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崔建国

作品数:154 被引量:605H指数:13
供职机构:太原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社会发展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化学工程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6篇期刊文章
  • 24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1篇环境科学与工...
  • 50篇建筑科学
  • 16篇化学工程
  • 7篇水利工程
  • 6篇电气工程
  • 4篇文化科学
  • 3篇矿业工程
  • 2篇电子电信
  • 2篇医药卫生
  • 2篇理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5篇水管
  • 25篇供水
  • 25篇管网
  • 21篇供水管
  • 20篇供水管网
  • 17篇城市
  • 15篇废水
  • 14篇活性炭
  • 13篇污染
  • 13篇高铁酸钾
  • 12篇漏损
  • 9篇水处理
  • 9篇城市供水
  • 9篇催化
  • 8篇水系统
  • 8篇光催化
  • 8篇苯酚
  • 7篇污水
  • 7篇降解
  • 7篇给水

机构

  • 146篇太原理工大学
  • 11篇山西工程技术...
  • 3篇常州大学
  • 3篇山西省生物研...
  • 3篇中电建市政建...
  • 2篇北京建筑工程...
  • 2篇山西省生物研...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生...
  • 1篇山西水利职业...
  • 1篇太原市环境保...
  • 1篇太原钢铁集团...
  • 1篇首安工业消防...
  • 1篇河北城乡建设...
  • 1篇太原市建筑设...
  • 1篇学研究院
  • 1篇中国船舶重工...
  • 1篇江苏中电创新...
  • 1篇山西山安碧泉...

作者

  • 153篇崔建国
  • 75篇张峰
  • 58篇李红艳
  • 21篇王朝旭
  • 17篇崔佳丽
  • 15篇李尚明
  • 8篇宁永香
  • 8篇王俊岭
  • 5篇陈启斌
  • 4篇马力辉
  • 3篇孙彦平
  • 3篇贾新强
  • 3篇李稳
  • 3篇王芳
  • 2篇王秀枝
  • 2篇王芳
  • 2篇刘晓霞
  • 2篇聂俊英
  • 2篇杨胜强
  • 2篇肖致美

传媒

  • 12篇科技情报开发...
  • 11篇太原理工大学...
  • 10篇应用化工
  • 9篇工业水处理
  • 8篇现代化工
  • 8篇给水排水
  • 5篇环境污染与防...
  • 4篇中国农村水利...
  • 4篇水处理技术
  • 4篇中国给水排水
  • 4篇山西建筑
  • 3篇华侨大学学报...
  • 3篇科学技术与工...
  • 3篇生态与农村环...
  • 3篇环境工程学报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矿山机械
  • 2篇山西电子技术
  • 2篇黑龙江科技学...
  • 2篇环境工程技术...

年份

  • 5篇2024
  • 15篇2023
  • 19篇2022
  • 16篇2021
  • 10篇2020
  • 11篇2019
  • 11篇2018
  • 3篇2017
  • 7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5篇2009
  • 7篇2008
  • 1篇2007
  • 8篇2006
  • 8篇2005
1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MCGA的制备及其吸附有机染料的性能与机理研究被引量:3
2022年
以工业固体废弃物煤矸石(CG)为原料,通过ZnCl_(2)改性法将其制备成改性煤矸石吸附剂(MCGA),并用于水体中甲基橙(MO)、孔雀石绿(MG)的吸附。研究不同制备条件对MCGA溶液中MO和MG吸附性能的影响,以确定MCGA的最佳制备条件,并在此最佳制备条件下,研究不同投加量、pH以及染料种类对吸附的影响。采用比表面积分析(BET)、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和Zeta电位分析对MCGA进行表征,分析MCGA的理化特性及其对MO和MG的吸附动力学、吸附等温线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MCGA的最佳制备条件是CG和ZnCl_(2)质量比为2꞉1,煅烧温度为600℃,煅烧时间为2 h;对MO和MG吸附效果最佳的MCGA比表面积大,以狭缝中孔结构为主,表面含有多种官能团。MO和MG的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方程,MO和MG主要吸附于MCGA的中孔中,其在MCGA上的吸附以化学吸附为主,物理吸附为辅,包括MCGA表面官能团与染料分子间的氢键、阳离子—π、π—π作用以及MCGA与染料分子之间的静电作用。
冯坤李红艳崔建国崔建国李尚明侯佳卉
关键词:甲基橙孔雀石绿吸附动力学吸附等温线
城市二级污水处理厂的事故环境风险研究
2008年
依据A2/O污水处理工艺的设计计算方法推导了污水处理厂事故出水BOD5、TN和TP的预测模型,提出了污水厂产生事故时不同用途出水的环境风险评价方法。实例研究表明,事故时当原水只经过一级处理后,出水的环境风险不可避免。若事故产生在二级处理单元时,出水产生的环境风险可通过调整曝气量、回流比或排泥量等工艺参数加以减少。
崔建国刘晓霞肖致美
关键词:污水处理A2/O工艺环境风险
K2FeO4-PAC-PAM同时去除污水中氨氮、总磷和CODCr的研究被引量:5
2019年
以CODCr、总磷和氨氮的去除率作为考察指标,通过投加高铁酸钾(K2FeO4)、PAC和PAM,对模拟《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的污水进行去除试验研究,考察了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并对其去除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氨氮、总磷和CODCr的去除率分别可达到76.18%,82.34%和55.65%。三项污染物浓度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V类标准,比使用PAC和PAM处理时去除效果显著提高;K2FeO4-PAC-PAM复合体系中,高铁酸钾具有显著的絮凝协同作用;同时发现,PAC和高铁酸钾浓度比以及高铁酸钾与PAC和PAM的投加顺序均会对污染物的去除率产生不同影响。
张新妍崔建国李红艳李红艳王朝旭
关键词:氧化絮凝CODCR总磷氨氮
动态地表移动和变形预计方法被引量:15
2007年
针对目前地下开采引起地表移动变形致使地表建筑物、构筑物及农田等遭受严重破坏的问题,以Knothe模型的函数为基础,探讨了时间影响系数的确定方法,建立了地下开采引起地表移动动态过程的计算模型,并采用阳泉二矿3201东工作面的实测岩移资料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反映地表移动的动态特征,解释某些采动现象,对指导“三下”开采设计和选择地面建筑物保护措施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宁永香崔建国
关键词:开采沉陷时间函数
基于未确知测度理论的供水管网漏损评价研究被引量:6
2019年
针对目前国内在供水管网漏损预测上探讨较少及相关评价方法的不足,研究了基于信息熵-未确知测度理论对管网漏损的评价方法。通过建立单指标测度函数,信息熵赋权,计算单指标测度评价矩阵、多指标测度评价向量,按置信度准则确定评价等级,计算未确知重要度向量实现对管网漏损的评价。此方法可明确各因素对管段影响的主次,细化同一评价级别下管道的优劣排序并与实际情况保持了较高的一致性。
李汉超崔建国赵坤
关键词:信息熵未确知测度管网漏损
影响地表动态移动和变形的因素被引量:5
2006年
以Knothe模型的函数为基础,对不同推进速度和不同时间影响系数下动态地表移动和变形进行研究。结果证明:提高开采速度有利于减小地表采动损害;时间影响系数c较小时,下沉迟缓,最大动态变形值较小,随着c的增大,地表动态变形值增大。
宁永香崔建国
关键词:开采沉陷时间函数
K_(2)FeO_(4)-PAC联用混凝处理低浓度含氟有机废水的研究被引量:3
2020年
以太阳能光伏企业生产废水一级钙盐沉淀后出水为研究对象,配制模拟水样,F-质量浓度为30 mg/L,异丙醇质量浓度为94.36 mg/L(TOC值56.56 mg/L),采用高铁酸钾(K_(2)FeO_(4))-聚合氯化铝(PAC)联用混凝沉淀法对水样进行处理.分别考察了单独使用K_(2)FeO_(4)及与PAC联合使用时药剂投加量等因素对F-和有机物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 表明,K_(2)FeO_(4)和PAC具有协同絮凝作用,且K_(2)FeO_(4)能改善絮体结构,二者联用时可有效提高污染物去除率,其中pH是较为关键的影响因素.最优实验条件下,F-和TOC去除率分别为71.13%和5.25%.同时发现,K_(2)FeO_(4)对异丙醇的矿化程度不高,使得TOC下降幅度不大.
王旭张峰崔建国
关键词:含氟废水高铁酸钾混凝沉淀
供水管网压力趋势面分析模型及其应用被引量:3
2008年
从供水管网的压力分布特性出发,提出了运用趋势面分析法建立供水管网压力趋势面模型的可行性,讨论了模型求解的步骤,并用实例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真正实现管网压力的连续性模拟,为解决城市供水管理和调度系统中管网压力模拟提供了一个新方法,增强了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崔建国贾新强李华丽
关键词:供水管网
城市供水管网黄锈水控制技术
2018年
为了控制城镇供水管网中黄锈水污染现象,采用EPANETH软件对供水管网进行水力、水质模拟,将阀门的开启度变化作为控制供水管网水流流态的主要因素,模拟不同阀门开启度下的黄锈水浊度,并将数据整理为一个数值模拟矩阵,运用非线性映射原理将该数值模拟矩阵转换为低维的点集。以降低管网中黄锈水浊度为目标,依据非线性映射原理对低维的点集进行聚类分组。在分组的点集里分别选出最具代表性的点,所选点的集合即阀门优化调度的组合。对阀门组合每一开启度下的浊度值进行多次采集,得出最佳开启度组合。模拟结果表明:最佳的阀门号调度组合为:5,13,60,36,65,41;对应的开启度分别为:50%,50%,70%,50%,80%,60%;对应阀门处黄锈水的浊度分别降低:6. 86 NTU、5. 00 NTU、6. 38 NTU、2. 07 NTU、8. 01 NTU、2. 59 NTU。研究结果对于控制城镇供水管网中的黄锈水现象具有参考价值。
李步飞崔建国李红艳李红艳
关键词:供水管网阀门
电活化过硫酸盐处理含溴水时含溴副产物的生成被引量:3
2021年
采用掺硼金刚石(BDD)阳极和Ti阴极构建动态电活化过二硫酸盐(PDS)体系,对腐殖酸(HA)存在情况下含溴副产物的转化情况进行研究。通过循环伏安扫描、自由基猝灭实验等方法对电活化体系的作用机理和含溴副产物的生成路径进行分析;考察了初始PDS投加量、电流密度及初始pH对电活化PDS体系中含溴副产物生成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反应溶液中HA浓度为3.0 mg/L(以TOC计)、溴离子质量浓度为1.0 mg/L、PDS浓度为5.0 mmol/L、电流密度为20 mA/cm^(2)、pH值为7.0时,体系内均检测到溴酸盐和溴代有机副产物(Br-DBPs)的生成,120 min内最高分别生成4.11μmol/L和1.02μmol/L;体系内生成的复合自由基氧化剂(OH·和SO4^(·-))是含溴无机、有机副产物生成转化的动因。增大PDS投加量、提高活化电流密度,均可一定程度增加溶液内活性物质的生成量,提升电活化体系的氧化能力,从而加速Br-DBPs生成并同步矿化的反应过程;酸性反应环境有利于控制含溴副产物生成总量,但也使得体系内Br-DBPs(特别是溴代乙酸)具有更高的生成趋势。实际使用时,操作条件应综合处理效率、运行成本、健康风险等因素合理确定操作条件。
张冬艺张峰李红艳李红艳王朝旭崔佳丽
关键词:硫酸根自由基羟基自由基
共1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