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玉龙
- 作品数:19 被引量:20H指数:2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科学技术研究开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 一种油气田采气废水的处理系统
- 本发明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油气田采气废水的处理系统,其包括混凝软化池、第一带微界面震荡再生的过滤分离器和第二带微界面震荡再生的过滤分离器,第一带微界面震荡再生的过滤分离器与混凝软化池的第二进水口相连接,第二带...
- 常玉龙谢玲玲屈璐江霞汪华林刘真凯
- 文献传递
- 一种新型无卤阻燃剂及其在不饱和聚酯、环氧树脂和PET的应用
- 使用一种主链和侧链上均含有阻燃元素磷的一种新型无卤阻燃剂,WLA-3,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不饱和聚酯和环氧树脂的阻燃性进行了研究,获得了非常好的阻燃效果。
- 常玉龙赵国明杨冰王玉忠
- 关键词:无卤阻燃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 文献传递
- 超声耦合旋流降解废水的装置、系统和方法
-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超声耦合旋流降解废水的装置、系统和方法,旨在解决如何简化设备结构并避免造成二次污染的问题。该超声耦合旋流降解废水的装置主要由超声换能器、循环连接在一起的旋流降解器和循环水泵、以及...
- 张香港常玉龙江霞范嘉楠杨梦茹谢玲玲马良
- 废弃秸秆等生物质低能耗非相变秒级干燥
- 2024年
- 自主研发并设计搭建了生物质非相变旋流干燥的小试和中试实验装置。小试实验结果表明,在最佳干燥条件下秸秆含水率可从68%降至15%左右,脱水效率可达70%以上,放大规模的实验在中试装置上进行了验证。仿真模拟研究揭示了旋流场内切向、径向和轴向速度对固液分离的影响。理论计算结果表明干燥过程脱除的水分中有64.81%以非相变液滴形式脱离,说明非相变在干燥过程中占主要地位。机理研究表明水分可从生物质孔道中分离,这是由于生物质在旋流场中发生自公转耦合运动,导致其表面形成孔道,使水分以微液滴形式脱除。此外还对玉米胚芽、酒糟、木屑等生物质进行了实验,均达到接近70%的脱水效率,证明了该技术对生物质种类的普适性。
- 张香港常玉龙汪华林江霞
- 关键词:生物质旋风分离器计算流体力学低能耗
- 聚合物型含磷阻燃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聚合物型含磷阻燃剂,其特征在于该阻燃剂是由下列合成反应获取的一类聚合物,即上式,其中n为1~60的整数,R为苯基,萘基或烷基取代苯环,X为氯原子或溴原子,R<Sub>1</Sub>为苯基或萘基,且该阻燃剂...
- 王玉忠班大明常玉龙赵国明杨冰
- 文献传递
- 微孔颗粒炭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属于环保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孔颗粒炭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微孔颗粒炭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壳聚糖溶液或聚乙烯醇溶液、水包油乳化剂和有机溶剂乳化得到内相溶液;将油包水乳化剂和...
- 靳紫恒江霞谢玲玲常玉龙
- 文献传递
- 含磷阻燃聚合物PDPPP的合成、表征与性能
- 该文合成了9,10-二氢-9-氧杂-10-磷酰杂菲-对苯二酚(ODOPB),苯基膦酰二氯和ODOPB作为单体采用熔融缩聚的方法合成了聚苯基磷酸(9,10-二氢-9-氧杂-10-膦酰杂菲)苯撑酯(PDPPP),研究分析了聚...
- 常玉龙
- 关键词:磷阻燃聚合物
- 文献传递
- 生物质快速热解及热解气燃烧烟气脱硝耦合方法与装置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物质快速热解及热解气燃烧烟气脱硝耦合方法与装置,属于生物质能源清洁利用技术领域。本发明为实现生物质热解过程中热解气和热解残渣的耦合利用,提供了一种生物质热解及热解气燃烧烟气脱硝耦合方法,包括:生物质经热...
- 江霞王邦达袁远平陈文华马生贵常玉龙
- 文献传递
- 生物质快速热解下行式流化床反应器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23年
- 在碳中和目标下,未来发展之路是从化石能源的原料体系转变到可再生能源的原料体系。作为化石资源的重要替代品,生物质是唯一能够大规模取代化石资源的可再生碳资源。生物质快速热解技术是实现生物质资源转化为液体燃料的重要途经,其技术核心是反应器。下行式循环流化床反应器具有产物停留时间短、近平推流性能等优点,在生物质快速热解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介绍了流化床反应器的特点及其中试和示范/商业级装置的研究现状,详细总结了下行床反应器的特点、结构、分类及流体力学特性,并分析了目前下行床反应器放大过程中的瓶颈问题以及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为推动下行床反应器在生物质快速热解工业应用提供参考。
- 杨峥豪何臻常玉龙常玉龙江霞
- 关键词:生物质热解下行床反应器流化床
- CO_(2)捕集过程中气液传质强化研究进展
- 2024年
- CO_(2)捕集是实现碳中和的托底性技术。化学吸收法是最具商业化潜力的技术之一,而吸收过程中气液传质强化是影响CO_(2)捕集效率、能耗和成本的重要因素。针对新的气液传质强化模式,从微流体强化、引入额外能量场、引入第二相介质和微界面振荡技术全面总结和回顾了近年来的强化CO_(2)吸收手段和研究现状,重点关注微界面振荡技术的原理和研究方法,考察了不同强化手段的优劣势,为推动碳捕集过程中气液传质强化发展提供参考。
- 申强杨峥豪张香港段孝旭马良江霞常玉龙
- 关键词: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