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小莉

作品数:119 被引量:820H指数:17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地质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9篇期刊文章
  • 14篇专利
  • 11篇会议论文
  • 3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5篇天文地球
  • 36篇石油与天然气...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矿业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1篇测井
  • 43篇盆地
  • 33篇储层
  • 26篇鄂尔多斯盆地
  • 18篇油气
  • 15篇油层
  • 12篇延长组
  • 12篇孔隙
  • 11篇凹陷
  • 10篇低渗
  • 10篇地层
  • 10篇岩性
  • 10篇油田
  • 10篇砂岩
  • 8篇低阻
  • 8篇测井解释
  • 7篇孔隙结构
  • 6篇低孔
  • 6篇低孔低渗
  • 6篇低渗储层

机构

  • 115篇西北大学
  • 20篇山东科技大学
  • 14篇中国石油大学...
  • 11篇中国石油天然...
  • 9篇中国石油化工...
  • 9篇中国石油
  • 6篇石家庄经济学...
  • 4篇中国地质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
  • 3篇西安石油大学
  • 3篇中国石油青海...
  • 3篇延长油田股份...
  • 3篇新疆石油管理...
  • 3篇河北地质大学
  • 3篇陕西延长石油...
  • 3篇陕西延长石油...
  • 2篇延安大学
  • 2篇低渗透油气田...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陕西能源职业...

作者

  • 119篇张小莉
  • 25篇冯乔
  • 10篇钟高润
  • 10篇查明
  • 9篇巨银娟
  • 7篇杨懿
  • 7篇杜江民
  • 6篇郭兰
  • 5篇郭岭
  • 5篇孙佩
  • 5篇阎媛子
  • 4篇王鹏
  • 4篇柳益群
  • 4篇李文厚
  • 3篇郑茜
  • 2篇张涛
  • 2篇黄薇
  • 2篇罗金海
  • 2篇屈红军
  • 2篇石玉江

传媒

  • 15篇西北大学学报...
  • 9篇地球物理学进...
  • 6篇沉积学报
  • 5篇测井技术
  • 5篇国外测井技术
  • 5篇西安石油大学...
  • 3篇吉林大学学报...
  • 3篇地质学报
  • 3篇石油学报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 3篇科技情报开发...
  • 3篇地下水
  • 2篇现代地质
  • 2篇石油实验地质
  • 2篇新疆石油地质
  • 1篇天然气工业
  • 1篇语文教学通讯...
  • 1篇地质论评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地球化学

年份

  • 2篇2024
  • 3篇2023
  • 4篇2022
  • 3篇2021
  • 4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11篇2016
  • 7篇2015
  • 5篇2014
  • 6篇2013
  • 6篇2012
  • 1篇2011
  • 12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 8篇2007
  • 9篇2006
  • 5篇2005
1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煤成天然气碳氢同位素组成及成藏意义-以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为例
天然气碳氢同位素在线分析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属于煤成气,不同地区不同层位的天然气碳氢同位素组成存在明显差异,构成了3类不同的分布模式,即榆林型(C2-P2)、苏里格型(P1-P2)和神米型(P3)。榆林型天然气...
冯乔耿安松张小莉柳益群
子长油田长6储层物性测井解释模型被引量:1
2012年
建立物性测井解释模型是为了提高子长油田测井解释的精度,对于储层描述和油层评价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测井数据,结合物性分析化验资料和取芯资料,先对储层的四性关系进行简要的介绍,然后在其基础上利用层点对应的读值方法建立适合子长油田长6储层的泥质含量和孔隙度的测井解释模型。渗透率的解释利用泥质含量进行分类和多参数的回归,其解释精度得到明显的提高。经过验证,所做关于子长油田长6储层物性参数的解释模型准确率高,效果好。
刘晶晶张小莉
关键词:测井解释模型孔隙度渗透率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长6储层岩电关系特征被引量:14
2010年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延长组长6储层以低孔低渗特低渗为特征,长6岩心岩电实验分析结果表明,岩电关系复杂,其中孔隙度-地层因素(F)关系中,a、m参数变化范围大,具有相对高a值低m值的特点,同时,含水饱和度(S_w)-电阻率增大系数(I)关系除常规直线关系外,相当一部分储层含水饱和度(S_w)-电阻率增大系数(I)表现为分段线性函数关系,n参数大多小于2.0.
石玉江张小莉申贻博郭兰孙佩
关键词:低孔低渗储层测井曲线孔隙结构
基于元素组成的多层感知器神经网络岩性识别被引量:4
2016年
利用元素俘获谱测井法得到的主要造岩元素信息,区分被测地层的岩性成因大类属性。通过收集、分析大量的沉积岩和岩浆岩的主要造岩元素含量实测数据,构建并训练多层感知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最终得到了利用岩石主要元素组成数据区分样品本身岩性成因的一种方法。模型通过完全不参与人工神经网络构建与训练的实测数据测试,平均分类准确率达到94%以上,在元素俘获谱测井岩性解释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张涛张金功张小莉瞿晓婷
关键词:多层感知器测井解释
松辽盆地腰英台油田中-低孔低渗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含油性被引量:6
2007年
松辽盆地腰英台油田青山口组和泉头组储层为中-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储层,孔隙结构复杂.在分析储层孔隙结构特征的基础上,依据孔喉分布特征,把储层分为单峰型和双峰型2大类7种亚类.单峰型:A、B类具有宽缓不对称单峰状孔喉分布且峰值对应的孔喉半径中等—偏大;C、D类是具有低幅宽缓单峰孔喉分布特征的储层,近于对称单峰孔喉分布且孔喉半径中等—偏小;E类具有不对称单峰孔喉分布且孔喉半径小.双峰型:F类具有双峰孔喉分布且峰间距较大;G类属双峰孔喉分布且峰间距小.探讨了各类储层的孔隙结构特征与含油性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其他成藏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储层孔隙结构特征控制其含油性.其中,A、B、F类,整体含油性较好;C、D、G类含油性差;E类不含油.
张小莉杨懿刘林玉巨银娟
关键词:腰英台油田孔隙结构孔喉半径含油性
吐哈盆地侏罗系煤系地层烃源岩的测井研究被引量:26
1998年
张小莉,沈英.吐哈盆地侏罗系煤系地层烃源岩的测井研究.测井技术,1998,22(3):183~185以吐哈盆地侏罗系煤系地层实际测井资料为基础,对烃源岩与测井曲线响应之间的关系分析的结果表明,烃源岩的测井曲线特征比较明显,便于识别。
张小莉沈英
关键词:煤系地层侏罗纪烃源岩测井油气藏形成盆地
柴达木盆地西北缘阿尔金山前基岩年代学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东坪地区位于柴达木盆地西北缘,该区基岩储层中的油气勘探近年取得重要进展。本文选择该区基岩进行锆石U-Pb定年及微量元素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基岩为黑云母花岗岩,其形成时代为406.9±4.4 Ma(n=33,MSWD=4.7),属于早泥盆世。锆石具有正的Ce异常和负的Eu异常,表明其结晶过程中源区有斜长石残留。结合锆石高的Ti温度计(859~1 049℃),我们认为该区的花岗岩应形成于下地壳岩石在角闪岩相脱水部分熔融作用。
巨银娟张小莉张永庶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基岩锆石U-PB定年
柴达木盆地昆北地区花岗岩储集性影响因素被引量:6
2018年
柴达木盆地昆北断阶带是以"花岗类基岩为主力产层"的典型区块。细化研究影响基岩储集性各个因素的作用机理以及影响程度,有利于进一步挖掘昆北基岩储集体的油气潜力。研究结果表明:断裂分布情况是基岩中孔缝发育程度的主控因素,古地形地貌差异和不同井区水岩反应的差异对储集性的影响次之。昆北西部井区基岩岩性为二长花岗岩,古地形较高顶部残积段多已被剥蚀储集体厚度较小,因此多见脆性颗粒因经受物理风化时间较长而形成的差异风化破裂缝。昆北东部井区的钾长花岗岩因古地形地貌较低厚度较大且保存齐全,因接受沉积时间较早上覆水岩反应产生的钙镁离子在基岩裂缝中浓度较大易发生沉淀,因此多见次生方解石脉贯入构造节理缝中。
巨银娟张小莉李亚军李百强
关键词:花岗岩水岩反应
柴达木盆地昆北冲断带古隆起油藏特征及油气成藏条件被引量:24
2013年
基于露头、钻录井、测井、地震、测试及分析化验等资料,综合分析认为昆北冲断带是在古地貌隆起背景上发育起来的、受昆仑山前和昆北Ⅰ、Ⅱ号断层控制的新生代古构造带,发育古地貌隆起、地层-岩性和背斜构造等多种类型圈闭,形成了多类型的油气藏。控制油气成藏的关键因素包括早期的古地貌隆起、良好的断层-不整合疏导体系、稳定的细粒区域盖层、充足的远源供给和断层持续活动导致的长期油气充注,从而形成了较大规模的油气藏。昆北油田的发现拓展了柴达木盆地油气勘探领域,深化了油气成藏认识。
付锁堂马达德汪立群冯乔薛建勤陈琰张小莉寇福德
关键词:古隆起断块构造油藏特征成藏条件
丁苯酞治疗大脑中动脉狭窄所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预后观察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研究在大脑中动脉狭窄所致的急性脑梗死(ACI)疾病中采取丁苯酞治法的疗效与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单位收治并确诊大脑中动脉狭窄的84例ACI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基于治疗方式的差异进行分组,其中甲组(42例)主要采取常规治法;乙组(42例)在常规治法原则之上加用丁苯酞对症干预病情进展。探究两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疗效、Barthel指数(BI)、疾病预后差异。结果治疗后,乙组NIHSS评分低于甲组,BI评分高于甲组(P<0.05);乙组治疗有效率、预后满意率均高于甲组(P<0.05)。结论采取丁苯酞联合常规治法的用药方案,治疗大脑中动脉狭窄引发的ACI疾病,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升生活质量,整体疗效突出,且预后较令人满意。
高娟张小莉
关键词:丁苯酞大脑中动脉狭窄急性脑梗死预后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