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少妮

作品数:12 被引量:139H指数:5
供职机构: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国土资源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篇天文地球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4篇盆地
  • 4篇鄂尔多斯盆地
  • 4篇成矿
  • 3篇灯影组
  • 3篇地球化
  • 3篇地球化学
  • 3篇铅锌矿
  • 3篇稀土
  • 3篇稀土元素
  • 3篇锌矿
  • 3篇沥青
  • 3篇流体
  • 2篇地球化学研究
  • 2篇热液
  • 2篇热液流体
  • 2篇南缘
  • 2篇矿物
  • 2篇鄂尔多斯盆地...
  • 2篇北缘
  • 2篇储集

机构

  • 12篇长安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西安地质矿产...
  • 1篇陕西延长石油...

作者

  • 12篇张少妮
  • 8篇李荣西
  • 7篇段立志
  • 6篇朱瑞静
  • 5篇陈宝赟
  • 2篇刘淑文
  • 2篇翁凯
  • 1篇董树文
  • 1篇阎改萍
  • 1篇夏彬
  • 1篇张艳妮
  • 1篇高云宝
  • 1篇石彬

传媒

  • 4篇矿床地质
  • 2篇第十一届全国...
  • 1篇南京大学学报...
  • 1篇大地构造与成...
  • 1篇内蒙古石油化...
  • 1篇矿物岩石地球...
  • 1篇地球科学与环...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 7篇2012
  • 2篇2011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马元铅锌矿沥青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2012年
早在20世纪80年代,许多学者就认识到密西西比河谷型铅锌矿床与有机质有密切联系,并以沥青作为有机质参与成矿的标志。马元铅锌矿区灯影组白云岩中大量的沥青与矿伴生。通过对马元矿区沥青及烃源岩野外地质特征观察及采样分析,发现震旦系灯影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较低,不能形成大量烃类物质,而其上覆的下寒武统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较高,类型较好,可以形成大量的烃类物质。
张少妮李荣西朱瑞静陈宝赟段立志
关键词:生油岩甾烷灯影组震旦纪下寒武统
东胜砂岩型铀矿氧化酸性流体与还原碱性热液流体过渡界面蚀变带成矿作用研究被引量:16
2011年
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地区的东胜砂岩型铀矿在平面上和垂向上具有明显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分带性,矿物学和岩相学特征研究表明其分带性是不同性质流体蚀变作用造成的。根据氧化/还原过渡界面蚀变矿物特征及其相互交代关系,识别出早、晚两个世代蚀变矿物组合,分别反映出早期蚀变流体为氧化环境下的酸性流体,晚期蚀变流体为还原环境下的碱性热液流体。早期氧化环境的酸性流体蚀变作用基础上叠加了晚期还原环境下的碱性热液流体蚀变作用,导致了铀在氧化/还原过渡界面的富集成矿。分析认为,东胜铀矿热液蚀变与鄂尔多斯盆地乃至华北地区燕山期构造活动和岩浆活动产生的区域性热异常事件具有一定联系。
李荣西段立志陈宝赟张少妮
关键词:热液蚀变作用成矿流体鄂尔多斯盆地
扬子板块北缘马元铅锌矿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被引量:24
2013年
马元铅锌矿床是近年来在扬子板块北缘铅锌找矿的新突破。文章通过对马元铅锌矿床原生矿体中不同脉石矿物及矿区出露地层中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探讨了其成矿物质来源。马元矿区热液脉石矿物及出露的沉积地层稀土元素北美页岩标准化配分曲线总体呈比较平坦的特点,而且在Y-∑REE图解中呈线性分布,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沉积地层。晚期方解石较早期热液白云石具有轻稀土元素总量高且相对富集的特点,表明二者是不同来源流体演化的结果。早期热液白云石在稀土元素总量(∑REE)、轻、重稀土元素比值LREE/HREE以及在Y-∑REE图解上的分布等方面与灯影组白云岩比较接近,说明早期热液白云石主要来源于灯影组白云岩的溶解;而晚期方解石稀土元素总量明显高于灯影组白云岩而低于基底及古生代沉积碎屑岩系,晚期流体可能流经了具有高稀土元素总量的基底及沉积盆地中的碎屑岩系。矿区热液脉石矿物北美页岩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均显示出有较明显的Eu异常,表明成矿流体具有相对较高温(>200℃)和还原的环境。
刘淑文石顺李荣西高云宝刘玲芳段立志陈宝贇张少妮
关键词:地球化学REE成矿物质来源
上扬子地块北缘灯影组硅质岩系硅、氧同位素特征及其成因!被引量:8
2014年
通过对上扬子地块北缘大巴山构造带与碑坝穹窿构造带中震旦系灯影组硅质岩的硅、氧同位素进行研究以探究其成因.结果显示,研究区硅质岩及石英脉中δ30Si值为0.6‰~1.6‰,全为正高值,与沉积成因硅质岩的δ30Si值十分接近,并且该地区当时处于浅海陆棚环境,沉积物受陆源碎屑影响较大,也说明其为沉积成因;另外,硅质岩及石英脉中δ18 O值为20.3‰~21.6‰,与沉积成岩石英的δ18O一致,通过硅质岩氧同位素地质温度计计算得出,该地区硅质岩形成温度明显的高于古海水温度,表明研究区有海底热水的参与.最后推断研究区硅质岩系是沉积成因的,且在沉积过程中有海底热水的参与.
张艳妮李荣西段立志张少妮朱瑞静陈宝赟
关键词:硅质岩成因硅同位素氧同位素
古岩溶的识别标志及地球化学研究方法述评被引量:1
2012年
通过检索国内外有关古岩溶的文献,列举了古岩溶的主要识别标志。在此基础上,对国内外关于古岩溶和古岩溶岩研究的方法和技术手段进行总结,主要讨论了古岩溶岩的地球化学研究方法。通过古岩溶岩中稀土元素、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得出古岩溶形成过程中古流体性质、古水文条件等,对预测古岩溶储层以及与古岩溶有关的矿床的分布规律提供地球化学信息,从而有效地、经济地勘探和开发油气田和相关矿产资源。
张少妮
关键词:古岩溶地球化学分析稀土元素微量元素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龙门火成岩储集层特征
2012年
在油气勘探开发中,沉积岩储层一直被作为油气勘探的主要对象,而对于非常规的火成岩储层未给予足够的重视,随着国内外在流纹质火山角砾岩、集块岩中获得高产天然气藏,揭示了火成岩可以成为良好的油气储层(李勇等,2008;2009;匡立春;2008),火成岩气藏成为天然气勘探的新领域。火成岩喷发类型多,期次多,产生不同的岩性组合和分布特征(陆建林等,2007;姜慧超等,2009),断裂和岩浆活动可以为油气聚集提供有利的储集空间,由此可见火成岩储层具有很大的勘探和开发潜力。
朱瑞静翁凯张少妮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碱性长石
四川盆地北缘灯影组铅锌矿天然沥青特征及其源岩分析
马元铅锌矿位于四川盆地北缘的碑坝穹窿构造之上,铅锌矿赋存在震旦系灯影组白云岩角砾中,其中伴生有大量的天然沥青。天然沥青作为油气有机质的形成和演化产物,一方面反映了油气形成、运移和聚集特征,另一方面,广泛分布在MVT型铅锌...
张少妮
关键词:天然沥青地球化学特征烃源岩
文献传递
鄂尔多斯盆地低渗透油气藏形成研究现状与展望被引量:79
2011年
鄂尔多斯盆地是中国规模最大的低渗透油气资源勘探与开发基地,其低渗透油气藏具有油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油藏成藏因素复杂、油藏分布受多种因素联合控制等特点。在回顾鄂尔多斯盆地低渗透油气藏成藏理论研究和勘探历史经验基础上,认为目前鄂尔多斯盆地低渗透油气藏成藏研究存在两大理论体系,即沉积学控制成藏理论和运移动力学控制成藏理论,前者从沉积特征出发,强调储层砂体沉积相、非均质性和成岩作用在低渗透性油藏形成中的控制作用,后者从石油运移与聚集过程出发,强调运移动力学在初次运移和二次运移中的重要作用。但是目前低渗透油气成藏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过分强调了单个地质因素的作用,其中沉积学控制成藏理论局限于沉积相划分和沉积模式建立方面,过多地强调了沉积相对成藏因素静态的控制作用,而忽视了油气成藏过程的动态属性;运移动力学控制成藏理论却过分强调了油气流体运移过程的模式化和公式化,过分夸大和随意解释了油气运移成藏记录———油气包裹体的作用及其原始地质意义,轻视了深部地层条件下油气运移的复杂性和油气包裹体记录的多解性。因此,传统的单因素控制油气成藏理论和相应的勘探研究方法已经不能确切揭示油气富集规律和有效指导勘探工作。低渗透油气藏成藏理论研究趋势是要重视分析油气藏地质记录,动态研究油气藏形成和演化历史过程,总结油气富集规律,为油气勘探战略部署提供重要资料。
李荣西段立志张少妮陈宝石彬阎改萍
关键词:低渗透储层初次运移二次运移岩性油藏鄂尔多斯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龙门火成岩储集层特征
本文根据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龙门地区的钻井、岩心薄片和地震等资料,确定火成岩相,对研究区火成岩储集层特征如岩石学特征、储集空间类型,物性特征进行研究,旨在为油气勘探提供依据。
朱瑞静翁凯张少妮
关键词:油气勘探矿物成分
文献传递
大巴山造山过程有机流体研究被引量:11
2012年
野外调研和显微镜下岩相学观察研究表明,大巴山构造带不同构造单元有机流体类型多样,特征各异.北大巴山冲断-推覆构造带发育变质流体包裹体和大量有机流体包裹体.大巴山前陆构造和前陆坳陷区发育三期有机流体包裹体,即液态烃包裹体、纯气态烃包裹体以及储层沥青和古油藏沥青,它们记录了大巴山造山过程中油气形成和演化历史有机流体包裹体甲烷气δ13 C1为-17.036‰~-30.390‰,δD为-107.712‰~-156.730‰,表明其为油型运移天然气.有机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大巴山断裂带运移沥青和古油藏沥青原始有机母质以低等水生生物和藻类有机质来源为主,与下寒武统碳质泥岩烃源岩和下二叠统碳酸盐岩烃源岩具有亲缘关系.结合构造演化特征研究认为,印支构造运动之前,大巴山构造带古生代烃源岩在正常埋藏热演化作用下形成液态烃,印支碰撞造山使液态烃大规模运聚成藏,燕山构造运动形成大巴山前陆并伴随古油藏破坏,同时使大巴山前陆坳陷区液态油热解形成天然气藏.大巴山造山过程有机流体研究表明,大巴山前陆不但有天然气成藏过程,而且有液态烃形成和成藏历史.
李荣西董树文张少妮朱瑞静夏彬
关键词:有机包裹体沥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