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新潮

作品数:7 被引量:29H指数:3
供职机构:上海医科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荧光
  • 2篇下腹
  • 2篇下肢
  • 2篇骨折
  • 2篇关节
  • 1篇单侧
  • 1篇单侧外固定
  • 1篇单侧外固定支...
  • 1篇形态学
  • 1篇形态学基础
  • 1篇腰背
  • 1篇腰背痛
  • 1篇腰痛
  • 1篇荧光双标法
  • 1篇荧光素
  • 1篇影像
  • 1篇肢痛
  • 1篇治疗股骨颈骨...
  • 1篇三维成像
  • 1篇三维影像

机构

  • 7篇上海医科大学

作者

  • 7篇张新潮
  • 4篇彭裕文
  • 2篇蒋文华
  • 2篇顾红玉
  • 1篇李聆
  • 1篇廖治河
  • 1篇郑思竞
  • 1篇吉学生
  • 1篇范文姬
  • 1篇强金伟
  • 1篇熊敏

传媒

  • 2篇解剖学杂志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颈腰痛杂志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中华手外科杂...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年份

  • 2篇2000
  • 2篇1998
  • 2篇1994
  • 1篇199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下腰背痛并发下肢痛或下腹痛的形态学基础-荧光双标和免疫组化法研究被引量:3
1994年
用逆行荧光素双标法结合免疫组化技术研究了大鼠腰骶部脊神经节(SG)细胞的周围突分支投射及其化学性质.选21只Wistar大鼠,分三组,每组7只.第Ⅰ组,将碘化丙啶(PI)注入坐骨神经,双苯甲亚胺(Bb)注入背部皮肤;第Ⅱ组,将快蓝(FB)注入背肌,核黄(NY)注入坐骨神经;第Ⅲ组,将PI注入背肌,Bb注入膀胱壁.全部动物存活适当时间后,灌注固定,取SG做冰冻切片,用Nikon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在三组动物的SG中都发现部分荧光双标细胞.将含有荧光双标细胞的切片,用兔抗CGRP血清做PAP法的免疫组化反应,发现部分荧光双标细胞含CGRP.本研究结果提示发生在SG水平的牵涉痛可能是下腰背痛并发下肢痛或下腹痛的神经基础之一.
张新潮彭裕文郑思竞蒋文华顾红玉
关键词:腰背痛下肢痛下腹痛荧光双标法
多枚空心加压螺纹钉治疗股骨颈骨折中存在的几个问题被引量:1
1998年
本组收集应用多枚加压螺纹钉治疗股骨颈骨折21例,结合这些资料,作者认为此术式存在下列问题;①加压作用不确定②易发生断针③对骨质的破坏作用并无减小④穿透股骨颈和股骨头的几率明显增高,这些问题应引起临床上重视。
张新潮熊敏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
全文增补中
单侧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骨折的并发症及预防被引量:1
2000年
张新潮
关键词:四肢骨折骨折固定术并发症单侧外固定支架
骨关节创伤的螺旋CT三维影像应用研究被引量:11
2000年
目的 :探讨螺旋CT三维影像 (SSD和MPR)在骨关节创伤中的应用价值及相关的技术要点。方法 :研究经X线和螺旋CT证实的骨关节创伤病例 85例。扫描参数 :① 3mm层厚、4.5mm床速和 1~ 2mm重建间距 ;② 5mm层厚、5~7.5mm床速和 2mm重建间距 ;作SSD时阈值范围之低值为 12 0~ 180 ,观察SSD和MPR的窗宽和窗位分别为 3 0 0 0~ 3 2 0 0、10 0 0~ 12 0 0和 80 0~ 10 0 0、2 5 0~ 3 0 0。结果 :横断面结合SSD和MPR像显示骨折 83例 ,脱位或半脱位 19例。 85例SSD像 ,图像质量优秀 5 6例 ,良好 19例 ,较差 10例 ,SSD像立体地显示了骨折线的长短、形态、走向 ,碎骨片的形态、大小、空间位置以及骨折的移位和关节对位状况 ;68例跨关节MPR像 ,图像质量优秀 45例 ,良好 14例 ,较差 9例 ,MPR像更清晰地显示关节的受累和关节腔内游离骨片。结论 :螺旋CT的SSD和MPR像能提供骨关节创伤非常有价值的空间关系信息 ,其表现接近病理解剖 ,临床应用价值大 。
强金伟吉学生廖治河张飚张新潮
关键词:螺旋CT三维成像骨关节创伤
用荧光素逆行标记法研究膈肌的神经支配被引量:6
1994年
为了探讨膈肌的神经支配,用Wistar大鼠14只,将荧光素Bb注入左侧膈肌,结果在C3-5和T8-10节段双侧的脊髓前角和脊神经节中,均发现Bb标记的荧光细胞。本实验提示:膈神经和肋间神经都参与了膈肌的神经支配;一侧的膈神经阳助间神经不但支配同侧膈肌,还可有分支支配对侧膈肌.并可推断:移位一侧膈神经不会导致同侧膈肌失神经支配;刺激一侧膈神经可使双侧膈肌收缩。
张新潮彭裕文顾红玉蒋文华
关键词:膈肌膈神经神经支配
下腰痛患者下肢或下腹牵涉痛发生机制的探讨被引量:5
1998年
目的:探讨下腰痛患者下肢或下腹部牵涉痛的发病机制。方法:用荧光素逆行双标法和免疫组化的方法进行研究,将14只Wistar大鼠分两组。Ⅰ组中将荧光素碘化丙啶(PI)注入背肌,双苯甲亚胺(Bb)注入膀胱壁;Ⅱ组中将荧光素快蓝(FB)注入背肌,核黄(NY)注入坐骨神经。此后在有双标细胞的切片上行免疫组化检查。结果:在腰部的后根神经节(DRG)中发现荧光素双标细胞;部分荧光素双标细胞含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结论:腰部的DRG细胞周围突有分支投射到背肌和膀胱及背肌和坐骨神经;部分有分支投射的细胞含CGRP。这说明。
张新潮彭裕文
关键词:脊神经节牵涉痛下腰痛
颈脊柱关节突关节的半月板样结构被引量:2
1993年
观察了22具尸体的252个颈脊柱关节突关节,所有的关节内都存在半月板样结构.形态上可分为月牙形、半月形和叶状等.它们都与关节囊相连并不同程度地伸入关节腔内.它们的大部分位于关节的上、下极,从颈2~3到颈6~7逐渐增多.在显微镜下,这些半月板样结构可分为三型:薄膜型、脂肪型和纤维型.它们都不同比例地包含纤维组织或脂肪细胞,并被滑膜覆盖.这些结果提示半月板样结构的实质是滑膜的皱折,其受损可能是颈项痛的原因之一.
范文姬李聆张新潮彭裕文
关键词:颈脊柱关节突关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