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红丽

作品数:122 被引量:228H指数:7
供职机构: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04篇期刊文章
  • 16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7篇医药卫生
  • 3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47篇细胞
  • 42篇干细胞
  • 35篇间充质干细胞
  • 35篇肝移植
  • 35篇充质干细胞
  • 31篇骨髓间充质
  • 29篇骨髓间充质干...
  • 20篇肝炎
  • 20篇病毒
  • 15篇乙型
  • 15篇乙型肝炎
  • 13篇排斥
  • 12篇排斥反应
  • 12篇器官
  • 12篇免疫
  • 12篇肝病
  • 11篇移植术
  • 11篇术后
  • 10篇乙肝
  • 10篇体外

机构

  • 118篇天津市第一中...
  • 5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5篇天津医科大学
  • 12篇南开大学
  • 2篇卫生部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市儿童医...
  • 1篇解放军总医院...

作者

  • 122篇宋红丽
  • 65篇沈中阳
  • 27篇郑卫萍
  • 20篇杨洋
  • 17篇杨柳
  • 17篇尹明丽
  • 15篇刘涛
  • 11篇王建
  • 8篇王政禄
  • 8篇郑虹
  • 7篇吴本娟
  • 7篇高伟
  • 6篇杜杰静
  • 6篇郭瑞雪
  • 6篇张博雅
  • 6篇潘澄
  • 6篇付楠楠
  • 6篇林玲
  • 5篇刘懿禾
  • 5篇董冲

传媒

  • 28篇实用器官移植...
  • 16篇中华实验外科...
  • 10篇天津医科大学...
  • 9篇中华肝胆外科...
  • 9篇中华器官移植...
  • 4篇实用医学杂志
  • 3篇中华微生物学...
  • 3篇天津医药
  • 2篇临床肝胆病杂...
  • 2篇中华外科杂志
  • 2篇中华普通外科...
  • 2篇中华肝脏病杂...
  • 2篇中华危重病急...
  • 2篇2013中国...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职业与健康
  • 1篇生命的化学
  • 1篇广东医学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年份

  • 3篇2024
  • 7篇2023
  • 7篇2022
  • 11篇2021
  • 6篇2020
  • 7篇2019
  • 5篇2018
  • 9篇2017
  • 12篇2016
  • 10篇2015
  • 7篇2014
  • 9篇2013
  • 12篇2012
  • 6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1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rhEPO对大鼠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2012年
目的:探讨人类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大鼠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观察其对肠道紧密连接蛋白(ZO-1)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缺血再灌注组(B组)和rhEPO预处理组(C组)3组,每组12只。A组只给予剖腹手术,C组缺血前10 min预先皮下注射rhEPO 1 000 U/kg,B、C组均夹闭肠系膜前动脉45 min后恢复再灌注2 h,取血清及小肠组织行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TNF-α检测及HE染色和ZO-1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与B组比较,A、C组小肠绒毛排列整齐,破坏程度明显减轻,ZO-1蛋白表达水平增高。ELISA结果显示:血浆DAO、D-乳酸和TNF-α水平在B组和A、C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A和C组之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先注射rhEPO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肠道有保护作用,并且其对ZO-1蛋白的表达有一定影响。
张静沈中阳宋红丽郭瑞雪杜杰静
关键词:缺血再灌注损伤肠道紧密连接蛋白
肝脏耐受性树突状细胞与肝移植免疫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21年
树突状细胞是调节机体免疫的关键细胞,其中具有免疫抑制功能的耐受性树突状细胞(Tol-DC)在诱导和维持免疫耐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发现的具有呈递抗原水平低下、抑制T细胞活化与增殖的一类肝脏Tol-DC成为减轻肝移植排斥反应的研究热点。目前已有多种策略用以诱导表型稳定的Tol-DC,为其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本文总结了肝脏Tol-DC和其调控肝移植免疫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
吴龙龙宋红丽
关键词:肝移植免疫耐受移植免疫学树突状细胞
他克莫司在体外对HepG2.2.15细胞增殖及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影响(英文)被引量:2
2011年
背景:肝癌复发与乙肝病毒再感染两者关系尚不明确,有人认为与肝移植后免疫抑制剂应用有关。目的:观察他克莫司在体外对肝癌HepG2.2.15细胞增殖及对细胞内乙肝病毒复制的影响。方法:选择肝癌HepG2.2.15细胞进行体外培养,第3代细胞培养24h后加他克莫司进行干预,0g/L他克莫司作为对照组,50g/L他克莫司为低浓度组,100,500g/L他克莫司为中浓度组,1000,3000g/L他克莫司为高浓度组。结果与结论:①中、高浓度的他克莫司对HepG2.2.15细胞有增殖抑制作用,低浓度无抑制作用,且有相关性。②高浓度他克莫司作用时使HepG2.2.15细胞停止在G0/G1期。③他克莫司可以使HepG2.2.15细胞中CyclinA表达降低,且呈浓度依赖性,他克莫司浓度越高,CyclinA表达越少。④他克莫司作用HepG2.2.15细胞,对HBV的复制无影响。结果说明他克莫司在体外对HepG2.2.15增殖有抑制作用,其中CyclinA可能发挥一定的作用,而对乙肝病毒复制没有影响。
王建沈中阳宋红丽郑卫萍宋晓静
关键词:他克莫司HEPG2.2.15细胞CYCLIN乙型肝炎病毒
常温机械灌注对大鼠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供肝微循环保护作用的研究被引量:8
2021年
目的探讨常温机械灌注(normothermic machine perfusion,NMP)对大鼠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irculatory death,DCD)供肝微循环发挥的作用。方法采用夹闭SD大鼠胸主动脉热缺血30 min获取DCD供肝;在体外建立大鼠NMP系统。根据不同的保存供肝方式,将实验分为:正常(Normal)组(n=6),留取血清及肝脏待用;NMP组(n=30),保存4、6和8 h后收集肝脏标本,灌注后0、2、4、6 h和8 h收集流入道、流出道灌注液待检;静态冷保存(SCS)组(n=6),肝脏以20 ml 4℃UW液冲出肝内血液,并于UW液中4℃SCS 6 h后收集肝脏标本。采用生物化学方法检测流出道灌注液的肝功能;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透射电镜观察肝细胞超微结构;TUNEL检测肝脏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肝脏组织内皮素-1(endothelin-1,ET-1)、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细胞间黏附分子(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和血管间黏附分子-1(intervascular adhesion molecule-1,VCAM-1)的表达情况。结果与SCS比较,NMP能显著改善DCD供肝组织学损伤,Suzuki评分NMP组(3.40±0.55)显著低于SCS组(7.00±0.71,F=229.75,P<0.05);减轻肝细胞凋亡,NMP组凋亡细胞数(9.80±1.48)显著低于SCS组(33.40±4.39,F=166.58,P<0.05);同时能修复肝细胞线粒体损伤,NMP组不可逆损伤线粒体数量(1.60±0.55)显著低于SCS组(2.80±0.45,F=36.29,P<0.05)。进一步发现,NMP可改善DCD肝脏微循环:①抑制细胞间黏附,改善内皮细胞损伤,与SCS比较,NMP显著抑制肝内ICAM-1(F=1728.45,P<0.05)、VCAM-1(F=254.72,P<0.05)和vWF(F=595.30,P<0.05)的表达;②改善肝脏ET-1/NOS平衡和微循环灌注,与SCS相比,NMP显著抑制肝内ET-1(F=1372.51,P<0.05)、iNOS(F=1102.20,P<0.05)的表达,促进eNOS(F=271.66,P<0.05)的表达。结论NMP能够改善大鼠DCD供肝质量,其机制可能通过抑制细胞间
杨柳曹欢孙东侯宾林玲宋红丽
关键词:心脏死亡器官捐献肝脏微循环内皮素-1一氧化氮合酶
单项HBcAb阳性供肝移植后受者的安全性及管理
2021年
迄今为止,肝移植作为大器官移植的代表已经挽救了数万终末期肝病患者的生命,然而供体短缺严重制约了肝移植事业的发展。扩大供体来源仍是当前临床医学面临的热点难题。据2015年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肝移植受者中病毒性肝炎相关肝病患者占74.79%,其中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相关肝病患者占71.25%[1],然而我国1~59岁人群HBsAg阳性率仍为7.2%,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epatitis B core antibody,HBcAb)阳性率为34.1%[2]。尽管HBcAb阳性供肝有潜在的传播乙肝病毒的风险,目前为了扩大供体来源,仍有将HBcAb阳性供体的肝脏作为边缘性供肝,应用到相应的肝移植患者中,以达到扩大供肝池的目的。
宋红丽
关键词:供体来源乙型肝炎核心抗体终末期肝病肝移植患者
肝移植治疗因停用核苷类似物导致的慢加急性肝衰竭17例临床观察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肝移植治疗因停用核苷类似物(nucleoside analogues,NAs)导致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总结2017年9月—2019年12月间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接受肝移植治疗的17例因停用NAs导致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术前、术后临床资料。结果17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术后28 d生存率100%,术后3个月生存率94.12%,术后1年生存率为94.12%。结论慢性乙肝患者盲目停用核苷类似物,可能会导致肝功能衰竭的发生,对于停用NAs导致慢加急性肝衰竭的患者,肝移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术后持续抗病毒治疗至关重要。
张骊张炜琪谢炎宋红丽田大治李俊杰孙纪三谭玉莹蒋文涛
关键词:肝移植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
特异性致敏效应细胞对体外HBV复制影响的研究
<正>目的探讨转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的小鼠树突状细胞(DCs)刺激自体淋巴细胞在体外对乙肝病毒复制的影响。方法 1.实验对象选择HBV全基因转基因C57 BL/6J小鼠;细胞株HepG2.2.15细胞。2.实验分组...
宋红丽沈中阳郑卫萍刘涛吴本娟杨洋
文献传递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通过铁蛋白自噬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的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BMMSC-exos)对活化肝星状细胞(HSC)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应用脂多糖(LPS)诱导HSC形成激活体外模型。按照实验要求分为对照组(Con)、活化组(LPS)、LPS+BMMSCs(L+B)组、LPS+BMMSC-exo(L+B-exo)组、L+B-exo+小干扰RNA阴性对照组(si-NC)及L+B-exo+敲降NCOA4组(si-NCOA4)。通过细胞增殖测定细胞活力;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平滑肌激动蛋白(α-SMA)、核受体共激活因子4(NCOA4)和铁蛋白(FTH1)mRNA;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NCOA4、FTH1、波形蛋白(Vimentin)、α-SM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p62、环氧合酶-2(COX-2)、苄氯素1(Beclin 1)及微管相关蛋白(LC3)蛋白表达水平;免疫荧光化学检测NCOA4、FTH1及Vimentin表达;检测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及脂质活性氧(Lipid ROS)含量变化,多组间的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BMMSC-exos对活化的HSC-T6细胞的影响:L+B-exo组纤维化标志物α-SMA和Vimentin表达量(0.58±0.04、0.25±0.05)低于LPS组(1.26±0.04、1.06±0.03)和L+B组(0.76±0.04、0.75±0.15,F=50.607、35.916,P<0.05)。BMMSC-exos促进活化的HSC-T6细胞铁死亡和自噬:L+B-exo组MDA与Lipid ROS的表达量[(4.27±1.06)nmol/(mg·prot)、8950.49±114.34]高于LPS组[(2.27±0.73)nmol/(mg·prot)、5492.73±25.69]和L+B组[(3.27±0.90)nmol/(mg·prot)、7198.05±116.63,F=1.263、1372.009,P<0.05];L+B-exo组GSH水平[(10.47±0.31)μg/10^(6)cells]低于LPS组[(15.94±0.11)μg/10^(6)cells]和L+B组[(12.60±0.15)μg/10^(6)cells,F=646.842,P<0.05];L+B-exo组NCOA4蛋白表达量[(1.19±0.06)]高于LPS组[(0.73±0.12)]和L+B组[(0.95±0.13),F=44.456,P<0.05];L+B-exo组FTH1蛋白表达量(0.25±0.05)低于LPS组(1.06±0.03)和L+B组(0.75±0.15,F=35.916,P<0.05)。NCOA4介导的铁蛋白自噬参与BMMSC-exos对HSC-T6细胞的作用:si-NCOA4组的MDA[(0.83±0.11)nmol/(mg·prot)]低于si-NC组[(1.17±0.09)nmol/(mg·prot),F=17.217,P<0.05]。结论BMMSC-exos通过NCOA4介导的铁蛋白自噬
周慧媛王玉鑫张新如左怀文皮艺林邓腊梅宋红丽
关键词:铁蛋白肝星状细胞
核苷类药物对肝移植受者肝门淋巴结内乙肝病毒分子病毒学状态的影响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研究核苷类药物对乙肝相关的肝移植受者肝门淋巴结内乙肝病毒(HBV)分子存在状态和复制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1年3月因乙肝相关肝病行肝移植的患者36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54±7)岁。根据术前是否应用核苷类药物,分为用药组和未用药组,其中用药组分为用药时间〉3个月和≤3个月两个亚组。干肝移植术中采集患者肝门淋巴结,利用巢式或半巢式PCR检测肝门淋巴结内HBVDNA和病毒复制中间体HBVcccDNA。数据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分析。结果HBVDNA阳性率用药组为72.7%(16/22),未用药组为14/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2),用药组中用药时间〉3个月与≤3个月的患者HBVDNA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14比6/8,P:1.000)。HBVcccDNA阳性率用药组为22.7%(5/22),低于未用药组的12/14(P=0.000),用药组中用药时间〉3个月的患者低于≤3个月的患者(1/14比4/8,P=0.039)。结论乙肝相关的肝移植受者术前应用核苷类药物3个月以上,能有效地抑制肝门淋巴结内HBV的复制。
陈泽郑虹史瑞郑卫萍褚志强宋红丽沈中阳
关键词:核苷类淋巴结
小肠移植与肠道微生态变化
2012年
随着全胃肠外营养(TPN)的应用,肠衰竭患者的生命得以继续维持。但持续的TPN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中心静脉通道感染、静脉通道血栓形成、TPN相关性终末期肝病等。目前对于小肠功能衰竭合并TPN并发症的患者.小肠移植已成为公认的唯一能够挽救生命的治疗手段。但小肠移植术后高发的感染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目前感染仍是移植失败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小肠移植术后并发感染远高于其他器官移植,这是由于肠道与外界相通.肠腔内又含有大量微生物所致。现在普遍认为小肠移植术后肠道微生态变化与感染的发生密切相关,下面对小肠移植术后肠道微生态变化做一综述。
付楠楠宋红丽
关键词:小肠移植移植术后全胃肠外营养静脉通道挽救生命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