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手术
  • 7篇腹腔
  • 7篇腹腔镜
  • 4篇切除
  • 4篇重症
  • 4篇结肠
  • 4篇复发
  • 4篇腹股沟
  • 4篇腹股沟疝
  • 4篇肠癌
  • 3篇修补术
  • 3篇胰腺
  • 3篇胰腺炎
  • 3篇术后
  • 3篇切除术
  • 3篇重症急性
  • 3篇疝修补
  • 3篇疝修补术
  • 3篇腺炎
  • 3篇结肠癌

机构

  • 21篇郑州市第三人...

作者

  • 21篇张建坡
  • 10篇王世超
  • 8篇陶有金
  • 5篇马国杰
  • 3篇王谆
  • 3篇孔中宇
  • 3篇盛书娟
  • 3篇程飞
  • 2篇王书芳
  • 1篇盛淑娟
  • 1篇姜南
  • 1篇宋双庆
  • 1篇刘蕊
  • 1篇高宪平
  • 1篇邹慧民
  • 1篇丁兆武

传媒

  • 5篇中国民康医学
  • 4篇河南外科学杂...
  • 3篇中国实用医刊
  • 2篇中原医刊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肛肠病杂...
  • 1篇实用临床医学...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实用中西医结...
  • 1篇中国保健营养...
  • 1篇白求恩医学杂...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5
  • 3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06
  • 1篇2005
  • 1篇1997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间入路与侧方入路腹腔镜根治术治疗右半结肠癌的效果及对免疫功能和应激反应影响的对比分析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比较中间入路与侧方入路腹腔镜根治术治疗右半结肠癌的效果及对免疫功能、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以2018年7月至2022年12月我科收治的58例右半结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各29例,2组分别以中间入路(观察组)和侧方入路(对照组)进行手术,比较2组手术效果、术后免疫功能指标CD4^(+)、CD8^(+)、CD4^(+)/CD8^(+)水平及应激反应指标血清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水平。结果:观察组淋巴结清除数略多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切除标本长度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和排便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CD4^(+)、CD4^(+)/CD8^(+)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E、NE、Co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间入路与侧方入路腹腔镜根治术治疗右半结肠癌均安全有效,但中间入路手术术中出血更少,术后患者恢复更快,对免疫功能及应激反应影响更小。
曹泽嘉王世超张建坡
关键词:右半结肠癌腹腔镜根治术中间入路侧方入路免疫功能应激反应
腹股沟疝无张力疝修补术后复发原因的分析及处理被引量:16
2011年
目的探讨腹股沟疝无张力疝修补术后复发原因及治疗方案,降低复发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0 a收治的腹股沟疝无张力疝修补术1 96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复发22例,复发率1.12%。首次复发时间为术后0.5~9 a,平均复发时间为(23±8)个月,疝环充填式复发率1.74%,Lichtenstein复发率0.92%。再次行无张力疝修补术均获得成功。结论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后复发的原因主要与手术、补片、患者自身的高危因素有关,应首选手术治疗。
陶有金马国杰王谆盛书娟孔中宇张建坡
关键词:腹股沟疝无张力疝修补术复发疝
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再次手术切除的疗效分析
2015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术后患者肝内复发与肝外转移再手术切除的疗效。方法:选取原发性肝癌术后肝内复发与肝外转移再手术患者30例,依据患者实际肿瘤情况选择最佳手术切除法,主要为局部根治性切除、左外叶切除、左右三叶或者半肝切除、亚段术式等,观察其复发率与生存率。结果:所有患者术中无死亡现象,也未出现肝功能衰竭、大出血以及腹腔感染等并发症。随访1年后发现,有9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30.0%,生存率为86.6%。结论:对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患者需视其具体情况选择再切除术式,同时在行根治性切除术后应做好随访工作,以尽早发现肝内复发与肝外转移现象,尽早治疗,以提高临床疗效与生存率,降低复发率。
马国杰张建坡宋双庆丁兆武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术后肝内复发肝外转移
急性重症胰腺炎31例外科治疗分析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外科治疗方法和手术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外科治疗病例,评价不同时期微创手术和开腹手术的疗效。结果早期手术6例,无死亡病例,延期手术25例,死亡3例。结论急性重症胰腺炎临床治疗应遵循个体化治疗原则,正确把握手术时机能够降低病死率、提高治愈率、减少复发率和降低死亡率。
陶有金张建坡王世超
关键词:胰腺炎并发症手术治疗
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联合生物补片盆底重建治疗直肠癌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 探讨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联合生物补片盆底重建治疗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9月106例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采用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联合生物补片盆底重建治疗,比较两组手术一般指标、术后1个月盆底功能恢复情况及远期随访效果.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59.58±42.07)min、(226.75±21.06)ml,显著高于对照组[(210.64±29.24)min、(181.23±42.15)ml,P〈0.05],住院时间[(17.65±6.33)d]与对照组[(16.89±6.27)d]比较差异未见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会阴切口裂开、切口未愈、切口延迟愈合、会阴疝发生率分别为1.89%、0%、3.77%、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09%、7.55%、16.98%、7.55%(P〈0.05);随访1年发现,观察组肿瘤局部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分别为3.77%、7.55%,与对照组(5.66%、11.32%)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未出现生物补片感染、磨损、侵蚀及排斥反应等不良反应.结论 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联合生物补片盆底重建治疗直肠癌与单纯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相比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较多,但手术同时可修复患者盆底结构,可显著降低患者术后会阴切口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且远期随访效果与单纯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相当,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王世超陶有金张建坡
关键词:直肠癌
结肠癌术后复发再手术31例体会
2018年
目的总结结肠癌术后复发再手术的体会。方法收集2009-12—2014-12间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31例结肠癌术后复发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31例患者中,腹腔内复发9例,吻合口复发5例,肠管多处复发11例,混合型复发6例。随访时间7~62个月,失访2例,随访率为93. 55%。术后发生并发症4例(12. 90%),其中肺部感染1例(3. 23%)、切口感染2例(6. 45%)、切口裂开1例(3. 23%),无死亡病例。非根治性手术患者生存期为5~32个月,中位生存期为9. 6个月。根治性切除手术患者生存期为10~43个月,中位生存期为23. 5个月,3 a生存率为45. 66%。结论结肠癌术后复发患者再手术,可使其中位生存期和生存率明显提高。
曹泽嘉张建坡
关键词:结肠癌复发再手术
重症急性胰腺炎52例治疗体会被引量:1
2006年
张建坡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非手术治疗个体化治疗方案无菌性坏死器官功能坏死感染
内镜腹腔镜联合在高龄急性胆管炎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06年
张建坡程飞
关键词:急性胆管炎腹腔镜高龄内镜微创方法高治愈率
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
2006年
目的探讨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MVT)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总结15例MVT的诊治经验,从病因、诊断和治疗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初诊多数表现为急腹症,症状和体征不相符。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6例术前确诊,3例误诊,7例治愈,2例死亡。6例急性MVT诊断确立后立即采用抗凝溶栓等保守治疗,5例治愈,1例中转手术治愈。结论该病症状和体征无特异性。诊断更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彩色超声多普勒、CT、磁共振成像、血管造影)发现肠系膜上静脉的栓子征象来确立。急性MVT在肠缺血尚未导致透壁性肠坏死、肠穿孔时,抗凝溶栓治疗可行,如有急性腹膜炎时中转手术。在肠坏死时,早期切除坏死肠段,包括静脉阻塞的肠系膜部分,术中、术后抗凝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重要措施。
张建坡程飞高宪平
关键词: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影像学
阑尾残端荷包包埋与单纯结扎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对比分析阑尾残端荷包包埋与单纯结扎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14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1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采用单纯结扎,观察组采用阑尾残端荷包包埋。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情况(术后肛门通气时间、压痛时间、反跳痛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情况(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51.19±3.45)min]长于对照组[(43.51±3.06)min],P<0.05。观察组术后肛门通气时间、压痛时间、反跳痛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00%,3/75)低于对照组(14.67%,11/75),P<0.05。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与单纯结扎相比,阑尾残端荷包包埋应用于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虽会在一定程度上延长手术时间,但会减轻术后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
王世超张建坡曹泽嘉
关键词:阑尾切除术腹腔镜结扎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