病水平达高位。发病人群以散居儿童为主(7618例,66.3%)。致病原中轮状病毒占比最高(3312例,95.8%)。Joinpoint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012—2022年年均报告率出现2个转折点,其中2015—2020年呈快速上升趋势(APC=24.023,P<0.05)。结论2012—2022年贵州省黔南州其他感染性腹泻总体发病水平呈上升趋势,冬春季高发,优势病原体是轮状病毒。建议当地在高发流行季,对重点人群、重点地区采取有效综合干预措施进行防控。
- 祝俊吴琦琳汪慧张晓罗雷王琼张国琼田芸袁俊
- 关键词:其他感染性腹泻
- 一起娱乐场所共同暴露引起的外籍人员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的传播特征分析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分析广州市一起娱乐场所共同暴露引起外籍人员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的传播特征,为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经过流行病学调查,收集病例的活动史和就诊情况,对这起聚集性疫情进行描述性分析,包括基本信息、发现方式、就诊时间、住院时间、聚集类型等,对潜伏期和代际间距进行推算,利用卡方检验方法对疫情续发率和广州市总体续发率进行比较。结果本起聚集性疫情持续11 d,累计报告58例感染者,其中确诊病例18例(31.03%)、无症状感染者40例(68.97%)。平均年龄29.40岁,非洲籍39例(67.24%),职业以学生和商业服务为主(65.51%),发现方式以主动发现(社区排查和密接者排查)为主(94.83%),发病/阳性检测到就诊时间1.36 d,平均住院时间21.74 d,累计引发10起聚集性疫情,涉及46例感染者,续发率7.51%,平均潜伏期(5.89±2.88)d,代际间距平均(4.30±1.49)d,酒吧续发率明显高于其他感染者(χ^(2)=90.85,P<0.01)。结论密闭不通风的娱乐场所极易引起聚集性疫情,对有暴露史的外籍人员及其接触者及时进行筛查和集中管理,能最大程度上减少续发疫情出现。
- 张晓黄勇李科许聪辉陈远源罗雷
- 关键词:聚集性疫情家庭聚集潜伏期
- 预防诺如病毒感染主题小学教学设计书
- 诺如病毒具有高度传染性和快速传播能力,是全球急性胃肠炎的散发病例和暴发疫情的主要致病原,疾病负担严重。每年10月至次年3月高发,易在学校、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暴发流行,因此学生了解诺如病毒感染的基本知识及防控措施对学校疫情...
- 吴琦琳汪慧张晓
- 关键词:个人卫生习惯病毒感染洗手方法应急处置措施实操教学教学设计
- 大气污染与居民肺癌发病及死亡灰色关联分析被引量:68
- 2014年
- 目的探讨北京市、上海市和广东省广州市的大气污染与居民肺癌发病及死亡的关系,为肺癌防制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北京、上海和广州市大气污染资料及居民肺癌发病和死亡数据,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计算绝对关联度、相对关联度和综合关联度,并对大气污染致肺癌的潜伏期作灰色定量分析。结果 NO2和PM2.5对北京市居民肺癌发病及死亡的影响最大,致肺癌的潜伏期分别为4和8年;降尘与PM2.5与上海市居民肺癌发病及死亡的关系最密切,致肺癌的潜伏期分别为2和4年;降尘与NO2对广州市居民肺癌发病及死亡的影响最大,致肺癌的潜伏期均为5年。结论北京、上海和广州市大气污染指标对居民肺癌发病及死亡的影响各有不同,其致肺癌的潜伏期各不相同,需针对性整治大气污染并提出相关肺癌防治措施。
- 张晓杨琼英林国桢沈纪川周琴李科董航宋韶芳刘北燕陈清
- 关键词:肺癌大气污染物灰色关联分析
- 入境集中隔离人员新冠肺炎认知态度和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了解广州市入境人员新型冠状肺炎(新冠肺炎)知识、态度和行为(知信行)及影响因素,为制定入境人员管理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广州市两个区的集中隔离人员进行线上问卷调查,共调查1 140人,纳入分析1 106人,分析知识、态度和行为得分间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1 106人中,男女性别比1.3∶1,年龄<50岁占81.3%(899人);认知平均得分(12.4±2.7)分(总分18分);态度平均得分(39.5±4.2)分(总分50分);防控行为平均得分(20.3±2.2)分(总分23分)。相关性分析显示,入境人员的认知和态度(r=0.072,P<0.05)、认知和行为(r=0.066,P<0.05)、行为和态度(r=0.231,P<0.01)得分间均呈正相关;知信行得分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大、职业为离退人员是危险因素;女性、教育程度高和入境探亲是保护因素。结论广州市入境人员对新冠肺炎的认知程度较高,态度较积极正面,采取的防控行为也较正确,但仍需加强高龄和离退人员的健康宣教工作。
- 张晓刘学星杨琼英张周斌罗雷李意兰
- 关键词:知信行健康宣教
- 2013—2022年广州市海珠区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 2025年
- 目的分析2013—2022年广州市海珠区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手足口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和广州市学生健康监测系统收集2013—2022年广州市海珠区手足口病病例信息,描述其流行病学特征,采用圆形分布法分析其季节特征。结果2013—2022年广州市海珠区累计报告手足口病病例46472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75.30/10万。4—9月为发病高峰期,占病例总数的80.02%,圆形分布法显示平均集中趋势值γ=0.459(Z=9803.790,P<0.001),存在一定季节性。发病高峰日为7月8日,平均流行高峰期为4月29日—9月21日;海珠区各街道均有HFMD病例报告;男、女年均发病率分别为318.13/10万、229.32/10万,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χ^(2)=1210.841,P<0.001)。6岁以下儿童报告42930例,占92.38%,职业分布以散居儿童为主,占73.46%,其次为托幼儿童和学生。结论2013—2022年广州市海珠区手足口病发病率高,分布较广,存在一定季节性,6岁以下儿童高发,应进一步加强重点地区、高发季节、高发人群的防控。
- 夏芳芳江春苗周莹吴迪杨森林刘青连张晓
- 关键词: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季节性儿童圆形分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