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
- 作品数:10 被引量:22H指数:3
- 供职机构:淄博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肠杆菌科产超广谱β-内酰胺菌株的调查分析
- 2006年
- 目的监测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的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医生合理应用抗生素,控制院内感染。方法采用纸片协同法检测ESBLs菌株,并对82株产ESBLs菌株进行分析。结果产ESBLs菌株主要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研究发现,产ESBLs菌株与长期住院和应用广谱抗生素及健康等级差、住ICU病房等有明显关系,并且具有多重耐药性。结论产ESBLs的肠杆菌科细菌引起的感染日益增多,实验室及临床医生应注重ESBLs的监测和报告,合理应用抗生素,控制ESBLs菌株的流行。
- 张文高庆平
- 关键词:内酰胺酶菌株广谱抗生素多重耐药性
- 胃酸与幼年大鼠应激性溃疡形成的关系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建立应激性溃疡(SU)幼年动物模型,探讨应激条件下幼鼠应激时间、胃液pH值动态变化与胃黏膜损伤的关系。方法采用束缚-水浸法(WRS)制作SU动物模型,将24只SD幼年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WRS应激45min(Ⅰ组)、90min(Ⅱ组)、3h(Ⅲ组)。观察各组胃黏膜病理形态学变化,检测各组胃黏膜溃疡指数(UI)及胃液pH值。结果WRS应激可导致严重胃黏膜损伤,随应激时间延长,UI渐增加,胃液pH值依次减低,UI与应激时间呈明显正相关(r=0.957P<0.01),与胃液pH值呈负相关(r=-0.852P<0.01)。结论WRS应激条件下幼鼠胃泌酸增多,WRS应激持续时间与胃黏膜损伤程度有明确相关性,SU的发生发展与胃液pH值密切相关。
- 赵洁张文童笑梅
- 关键词:应激胃黏膜溃疡胃酸
- 艰难拟梭菌感染的实验室诊断及治疗进展被引量:2
- 2020年
- 艰难拟梭菌(Clostridioides difficile,CD)是医院内感染性腹泻和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主要病原菌,抗生素、高龄、接受侵入性操作以及免疫抑制剂和化疗药物的使用均可导致产毒的CD过度繁殖,引起艰难拟梭菌感染(Clostridioides difficile infection,CDI)。近年来,CDI的发病率和严重程度在全球范围内不断上升,且在多地出现高产毒株的暴发流行,给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严峻的考验,受到医疗界的广泛关注。CD的主要致病因子是毒素A和毒素B,因此毒素检测在CDI的实验室诊断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鉴于CD毒素培养及分离鉴定较为困难,目前尚无一种检测方法能完美涵盖CDI的实验室诊断。因此本文将就CD的实验室检测方法、诊断及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罗莹张文国承杰肖盟张延海张昕张昕
- 关键词:致病机制
- 铜绿假单胞菌TTSS相关毒力基因检测及耐药性分析
- 目的 检测淄博地区51 例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临床分离株铜绿假单胞菌TTSS相关毒力基因存在情况,并进行耐药性分析.方法 用ATB 系统(生物梅里埃公司)鉴定Pa;PCR 法...
- 类承斌张文国承杰李岩岩李云
- 促进应激性溃疡愈合相关肽的研究
- 2007年
- 应激性溃疡作为重症患者病情加重或恶化的标志之一,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应激性溃疡的发生机制是极为复杂的,而且众多机制之间又相互联系,有关促进应激性溃疡愈合相关肽的研究较少,仍有待于进一步探讨和研究。肽的研究在溃疡病等治疗上可能将是一个突破,必将为开发新药提供新思路。
- 张文赵洁
-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应激性愈合
- 促进应激性溃疡愈合相关肽的研究
- 应激性溃疡(stress ulcer,SU)是机体在各类严重创伤、危重疾病等应激状态下,发生的急性消化道粘膜糜烂、溃疡等病变,可在应激原作用后数小时内出现。应激相关的胃肠道损伤在危重患者中发病率很高,可引起重要临床并发症...
- 张文赵洁
- 文献传递
- 丹参对幼年大鼠应激性溃疡预防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对幼年大鼠应激性溃疡(SU)粘膜损伤预防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36只幼年大鼠随机分成6组,即正常对照组、应激3 h组(Ⅰ组)、应激前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 mL+应激3 h组(Ⅱ组)、应激前腹腔注射丹参2次+应激3 h组(Ⅲ组)、应激前腹腔注射丹参4次+应激3 h组(Ⅳ组)、应激前腹腔注射丹参6次+应激3 h组(Ⅴ组),采用束缚-水浸法制作应激性溃疡动物模型,检测各组胃粘膜溃疡指数(UI)、胃粘膜血流量(GMBF)及胃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于(TNF-α)含量变化。结果:(1)丹参可明显减轻损伤模型中的UI;(2)丹参能明显降低幼鼠胃组织和血清MDA含量,增加胃组织和血清SOD活性;(3)丹参可以降低幼鼠胃组织中TNF-α的水平。Ⅲ、Ⅳ、Ⅴ组TNF-α值均低于Ⅰ组,且依次递减,Ⅴ组与Ⅰ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对应激性溃疡具有预防作用,其机制与改善胃微循环、抗氧化清除自由基及通过对单核巨噬细胞分泌TNF-α的调节等作用有关。
- 赵洁张文
- 关键词:丹参应激胃粘膜溃疡自由基肿瘤坏死因子
- 院内念珠菌血症临床特点及病原菌分析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探讨念珠菌血症患者的临床特点、病原种类、药敏试验及治疗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淄博市中心医院2011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住院念珠菌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描述其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念珠菌种类分布、药敏情况及治疗转归。结果住院念珠菌血症患者主要来源于ICU(35.9%),多为老年患者(>60岁,75.7%)。白念珠菌是最常见的分离菌株(40.8%),其次是热带念珠菌(20.4%)、近平滑念珠菌(20.4%)、光滑念珠菌(10.7%)和克柔念珠菌(3.9%)。2011年到2018年间,白念珠菌的分离率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近年非白念菌株检出比例上升。念珠菌对唑类药物的耐药主要表现在热带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白念珠菌和近平滑念珠菌对唑类的敏感性亦呈现下降趋势。念珠菌血症患者30 d粗死亡率为39.8%,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高龄(OR=1.091,P=0.001)和糖尿病(OR=9.709,P=0.005)是独立危险因素,针对性抗真菌治疗(OR=0.142,P=0.008)可改善患者预后。结论对住院高危患者采取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减少侵入性操作等措施可减少念珠菌血症的发生,及时针对性应用抗真菌药物可改善患者预后。
- 张文罗莹国承杰徐英春肖盟类承斌赵燕毕蕾
- 关键词:念珠菌血症药敏试验预后
- 幼年大鼠应激性溃疡形成机制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探讨应激条件下幼鼠胃黏膜血流、自由基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动态变化与胃黏膜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束缚-水浸法制作应激性溃疡动物模型,将24只SD幼年大鼠随机分成4组,即对照组、水浸束缚应激45min(Ⅰ组)、90min(Ⅱ组)、3h(Ⅲ组)。检测各组胃黏膜损伤指数(UI)、胃黏膜血流量(GMBF)、血及胃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胃组织TNF-α含量变化。结果水浸-束缚应激可导致严重胃黏膜损伤,随应激时间延长,胃黏膜UI逐渐增加,GMBF依次减低,应激幼鼠胃组织与血清中SOD活性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MDA含量则明显升高(P〈0.01),应激组胃组织与血清SOD/MDA比值有降低趋势,TNF-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束缚-水浸应激导致幼鼠GMBF降低和微循环障碍,引起胃黏膜损伤,且应激时间越长,损伤越重,其中脂质过氧化损伤和细胞因子介导的炎症反应参与了胃黏膜损伤。
- 赵洁张文童笑梅
- 关键词:应激胃溃疡自由基TNF-Α
- 心肌损伤标志物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9
- 2009年
- 张文赵洁毕朝晖
- 关键词:小儿心肌损伤标志物心肌酶谱CK-MBCT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