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景娇
- 作品数:7 被引量:17H指数:2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不同亚型α干扰素在HBV复制小鼠模型中抗病毒效果研究
- <正>目的研究小鼠干扰素α(mIFNα)不同亚型在HBV复制小鼠模型中的抗病毒效果,探索mIFNα不同亚型抗HBV的作用机制;为揭示临床IFNα治疗HBV慢性感染患者应答不佳的分子机制及探索新的HBV治疗策略提供实验依据...
- 李盛宋景娇周云杨东亮
- 文献传递
- 不同亚型α干扰素抗病毒作用研究进展被引量:10
- 2016年
- I型干扰素(IFN)是病毒感染后宿主体内产生的一类多功能细胞因子。它们属于多基因家族,到目前为止,已发现7种I型IFN即IFN-α、β、ε、κ、ω、δ、τ,具体的分型原因不清楚,推测可能是各型IFN性能不同或者各型IFN产生的时间顺序和细胞种类不同。IFN-α因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而被广泛应用,医学上常用外源性IFN-α进行抗病毒、抗肿瘤、抗增殖等治疗。其中尤以抗病毒治疗最为重要。IFN-α包括多种亚型,文献报道各种亚型的抗病毒作用具有亚型和病毒特异性,但是其详细机制尚未完全明了。本文仅就不同亚型IFN-α抗病毒作用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 李盛宋景娇杨东亮
- 不同种小鼠乙型肝炎模型的建立及其感染状况研究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探讨建立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小鼠模型的方法。方法采用高压尾静脉注射p AAV/HBV1.2表达质粒,建立急性或慢性HBV感染小鼠模型,采用ELISA法检测HBV抗原,采用RT-PCR法检测免疫相关分子基因,使用FACS检测肝内淋巴细胞活化情况,采用酶联免疫斑点实验(ELISPOT)法检测脾脏相关免疫细胞特征。结果成功建立急性和慢性高压尾静脉注射HBV感染小鼠模型;在急性BALB/c小鼠模型,血清HBs Ag持续时间分别为(3.25±1.04)w,显著短于慢性C57BL/6小鼠组【(10.0±3.74)w,P<0.05)】;在BALB/c小鼠模型,注射2.5μg病毒质粒小鼠血清HBs Ag持续时间为(3.67±1.03)w,显著长于注射50μg组【(2.33±0.52)w,(P<0.05)】;在高压尾静脉注射后第10 d,BALB/c小鼠脾脏出现了HBc Ag特异性T淋巴细胞。结论成功建立高压尾静脉注射HBV感染小鼠模型,发现宿主遗传背景、免疫应答状态和病毒剂量影响HBV感染小鼠模型的建立。
- 周云李盛唐宗生杨东亮宋景娇
- 关键词:乙型肝炎小鼠
- 干扰素在慢性HBV复制小鼠模型中抗病毒机制的研究
- 研究背景:不同干扰素对HBV的抗病毒效果存在差异,其抗病毒作用差异的具体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目的:本研究利用高压水注射HBV慢性复制小鼠模型对Ⅰ型IFN和Ⅱ型IFN的抗HBV作用机制进行系统的研究。方法:高压水尾静脉同...
- 宋景娇李盛周云刘慎沛杨东亮
- 关键词:干扰素
- 文献传递
- 三种常见肝细胞系免疫相关分子的表达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探讨三种常见肝细胞系Huh7、HepG2、HepG2.2.15免疫相关分子的表达。方法提取三种细胞的RNA并逆转录合成cDNA,用PCR方法检测细胞因子及其受体、MHC分子的表达情况。结果三种细胞均能表达Ⅰ型干扰素及干扰素受体、IL-7、IL-15等细胞因子,也能表达HLA-A、HLA-B、HLA-DP、HLA-DR及非经典的CD1d、MICB等MHC分子及其相关基因,HepG2、HepG2.2.15表达MICA。三种细胞均不表达IL-4、IL-5、IL-6、IFN-γ等细胞因子。与内参相比,IL-7及IL-15、HLA-A等的表达在HepG2和HepG2.2.15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结论三种肝细胞系能表达Ⅰ型干扰素及干扰素受体、IL-7、IL-15、HLA等一系列的免疫相关分子。
- 刘敏郝友华胡斌宋景娇马德强徐春利陆蒙吉杨东亮
- 关键词:肝细胞干扰素白细胞介素
- 干扰素在慢性HBV复制小鼠模型中抗病毒机制的研究
- 宋景娇李盛周云刘慎沛杨东亮
- 关键词:干扰素
- 干扰素α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小鼠血清病毒标记物的影响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探讨干扰素-α(IFN-α)在高压尾静脉注射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小鼠血清HBV标记物的影响。方法采用高压尾静脉注射pAAV/HBV1.2和pCMV2/IFN-α4表达质粒,建立HBV感染小鼠模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HBsAg、HBeAg、HBsAb和HBcAb。分离小鼠肝脏内淋巴细胞,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Fox P3表达情况。结果在高压尾静脉注射p AAV/HBV1.2质粒后第1 d,小鼠血清HBsAg和HBeAg开始出现阳性,而第20 d时HBsAg和HBeAg已消失;在注射pAAV/HBV 1.2+IFNα后第1 d,血清HBeAg水平为(0.55±0.16),显著低于pAAV/HBV 1.2组【(1.40±0.13),P<0.05);在注射后第10 d,血清HBsAg水平为(0.35±0.20),显著低于pAAV/HBV 1.2组【(2.35±0.15),P<0.05】;在高压尾静脉注射后20 d,两组小鼠血清HBs Ab阴性;在注射pAAV/HBV1.2后第10 d和20 d,两组小鼠血清HBc Ab阳性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后,两组小鼠肝内CD4+T淋巴细胞Fox P3表达未见显著变化。结论 IFN-α具有抗HBV作用,并未诱导免疫负调控反应。
- 周云李盛唐宗生杨东亮宋景娇
- 关键词:乙型肝炎HBEAG小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