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云龙

作品数:6 被引量:34H指数:4
供职机构: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污泥
  • 4篇污泥减量
  • 3篇原位
  • 3篇生物强化
  • 3篇微生物强化
  • 2篇典范对应分析
  • 2篇叶绿素A
  • 2篇水解酸化
  • 2篇水库
  • 2篇酸化
  • 2篇污泥性状
  • 2篇环境因子
  • 1篇厌氧
  • 1篇影响因素
  • 1篇石岩水库
  • 1篇时空分布特征
  • 1篇中试
  • 1篇中试研究
  • 1篇微生物
  • 1篇污泥减量工艺

机构

  • 6篇哈尔滨工业大...
  • 5篇深圳职业技术...
  • 3篇清华大学
  • 2篇深圳市国家气...
  • 2篇深圳市水质检...
  • 1篇深圳市水务(...

作者

  • 6篇宋云龙
  • 5篇朱佳
  • 5篇张金松
  • 3篇邓仁健
  • 2篇王丽
  • 2篇邵明非
  • 2篇陶益
  • 2篇张丽
  • 1篇高静思
  • 1篇李鸿江
  • 1篇尤作亮

传媒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给水排水
  • 1篇环境科学
  • 1篇中国给水排水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年份

  • 2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基于高通量测序的微生物强化污泥减量工艺中微生物群落解析被引量:18
2016年
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微生物强化原位污泥减量工艺中微生物群落进行解析.结果表明,外源菌剂的投加改变了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群落结构,菌剂的有效成分乳杆菌属和醋酸杆属在强化组中含量显著增加.科水平上的群落多样性分析显示:强化组厌氧区Siompson指数、Shannon指数和Pielou指数均不同程度升高,群落多样性增加.聚类分析显示,微生物群落按时间顺序明显聚为3簇,强化组厌氧区微生物群落随时间发生较大演变.主坐标分析显示,强化组和对照组微生物群落明显聚为2类,其厌氧区群落分别按照不同的方向演变,微生物强化和DO降低的协同作用是强化组群落演变驱动力,DO降低是对照组群落演变驱动力.典范对应分析显示显著影响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环境因子依次为p H值、水温和DO.
宋云龙张金松朱佳邵明非邓仁健
关键词:高通量测序微生物强化水解酸化
石岩水库叶绿素a时空分布及其影响因子分析被引量:6
2017年
2013年4月至2014年6月对典型调水供水型水库石岩水库蓝藻、绿藻和硅藻叶绿素a浓度[ρ(Chla)]及相环境因子进行监测,分析了ρ(Chla)时空分布特征,探讨了藻类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石岩水库ρ(TChla)为9.59~123.29μg·L^(-1),平均52.03μg·L^(-1),其中蓝藻ρ(Chla)为4.54~76.30μg·L^(-1),平均为28.39μg·L^(-1);硅藻ρ(Chla)为3.16~46.09μg·L^(-1),平均为15.02μg·L^(-1);绿藻ρ(Chla)为0.77~26.21μg·L^(-1),平均为8.62μg·L^(-1).2013年4~12月上旬以及2014年5~6月优势藻为蓝藻,其他时期硅藻占优势,绿藻全年处于较低水平.石岩水库ρ(Chla)空间异质性低,整体呈现由南向北逐渐降低的空间分布特征,汛期整个库区和高温无雨期南半库区存在蓝藻水华风险.径流污染是石岩水库藻类叶绿素a空间异质性的主要原因.相关分析和CCA分析显示:水温是3种藻类的首要影响因子,汛期径流量与蓝藻相关性极大.氮磷比与3种藻类负相关,磷是石岩水库藻类生长的限制性因子.蓝藻主要相关因子还包括TOC、TN、pH、透明度和硝酸盐氮,硅藻主要相关因子还包括硅酸盐、TOC、硝酸盐氮和COD,绿藻主要相关因子还包括TOC、COD、pH、透明度和硝酸盐氮.
宋云龙张金松郭小雅朱佳王丽陶益张丽
关键词:石岩水库叶绿素A环境因子方差分析典范对应分析
基于微生物强化的原位污泥减量中试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为了考察以微生物强化为手段的隐性增殖技术对污泥的减量效果及对污水处理效能和污泥特性的影响,利用两套规模为240m3/d的A/O中试装置开展了特定菌种的投加试验。在延长污泥龄、高污泥浓度和低污泥浓度三种运行工况下,MLSS(MLVSS)减量率分别为30.66%(33.79%)、27.44%(28.69%)和26.26%(28.08%),有效减少剩余污泥产量;微生物强化使出水pH略微降低,SS、COD、BOD5、TN、氨氮的去除率不同程度增加,TP去除率下降,存在超标风险;菌剂组SVI在初期偏高,中后期变低,污泥沉降性能变好;标准化CST变小,脱水性能提高;排泥中的重金属、石油类和氰化物不同程度增加,但均达到排放标准。
朱佳宋云龙张金松邓仁健
关键词:微生物强化原位污泥减量污泥性状
西丽水库叶绿素a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8
2017年
以典型亚热带供水型水库——西丽水库为研究对象,对其2013年4月—2014年6月藻类ρ(Chla)及其相关环境因子进行监测,分析了藻类ρ(Chla)时空演变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西丽水库ρ(TChla)(TChla为总叶绿素a)为2.65~60.35μg/L,其中蓝藻ρ(Chla)为0.77~30.58μg/L,硅藻ρ(Chla)为0.77~31.62μg/L,绿藻ρ(Chla)为0.77~12.71μg/L.汛期(6—9月)优势藻为蓝藻,其他时期硅藻占优势,绿藻全年处于较低水平.藻类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ρ(Chla)整体呈西北库区高东南库区低的特点,汛期白芒河入库区域ρ(Chla)偏高,存在一定的藻华风险.汛期盛行西南风,平均风速为2.7 m/s,有利于藻类自高浓度的西部库区向东迁移,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藻华风险.水库流场空间差异较大,水体流速为0.005~0.025 m/s,水库主导流向为东北—西南,对西北库区的高浓度藻类起到稀释作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典范对应分析(CCA)显示,温度、有机物以及径流量是影响藻类生长和分布的前三位因子,磷是藻类生长的限制性营养盐.
宋云龙张金松朱佳高静思王丽陶益张丽
关键词:西丽水库叶绿素A环境因子典范对应分析
污泥减量菌剂原位投加对出水水质及污泥性状的影响分析
投加微生物菌剂后的隐性增殖可以实现污泥的原位减量.但是污泥减量的前提是污水处理后的达标排放.本文通过两组平行试验对比,针对污水处理系统COD、BOD5、氨氮、TN、pH值、SS、TP等指标探讨,研究系统内剩余污泥减量对污...
李鸿江张金松王凯军尤作亮宋云龙潘艳萍
关键词:污泥减量出水水质污泥性状
厌氧/好氧工艺中微生物强化原位污泥减量机理被引量:3
2016年
利用静态试验研究了微生物菌剂对活性污泥水解酸化的强化作用,发现菌剂组的pH值明显降低,其上清液中的有机物(如SCOD、TP、TN、氨氮、蛋白质、多糖)和金属离子(如Na、K、Ca、Mg、Fe)等含量明显升高,菌剂组液相中乙酸和丙酸的最大累积量分别为空白组的4.87倍和5.73倍。依托模拟罗芳污水厂运行工况的A/O中试装置考察了微生物强化污泥减量效果,并研究了微生物强化对中试系统理化性质的影响。沿程组分分析显示菌剂组各区的MLVSS/MLSS值均低于空白组,活性污泥中有机质含量明显降低;菌剂组厌氧区单位质量污泥对应的SCOD、TP、TN、氨氮、蛋白质和多糖含量较空白组高出18%-57%不等,微生物强化增强了活性污泥代谢活性,菌剂组的维持代谢SOUR和内源呼吸SOUR均高于空白组。可见,微生物强化污泥减量技术是通过强化污泥溶胞和隐性增长实现污泥减量的。
朱佳宋云龙张金松邵明非邓仁健
关键词:微生物强化水解酸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