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永帅
- 作品数:8 被引量:8H指数:2
-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更多>>
- 学科交叉研究如何成史——以艺术史和文学史为中心
- 2015年
- 袁行霈先生的大作《陶渊明影像——文学史与绘画史交叉之研究》。正如其标题所示,旨在进行跨学科的交叉研究。读完《影像》,作为一个艺术史研究的后学,引起笔者思索的主要问题是“图像证史”以及学科交叉如何成史的问题,当然,这篇短文笔者也设有预期的读者,主要是写给艺术史以外的对图像感兴趣的人文学科的研究者,以下笔者提出自己思考的一些心得供学界批评。
- 姜永帅
- 关键词:艺术史研究人文学科绘画史
- “重塑东方美”与中国画的现代建构
- 2013年
- 2013年4月20日至5月7日分别在宁、沪两城举办了“第二届重塑东方美画展——现代生活·水墨心印”。此次展览,囊括了杜大恺、卢禹舜、林逸鹏、邢庆仁、仇德树、张桂铭、刘庆和、陆春涛、杨培江、沈勤等全国15位从事现代形态中国画创作的重要艺术家,
- 姜永帅
- 关键词:中国画创作
- 传统笔墨最后的守望者——观“江南三老”画展之感
- 2013年
- 2013年5月3日上午10点,由江苏省文联主办、扬州市文联承办的跨世纪的画史脊梁:江南三老——尤无曲、熊纬书、刘知白书画精品展,在扬州文联美术馆隆重开幕。画展共展出三老50多件书画精品,其内部的展品与外部的琼花观的古典园林建筑环境可谓相得益彰。
- 姜永帅
- 关键词:传统笔墨画展书画精品相得益彰
- 商代青铜器纹饰“一首双身”造型母题的来源与演变被引量:3
- 2013年
- "一首双身"是商代青铜器纹饰十分重要的造型母题,也是饕餮纹的图式之一,它曾得到学术界的广泛讨论。关于它的由来、形成有顾立雅为代表的"拆半"艺术说和以李济为代表的"合成"艺术之说。根据1 9 6 5年偃师二里头出土"一首双身"的龙的残陶片,本文考察了它与商代青铜器纹饰"一首双身"的渊源,通过对这一图式演变的"形式分析",可以看出,商代青铜器纹饰"一首双身"的图式应是源于二里头文化"一首双身"的龙。这一母题不但演变为抽象化饕餮纹"一首双身"的图式,而且,它的写实传统在商周青铜器纹饰中呈多样发展的局面。
- 姜永帅
- 关键词:饕餮纹
- 石涛的抵抗——关于石涛形象的再认识被引量:1
- 2013年
- 画品与人品,画格与人格,是中国人向来所看重的。所谓“心正则笔正”,正是中国人对艺术的道德价值的心理诉求。说得深一点,则是中国人对于“善”与“美”结合的绝对苛求。所以笔墨承载着道德价值,它从来不是孤立地展现美的。正是对艺术家如此的苛刻,凶此,在中国绘画史上常有凶道德名声不好,而被剔除杰出艺术家之列者,书法史上的宋四家——“苏、黄、米、蔡”的蔡,本指蔡京.因其恶名,就换成了蔡襄。不难看出,中国人对艺术家的品评看重的正是其名声、道德。
- 姜永帅
- 关键词:石涛道德价值中国绘画史中国人艺术家心理诉求
- 古代美术研究与中国美术史的书写——评巫鸿的《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中的“纪念碑性”》被引量:3
- 2013年
- 巫鸿教授的《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中的“纪念碑性”》(以下简称始己念碑性》)英文版面世已十余年,中文版也由上海人民出版社于2009年4月问世,并在2010年12月进行了第二次印刷。单从再版的速度便可以看出国内读者的反应和此书的受关注度。
- 姜永帅
- 关键词:中国古代艺术纪念碑中国美术史美术研究建筑
- 遗弃、反抗与记录:论当代艺术之“拆迁废墟”被引量:1
- 2014年
- 理解当代艺术之"拆迁废墟",从艺术史的角度来看,需要将之纳入两个大的系统:一是从图像内部,即了解这类废墟艺术的图像传统;二是将之纳入大的艺术史的脉络去认识。本文试图结合废墟艺术的图像传统和对当代"拆迁废墟"具体作品的细读,并将之置身于艺术史的语境予以考察其特征。
- 姜永帅徐峰
- 关键词:反抗
- 学科交叉研究如何成史?——读袁行霈《陶渊明影像——文学史与绘画史交叉之研究》
- 2014年
- 袁行霈先生的近作《陶渊明影像——文学史与绘画史交叉之研究》(以下简称《影像》)问世已逾四载。正如该书的标题所示,此书旨在进行跨学科的交叉研究。读完《影像》,作为一名艺术史研究的后学,引起笔者思索的主要问题是"图像证史"的运用以及学科交叉研究如何成史的问题。当然,这篇短文也设有预期的读者,主要写给艺术史专业以外的对图像感兴趣的人文学科的研究者,以下笔者提出思考的一些心得供学界批评。
- 姜永帅
- 关键词:绘画史文学史陶渊明影像艺术史研究人文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