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茂利 作品数:15 被引量:6 H指数:1 供职机构: 中国艺术研究院 更多>> 相关领域: 艺术 文化科学 历史地理 文学 更多>>
礼俗仪式音乐研究的认同与引领——“历史与田野:中国礼俗仪式音乐学术研讨会”述评 2017年 2016年10月15日至16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中国音乐家协会理论委员会、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北京民族音乐研究与传播基地、《中国音乐学》杂志社联合举办的“历史与田野:中国礼俗仪式音乐学术研讨会”在北京金龙潭大饭店弘翔大会议厅成功举办。 孙茂利关键词:仪式音乐 礼俗 明清小曲在戏曲音乐创作中运用的成因及特征 2022年 明清小曲是明清时期一种与戏曲(“大曲”)相对的音乐体裁形式。但随着明清小曲在社会上流行,备受时人追捧,在不断填词创作中形成曲牌,戏曲音乐创作中也开始逐步吸纳小曲及其曲牌为用。明清小曲参与戏曲创作按程度深浅可分为两种方式:其一,小曲在进入戏曲音乐创作仅是起到点缀、活跃气氛的作用,戏曲演员随机演唱小曲,呈现出随意性特征;其二,在进一步发展过程中,小曲曲牌被纳入套数,形成定制,清代中后期大量形成的地方小戏在创腔过程中也使用小曲曲牌,并进行了板腔体改造,小曲深度参与戏曲音乐创作,呈现出规范性、程式性特征。明清小曲因流行起来而词、曲分离形成曲牌,进而被纳入戏曲音乐创作,这一过程显示出对“曲子创承机制”的因循,这成为小曲参与戏曲音乐创作的底层运作机制。 孙茂利关键词:曲牌 戏曲 小戏 从《中国好声音》探析中国选秀节目与流行音乐的发展——对三篇《中国好声音》文章的简评 被引量:1 2013年 《中国好声音》是由上海灿星制作公司引进荷兰The Voice of Holland版权并倾力打造的大型励志专业音乐评论电视节目。《中国好声音》以浙江卫视为平台,一经播出就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收视率节节攀升,创下了同类型选秀节目收视率的新高。随着节目的热播,人们对导师与学员的关注度不断提升,一些争议性的话题也开始出现。虽然第一季的《中国好声音》已经完满落下了帷幕,但是围绕《中国好声音》的讨论仍在继续。 孙茂利 于华关键词:选秀节目 节目收视率 选秀类节目 评论节目 节目形式 中国与匈牙利民歌亲缘关系研究的新起点——“中匈音乐文化交流工作坊”评述 2018年 "中匈音乐文化交流工作坊——中国与匈牙利民歌亲缘的关系研讨会"在中国艺术研究院成功举办。来自中国、匈牙利两国的众多学者对两国民歌亲缘关系在音乐形态结构特征、语言与音乐的关系及族群迁徙等问题进行研讨。中匈民歌存在亲缘关系是一种客观的音乐文化现象。中匈音乐文化交流工作坊有助于在现有研究成果基础上,通过新的理念、研究视角引入,把两国民歌亲缘研究引向纵深,推向新的高度。 孙茂利关键词:亲缘关系 工作坊 民间礼俗仪式用乐的多元化文化结构特征探析——围绕山西上党地区迎神赛社的思考 被引量:1 2022年 民间礼俗用乐呈现出地域化、多元化的文化结构特征,其形成受中国古代礼制仪式用乐影响。民间礼俗仪式在承祀对象、仪式、仪节、音乐本体等多方面显现出国家礼制仪式及用乐的演化与发展,与国家礼制仪式存在互动关系。礼乐经过俗化积淀在当下的民间礼俗仪式用乐中,成为研究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视角。 任方冰 孙茂利关键词:国家礼制 俗化 民间礼俗 杂糅 河北音乐会与西安鼓乐社形成之探究 被引量:1 2015年 对河北音乐会与西安鼓乐社的研究,一直是学界关注的重点。两地乐社无论在音乐本体(律调谱器曲)还是文化生态层面上均具有相当程度的一致性。形成这一文化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本文拟从国家制度层面对两地乐社的形成进行探究。 孙茂利关键词:西安鼓乐 祭祀音乐 道教音乐 音乐本体 佛教音乐 民间礼俗 谍战题材音乐剧创作的新突破——评《有一天》的戏剧呈现与音乐创作 2022年 近年来,国内文艺领域涌现出一批叫好又叫座的谍战题材作品,如影视剧《暗算》《潜伏》《风筝》《悬崖之上》《叛逆者》、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等,在获得业界高度评价的同时,也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同于正面战场上对血与火那种激烈、恢弘战争场面的描绘与呈现,谍战题材以表现从事隐蔽战线的共产党员及其事迹为主要内容,在这个看不见硝烟的战场上,每位同志除了随时面临着生死的考验,更面临着坚持理想、信念与人性之间的艰难抉择。 孙茂利关键词:《暗算》 《风筝》 正面战场 《潜伏》 叛逆者 “俗曲礼用”——明清小曲在民间礼俗仪式中为用及其功能性拓展 2022年 明清小曲是明清时期社会文化生活领域最具影响力的音声技艺形式之一。明清小曲在创承主体、适用的场合、传播及流变等方面均显示属于俗乐范畴。但明清小曲作为曲子之一种,在大量依曲填词的创作中,词、曲分离形成曲牌,继而又有被戏曲、曲艺、器乐等多种音声技艺形式吸收、借鉴、改造的过程。民间礼俗仪式作为多种音声技艺形式展示的平台,明清小曲或直接、或间接被纳入其中为用,因而其功能性与文化属性得以拓展和延伸,具备了一定程度上“礼”的内涵。明清以来,在京畿地区的民间丧礼中“外佛事”成为重要的仪式音声类型,在当下仍有活态。外佛事通过吸收在社会上流行的小曲为用,亦礼亦俗,成为观察中国音乐文化中“俗曲礼用”现象的有效途径。 孙茂利关键词:功能性 经典民族歌剧《江姐》(2021版)重排与巡演的当代价值 兼论中国歌剧舞剧院推动民族歌剧传承、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2 2022年 歌剧《江姐》(2021版)由中国歌剧舞剧院院长陶诚博士担任艺术总监,王晓鹰担任总导演,许知俊担任指挥,伊泓远、王莉、王莹三位女高音歌唱家担任主演,另有陶雷、周正平、胡天骥等参与创作。连续三天的演出,观众在朝天门码头、华蓥山、渣滓洞等经典场景中,在熟悉的《红梅赞》经典旋律里,再次重温革命岁月的感动与激情,再次感受地下革命工作者对理想信念的坚守,对党和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 孙茂利关键词:中国歌剧舞剧院 民族歌剧 歌剧《江姐》 《红梅赞》 女高音歌唱家 冀中笙管乐与西安鼓乐比较研究 被引量:1 2017年 冀中笙管乐与西安鼓乐都是以笙管为主导的乐器组合类型。这种乐器组合类型属于鼓吹乐的一种,在历史上与国家制度有密切的联系。鼓吹乐由于制度规定性在音乐本体(律调谱器曲)诸层面具有一致性。在"鼓吹乐系"俗化过程中,由于"乐"之性能加强,出现了区域间丰富的差异。冀中笙管乐、西安鼓乐所承载的乐器组合、乐器形制与宫调系统具有一致性、相通性的内涵,具体体现在十七苗笙、九孔管与七调为一体的存在,彰显中国音乐文化大传统在当下的积淀。二者在音乐本体又存在差异性内涵,这是对传统接衍与承载过程中,在相对稳定的前提下都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异所致。 孙茂利关键词:西安鼓乐 音乐本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