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静亚
- 作品数:47 被引量:170H指数:8
- 供职机构:浙江海洋学院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 固定化菌藻组合对含油污水的处理研究
- 2015年
- [目的]优化固定化菌藻对含油污水的降解条件。[方法]首先,研究了固定化菌藻组合对含油污水的处理效果,并对降解前后的原油进行红外光谱、GC-F1D及GC—MS分析,然后考察了原油浓度、降解温度、溶液pH、溶液盐度等条件对固定化菌藻降解原油效果的影响,最后对固定化菌藻的可重复利用性能进行研究。l结果l经过15d的降解,固定化菌藻对3g/L原油的降解率可达91.8%。固定化菌藻与固定化单菌、固定化单藻相比,菌藻组合表现出协同作用,对主要的正构烷烃及多环芳烃的去除效率增加。当原油浓度为1—7g/L,pH为6~8,温度为25~35℃,NaCl浓度〈1.5%时,固定化菌藻具有较高的生物量,并对原油具有较高的去除率。固定化菌藻重复利用3次以内(每次5d),对其降解原油的性能影响不大。[结论]该研究为固定化菌藻组合对含油污水的处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 陈庆国王杏娣刘梅孙静亚穆军
- 关键词:含油污水降解
- 有机农药HCH对胶州湾海域水质的影响——沉降过程被引量:4
- 2012年
- 根据1979-1984年(缺1980年)的胶州湾水域调查资料,分析了在胶州湾水域有机农药HCH的底层分布变化。结果表明:在胶州湾的底层水体中,底层分布具有以下特征:1)在春、夏、秋季,HCH的表、底层质量浓度都相近;2)在季节分布中,表层质量浓度低的,其对应的底层就较低;表层质量浓度高的,其对应的底层就高。而且HCH的底层质量浓度变化范围小于表层;3)在输入胶州湾水域中,HCH质量浓度的前锋内,表层与底层HCH的水平分布状况是一致的,而在HCH的前锋外,表层与底层HCH的水平分布状况是不一致的。因此,在胶州湾水域,HCH底层分布所具有的3个特征使我们通过HCH表层质量浓度变化就知道其底层质量浓度变化及分布状况。同时,通过HCH质量浓度的沉降过程,展示了HCH在时空变化中的迁移路径。
- 杨东方苗振清苗振清宋爱云孙静亚
- 关键词:HCH
- 正交法优化小石花菜膳食纤维提取工艺被引量:6
- 2010年
- 以小石花菜为原料,采用酶与化学结合的方法提取膳食纤维。就影响膳食纤维含量7个因素:酶用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氢氧化钠浓度、氢氧化钠提取温度、氢氧化钠用量、氢氧化钠提取时间进行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确立提取小石花菜膳食纤维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蛋白酶与纤维素酶用量比为20∶1、在50℃条件下酶解1.5h,再用40倍1.0%氢氧化钠溶液在65℃提取1h,其产率可达18.16%,色泽近淡黄色。
- 孙静亚田丽
- 关键词:膳食纤维正交法
- “环境监测”课程理论与实验教学整合初步研究被引量:3
- 2010年
- 当前环境监测课程体系中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缺乏实践性、教学梯队不合理等现象,迫切需要实施教学改革。论文从理论教学、实验教学整合的角度出发,从教学内容、教材、培养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改革思路,提出了拓展教学内容、教学与科研互相促进、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的整合教学模式。
- 桂峰孙静亚梁娟
- 关键词:环境监测
- 正交法提取孔石莼膳食纤维工艺的研究
- 2010年
- 目的以孔石莼为原料,采用酶与化学结合的方法提取膳食纤维。方法就影响膳食纤维含量7个因素:酶用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氢氧化钠浓度、氢氧化钠提取温度、氢氧化钠用量、氢氧化钠提取时间进行了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结果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蛋白酶与纤维素酶用量比为20:1,在40℃提取1.5h,用20倍1.5%氢氧化钠溶液在75℃提取2h,其产率达到了21%左右,色泽近淡黄褐色。结论研究确立了提取孔石莼膳食纤维的最佳工艺条件。
- 孙静亚石磊
- 关键词:孔石莼膳食纤维正交法
- 亚胺基二乙酸树脂对镍(Ⅱ)吸附的配位比研究被引量:8
- 2004年
- 本文考查介质pH、温度、吸附时间、树脂量等因素对树脂吸附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等温吸附服从Fre-undlich经验式,以lgQ对lgC作图,得一条直线,由直线斜率求得b=2.54,b值在2~10之间,表明树脂吸附镍的反应是容易进行的。测得吸附反应中树脂功能基与镍离子配位比为2∶1。
- 王惠君孙静亚
- 关键词:亚胺基二乙酸树脂配位比镍离子
- 电解法从海带浸泡液中制取碘的工艺条件研究被引量:2
- 2005年
- 用电解法代替传统的氧化法可以节约大量的化学药品,重要的是能降低对空气的污染。本文研究了酸度、电流密度等对电解氧化的影响,为电解法从海带浸泡液中制取碘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 王惠君孙静亚
- 关键词:电解影响因素
- 110~*树脂对镝的吸附及机理研究被引量:12
- 2006年
- 用树脂吸附的方法研究了稀土金属的富集及回收。测定了在不同介质pH、温度、吸附时间、树脂量等因素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110*树脂在pH=5.13的HAc-NaAc体系中吸附最佳,静态饱和吸附容量为316.67 mg/g;用0.5 mol/L的HC l可定量洗脱;等温吸附服从Freund lich经验式;表观速率常数k298=1.49×10-5s-1;用化学和红外光谱等方法讨论了吸附机理。
- 王惠君施林妹孙静亚
- 关键词:镝
- D152树脂对镝的吸附及机制被引量:3
- 2006年
- 对D152树脂吸附镝(Ⅲ)的过程及镝在D152树脂上的吸附行为进行了研究。研究了介质pH、温度、吸附时间、树脂量等因素对吸附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D152树脂对镝(Ⅲ)的吸附在pH=5.93的HAc-NaAc的缓冲溶液中为最佳。25℃时静态饱和吸附量为314.6mg.g-1(干树脂)。用1.0 mol.L-1的HCl溶液作为解吸剂,解吸率为96.2%;D152树脂对镝(Ⅲ)的表观吸附活化能Ea=18.28 kJ.mol-1,表观吸附速率常数k298=2.54×10-5s-1,k308=2.93×10-5s-1,k318=4.05×10-5s-1,测得热力学参数分别为ΔH=18.19 kJ.mol-1,ΔG=-0.88 kJ.mol-1,ΔS=63.99 J.mol-1.K-1,等温吸附服从Freundlich经验式。并用化学和红外光谱的方法探求树脂对镝(Ⅲ)的吸附机制。
- 孙静亚王惠君
- 改性贻贝壳对亚甲基蓝的吸附去除研究被引量:10
- 2014年
- 对改性贻贝壳吸附去除亚甲基蓝的效果进行了研究,考察了改性温度、吸附剂投加量、溶液盐度、吸附剂粒径、吸附温度等条件对亚甲基蓝吸附去除效果的影响。在200~1 060℃条件下对贻贝壳进行了温度改性优化,结果表明,最佳改性温度为550℃。当改性贻贝壳投加量为0.6 g/L时,对亚甲基蓝的去除率达到87%;亚甲基蓝的吸附去除效果随着贻贝壳粒径变小吸附能力略有上升,当粒径小于60目时,吸附能力趋于稳定,对亚甲基蓝的去除率在90%左右;盐度对吸附效果影响较大,亚甲基蓝去除效果受离子强度效应影响随盐度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最后到达稳定;而吸附温度对改性贻贝壳的吸附能力的影响较小。
- 邹德靓陈庆国杨平沈逸晨刘梅徐庆达孙静亚
- 关键词:亚甲基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