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奇
- 作品数:66 被引量:145H指数:7
-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哲学系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政治自由主义的道德基础被引量:3
- 2010年
- 哈贝马斯曾把他与罗尔斯之间的争论称作"家庭内部"之争。本文通过对这场争论的细致比较,阐述了作者对政治自由主义的道德基础的理解。对罗尔斯而言,自由主义的正当性原则之所以要强调合理的同意,其根源在于尊重人的原则;对哈贝马斯来说,商谈原则所享有的政治权威同样来自尊重人的原则。罗尔斯的"独立性"和哈贝马斯的"自主性"都是表面的,罗尔斯不应那么"保守",哈贝马斯不应那么"激进",政治自由主义必须亮明自己的道德立场。
- 查尔斯.拉莫尔应奇
- 关键词:政治自由主义政治正当性
- 再论第三种自由概念被引量:3
- 2020年
- 无论是基于伯林的概念框架,还是超出伯林的概念框架,对第三种自由概念的可能性及其成立依据的探究已经成为当代政治哲学的一个重要生长点。就自由平等主义而言,我们可以把关于消极自由的定义以及自由的价值问题的争辩,从理论上落实为罗尔斯的基本自由权理论对于自由问题上内外两种路径的整合;就公民共和主义而言,价值多元论仍然是提出第三种自由概念时必须正视的挑战和重建其自由理论的平台,而自由的原子层次和分子层次的区分又为调和自由平等主义和公民共和主义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概念手段;就哈贝马斯与罗尔斯之争而言,围绕私人自主和公共自主以及所谓更高阶的政治自主性所展开的争论和回应,所指向的乃是政治哲学对于透明性理想的追求。
- 应奇
- “唤起”、“响应”与“家园”——重返吉大母校志感
- 2015年
- 规则的合理使用并无规则可循。——康德没有一种哲学意义上的家园之感是能够自我强加的。——(拟)海德格尔自从1988年那个如哲学"成年礼"般的夏日离开长春,我只在2007年,也就是阔别19年之后的那个夏天,因为"公务"之需回到北国春城,回到我梦中的母校。记得当晚我就撇下同事,独自到了理化楼和鸣放宫"凭吊",并在深夜从东中华路搭出租到当年的斯大林大街和斯大林广场还有长春火车站转悠一大圈。
- 应奇
- 关键词:成年礼哲学意义
- 描述的形而上学及其限制
- 应奇
- 关键词:分析哲学
- “政治科学”之“家园”——北美访书记(三)
- 2011年
- 一、托克维尔和阿隆
记得我曾在自己的一篇“部落格文字”中“追忆”20年前在淮海中路622弄7号求学时节之某个清晨,于现已改为上海书城的那家新华书店购得商务绿皮《论美国的民主》时的狂喜心情,这其中的一个原委乃是我此前反复在我们位于万航渡路的院图书馆借阅此书的“美国丛书”版而未得。
- 应奇
- 关键词:政治科学《论美国的民主》书记家园图书馆借阅托克维尔
- 康德政治哲学的历史价值和时代影响被引量:2
- 1995年
- 本文从西方政治思想史主要是契约论传统嬗递演变的角度,考察了康德政治哲学的若干重要观念。作者指出:康德将原始契约作为观照人类社会状况的一项纯理性观念而非历史事实,拨开了笼罩在契约论传统中的一层迷雾;康德在其政体分类原则基础上深刻批判卢梭追求的抽象直接的民主制,揭露公意与自身及自由的矛盾,主张代议、立宪、共和政体的理论内蕴,在当代具有重大影响。
- 应奇
- 关键词:历史价值人民主权论卢梭启蒙运动霍布斯
- 古今中西之争的哲学求解——论一个哲学传统的养成
- 2021年
- 如果从冯契先生1985年发表《古今、中西之争与中国近代哲学革命》开始算起,那么到最终在《中国近代哲学的革命进程》中得到确立的古今中西之争的近代哲学史研究范式,其提出迄今已整整35年了。如今回望,古今中西之争已经超出了狭义的中国近代哲学史研究范式,成为我们观察整个近代以来中西政治、社会与文化论证的核心范式,而其作为一种解释框架的辐射力和规范力量已经使得我们可以从中凝练和养成一个独具特色的哲学研究传统。
- 应奇
- 关键词:哲学传统辐射力
- 论第三种自由概念被引量:13
- 2004年
- 自由是政治哲学的核心概念。西方政治哲学过去三十余年的发展基本上是在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二分法(Berlin)的理论框架之中展开的。社群主义的崛起不但没有走出反而强化了这种二元对峙的概念樊篱。晚近以来公民共和主义的重新发现和阐释则另辟蹊径。
- 应奇
- 关键词:政治哲学罗尔斯自由主义
- 徘徊于社群主义与共和主义之间——以桑德尔对权利自由主义的批判为例被引量:2
- 2006年
- 在社群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中,如果说麦金太尔为社群主义的自由主义批判提供了历史和语言学的奠基,并归宗于受到亚里士多德主义强烈影响的“历史传统限制的实践理性观”,那么桑德尔则更多地借鉴黑格尔主义和后现象学的哲学资源,对以罗尔斯为代表的权利自由主义进行了最为明快、尖锐和深刻的批判,但是同时,这种批判也最为典型地表现出徘徊、依违于社群主义与共和主义之间的特征。本文从自我观、社群观以及对美国政制中失落的共和精神的追寻三个方面全面地探讨了桑德尔的政治哲学,并阐发了笔者对于自由主义、社群主义和共和主义之间的关系,以及走出这种三元对峙困境的观点。
- 张小玲应奇
- 关键词:社群主义共和主义
- 社群主义的自我观──兼评社群主义与新自由主义之争被引量:7
- 2001年
- 为了理解社群主义与新自由主义的争论,有必要梳理社群主义代表人物的自我观,因为其自我观特别是自我与社群关系的观点处在它对新自由主义全方位批判的最基础的层面。泰勒要求超出原子主义的狭隘视界,探讨主体的本质以及人类自为的条件;他认为,实施强评价是人类自为的本质特征。麦金太尔揭示了启蒙主义对道德合理性论证的失败,提出了其叙事模式的自我观。桑德尔从其“构成性的自我观”出发,认为“占有性的主体”应是“我们”而不是“我”。在社群主义与新自由主义之争的评价问题上,伯内斯及晚近的泰勒都表现出了超越二者抽象对立的意向,可供我们借鉴。
- 应奇周建华
- 关键词:社群主义新自由主义自我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