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巍巍
- 作品数:5 被引量:39H指数:4
- 供职机构: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哈尔滨市科技创新人才研究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 转谷氨酰胺酶催化对不同大豆蛋白凝胶性的影响被引量:18
- 2011年
- 研究转谷氨酰胺酶对大豆分离蛋白和7S、11S球蛋白凝胶特性的影响,采用TA-XT plus物性测定仪、荧光分光光度计对各参数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转谷氨酰胺酶能够显著提高大豆蛋白凝胶的凝胶强度,最佳工艺条件为酶添加量40U/g、温度40℃、pH7.5、作用时间2.5h,但此时凝胶表面疏水性和保水性有所下降。经转谷氨酰胺酶催化后,不同蛋白形成热处理凝胶的凝胶特性均发生显著变化,凝胶强度均显著增加,转谷氨酰胺酶催化后大豆蛋白凝胶强度的顺序为11S>7S>SPI。
- 安静于国萍初云斌窦超然姜巍巍
- 关键词:转谷氨酰胺酶大豆分离蛋白凝胶性
- 转谷氨酰胺酶对大豆蛋白粘度的影响被引量:5
- 2011年
- 利用转谷氨酰胺酶(TGase)对大豆蛋白进行改性,并对其粘度进行研究。随着TGase加量的增加,蛋白溶液的粘度不断增加。脱脂豆粉(LTSP)、大豆分离蛋白(SPI)和11S蛋白的粘度均在45℃时最大,而大豆7S蛋白在温度为50℃时粘度最大。随反应时间的延长,体系粘度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大豆11S蛋白的粘度在反应时间为90min时达到最大,其他三种蛋白在120min时粘度最大。
- 于国萍姜巍巍
- 关键词:转谷氨酰胺酶大豆蛋白粘度
- 转谷氨酰胺酶对大豆11S蛋白疏水性的影响被引量:2
- 2009年
- 利用转谷氨酰胺酶(TGase)对大豆11S球蛋白改性并对其疏水性进行研究。通过单因素考察和正交实验分析,得出最佳改性条件的组合为加酶量是30U/g,pH是7·5,反应温度是45℃,测得的最大11S蛋白表面疏水性指数(S0)为3076·6。
- 姜巍巍于国萍
- 关键词:转谷氨酰胺酶大豆11S球蛋白疏水性
- 转谷氨酰胺酶催化对大豆分离蛋白凝胶性的影响被引量:9
- 2010年
- 以大豆分离蛋白为原料,探讨了转谷氨酰胺酶对大豆分离蛋白凝胶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转谷氨酰胺酶能够显著的提高了大豆分离蛋白凝胶的凝胶强度。二次旋转正交设计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酶添加量40 U.g-1、温度40℃、pH 7.5、作用时间2.5 h;最大凝胶强度为(150.547±6.374)g,但此时凝胶表面疏水性和保水性有所下降。研究为改进我国大豆蛋白的功能性和应用价值提供参考。
- 于国萍安静初云斌韩宗元李岩姜巍巍
- 关键词:转谷氨酰胺酶大豆分离蛋白凝胶性
- 转谷氨酰胺酶对大豆蛋白表面疏水性及粘度的影响
- 天然的大豆蛋白质本身具有一定的功能性质,但它们由于受固有结构的限制,它们所表现出来的功能性质不是很理想。利用转谷氨酰胺酶对蛋白质进行改性得到的蛋白质比起天然蛋白质具有较大的疏水性、粘度等功能性质。课题选取转谷氨酰胺酶修饰...
- 姜巍巍
- 关键词:大豆蛋白表面疏水性粘度谷氨酰胺酶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