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秀
- 作品数:42 被引量:76H指数:5
- 供职机构:济南大学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文化科学艺术更多>>
- 电子媒体时代专业化媒体的发展策略
- 2014年
- 在电子媒体飞速发展的当下,传统媒体受到冲击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因此,每当谈到传统媒体发展时,总是呈现几近"哀鸿遍野"的调子。实际上,每一地区的媒体结构、每一媒体的特征及功能定位、具体的受众群体的需求等各有不同。因此,若要有效地谈论特定媒体的发展,就必须依据各自不同的影响要素具体分析。专业化媒体的特征及当前境遇(一)专业化媒体的基本特征一是内容相对专业、集中。这是由此类媒体的功能定位所决定的。该类媒体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传播专业知识,
- 刘要停夏秀
- 关键词:电子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发展媒体结构受众群体
- “温柔敦厚”艺术内涵的现代阐释被引量:1
- 2013年
- 作为诗教观出现的"温柔敦厚",首先是一个伦理原则,然后引申、演化为艺术原则和美学原则。在传统艺术批评领域,存在"温柔敦厚"的伦理内涵和艺术内涵混淆使用的现象,需要辨析。"温柔敦厚"的艺术内涵是其伦理内涵在艺术和美学领域的具体表现,对艺术内容、表现手段、创作主体的态度和品格都有所规定,在中国文学和艺术史上的影响源远流长,在当代文学中仍有所表现。
- 夏秀
- 关键词:温柔敦厚艺术内涵
- 温柔敦厚的伦理内涵及其现代意义被引量:2
- 2013年
- "温柔敦厚"由儒家的诗教观演变成为重要的伦理原则,相关阐释源远流长,支持与批评的论争也一致存在。但是由于中国传统经验思维方式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其基本内涵、内在特质一直未有明确阐释。作为儒家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温柔敦厚的基本伦理内涵包含"仁"的内核和"礼"的规定,同时又具有变通性的内在要求。其独特的精神特质包括主体的非占有性、悲悯情怀、乐观品格。在当代人心理失衡、人格中怨羡情结突出的情形下,温柔敦厚既提供了反思的参照也预示了突围的方向。
- 夏秀
- 关键词:温柔敦厚伦理原则悲悯情怀
- 什么诗可以怨?——孔子“诗怨”命题再阐释
- 2013年
- 孔子的"诗怨"命题承载着孔子的伦理思想。在修复、维护礼制思想导引下,孔子认为"思无邪"之诗是抒发"怨怒之情"的合理方式。孔子认为"诗"应符合三大标准:一是内容合"礼";二是形式合"度";三是内容与形式一致即"文质彬彬"。孔子所说的"怨"在涵义上也较现代范围宽泛,既包括一己之怨,也包括对天、人等等的质疑和批判。从现代立场上看,孔子的"诗怨"命题包含了接受与人的心理关系的问题,同时也提醒我们要重新审视并反思艺术形式与健康的接受心理的关系。
- 夏秀
- 关键词:孔子接受心理
- 朱熹的“温柔敦厚”诗教观
- 2020年
-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诗学领域对于朱嘉诗教观的研.究形成--种认识,即认为他所推崇的儒家诗教是“思无邪”而非“温柔敦厚”。而在伦理学和哲学领域,大概是出于--种认识惯性一“温柔敦厚”是诗教观,是一个诗学而非伦理学、哲学的话题,因而忽略了朱熹关于“温柔敦厚”的论述。但实际并非如此。朱熹对于“温柔敦厚”非常重视,只是他并非侧重于其诗学阐释,而是明确将“温柔敦厚”与“圣贤气象”“仁”关联起来进行哲学阐释。这样的理解和阐释在“温柔敦厚”阐释史上是独特的。
- 夏秀
- 关键词:温柔敦厚诗教观儒家诗教诗学阐释阐释史哲学阐释
- 文学与“文艺学危机”被引量:2
- 2005年
- 在讨论文艺学学科危机、文艺学学科建设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误区:把文学当成学科危机的主要根源,要求改造文学,取消既有的文学“本质”;把文艺学学科的重建寄希望于文学研究方法的改进,把文化研究当成了解决文艺学学科危机的救星;在促使文学研究直面现实的过程中丧失了理论对现象的批判意识。本文认为,要解除文艺学危机,重建文艺学,就必须扩大文艺学的学科范围,把文学和大众文化作为并置的相对独立的文学研究对象,并根据对象的不同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和不同的思维方式,在研究现实文艺现象的过程中,保持价值中立的立场,客观地阐发和批判。
- 夏秀
- 关键词:文学
- 电子媒介时代的文学被引量:3
- 2009年
- 电子媒介的繁荣对文学形成了强大冲击,造成文学两个方面的边缘化:一是文学失去中心地位;二是文学必须与新的媒介相结合。电子媒介所导致的"趋零距离"和"图像增殖"遮蔽了事物的真实面目,也使人失去主体性,认识缺乏独立性,定位失准。电子媒介的缺陷为文学留下了生存空间。文学可以运用电子媒介进行传播,发挥文学的影响力,并通过写作主体的真切生活体验和独立思考满足人类追求精神自足的需要。
- 夏秀
- 关键词:文学终结电子媒介
- 原型制约与文学创新被引量:4
- 2007年
- 在原型制约下,文学创新主要通过"置换"的方式进行。"置换"就是创造性地转化,即根据时代或社会需求,按照新的价值标准对既有原型模式进行新建或重构。"置换"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创作者有意识地改变表达方式;二是重点突出原型的某一方面的意义。原型置换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异质文化背景下,特定的地域、自然环境、特定的文化及社会规范等都会对原型的置换产生影响;而在同质文化背景下,原型的置换则与特定的时代需求、创作者的个体气质等有密切的联系。
- 夏秀
- 关键词:影响因素
- 中西作家漂泊心态的差异及其对文学的影响被引量:2
- 2004年
- 漂泊作为一种生存状况和精神现象是东西方所共有的。但是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导致了中西作家迥异的漂泊心态。中国作家惧怕厌倦漂泊,而西方作家则喜欢追求漂泊;从漂泊动机上说,中国作家是被动无奈,西方作家则是主动选择。这些不同在文学的主题、取材、意象、人物等方面都有所表现。
- 夏秀
- 关键词:主题意象
- 当前媒介环境下艺术批评“两极化”现象分析被引量:1
- 2017年
- 当前媒介环境下艺术批评"两极化"现象突出,比以往更普遍、广泛;同时,接受之"热"与批判之"严厉"形成鲜明对比、参与评价主体范围扩大、争议焦点变化等也是主要表现和特征。相较于"传统艺术",评价"两极化"现象在"传媒艺术"领域表现尤为明显,也与"传媒艺术"的审美特征密切相关:受众的分化及参与性增强、媒介为受众自由发声提供了技术性支持、与市场和受众的表层需求密切相关的创作方式使得作品质量存在争议空间,这三者为评价"两极化"提供了现实基础,而"独立论"和"惯例论"这两种评价标准的差异则是"两极化"评价的理论基础。艺术评价"两极化"现象是艺术生态结构从"时间优势媒介"艺术到"空间优势媒介"艺术变化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当下社会群体文化状况、时代精神面貌复杂化的表征。
- 夏秀
- 关键词:媒介融合艺术批评两极化传媒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