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思梦

作品数:24 被引量:139H指数:7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内障
  • 6篇白内障
  • 5篇蛋白
  • 5篇多糖
  • 5篇手术
  • 5篇糖尿
  • 5篇糖尿病
  • 5篇黄芪多糖
  • 4篇眼科
  • 4篇眼科医师
  • 4篇医师
  • 4篇手术经验
  • 4篇术后
  • 4篇先天
  • 4篇先天性
  • 4篇模拟器培训
  • 4篇基因
  • 4篇2型糖尿
  • 4篇2型糖尿病
  • 3篇突变

机构

  • 14篇首都医科大学...
  • 7篇首都医科大学
  • 5篇广东药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国家人口计生...
  • 1篇煤炭科学研究...

作者

  • 24篇唐思梦
  • 10篇王艳玲
  • 5篇罗丽华
  • 5篇朱思泉
  • 4篇付智勇
  • 4篇杨泽民
  • 3篇洪慧
  • 3篇王薇
  • 3篇陈思羽
  • 2篇李红枝
  • 2篇郁梅
  • 2篇陈辉
  • 2篇郝晓琳
  • 2篇赵露
  • 2篇陈伟强
  • 2篇凌宇
  • 1篇王俊
  • 1篇解芊
  • 1篇谷峰
  • 1篇侯艳丽

传媒

  • 5篇临床和实验医...
  • 2篇国际眼科杂志
  • 1篇临床眼科杂志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眼视光学杂志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华西医学
  • 1篇中国实用眼科...
  • 1篇中药新药与临...
  • 1篇中医药导报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第八届中国医...
  • 1篇第十四届国际...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5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7
  • 3篇2006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黄芪多糖对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餐后1 h血糖的影响被引量:25
2020年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APS)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餐后1 h血糖的影响。方法利用高脂饮食联合一次性腹腔注射30 mg·kg^-1链脲佐菌素(STZ)构建T2DM大鼠模型。将正常组大鼠分为对照组(NC组)和黄芪多糖给药组(NC+APS组),模型组大鼠分为对照组(T2DM组)和黄芪多糖给药组(T2DM+APS组),共4组,每组6只。空腹状态下,对正常组大鼠和T2DM模型组大鼠分别灌胃淀粉水溶液(7.5%Starch)和淀粉+黄芪多糖混合溶液(7.5%Starch+700 mg·kg^-1APS),以及葡萄糖水溶液(7.5%GLU)和葡萄糖+黄芪多糖混合溶液(7.5%GLU+700 mg·kg^-1APS)。采集灌胃0(空腹)、15、30、45、60 min的血清标本测定其血糖值,绘制血糖变化曲线,计算血糖变化(Δ血糖)峰值、血糖与时间的曲线下面积增值(IAUC)。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DNS法)测定0.20%、0.05%及0.0125%3种浓度的黄芪多糖对α-淀粉酶活性的体外抑制作用。结果(1)淀粉灌胃实验:与对照组比较,黄芪多糖给药组的正常大鼠(15、30 min)和T2DM大鼠(30、45 min)的血糖值明显降低,Δ血糖达峰时间均从餐后30 min提前到餐后15 min,且Δ血糖峰值和IAUC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葡萄糖灌胃实验:与对照组比较,黄芪多糖给药组正常大鼠(30、45 min)的血糖值及Δ血糖峰值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AUC虽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DM大鼠血糖值、Δ血糖峰值及IAUC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Δ血糖达峰时间从餐后30 min提前到餐后15 min。(3)0.20%、0.05%及0.0125%3种浓度的黄芪多糖对ɑ-淀粉酶活性的抑制率分别为(8.50±1.13)%,(7.10±0.96)%和(6.30±0.05)%,其抑制作用呈一定剂量依赖关系。结论黄芪多糖可以明显降低T2DM模型大鼠摄食淀粉后1 h的餐后血糖,其机制可能与其对α-淀粉酶活性的抑制有关。
陈思羽唐思梦王颖杨泽民
关键词:黄芪多糖2型糖尿病餐后血糖Α-淀粉酶
晶体蛋白βB1基因错义突变引起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白内障
目的:寻找河北汉族一个先天性自内障家系的基因突变位点。方法:选择与先天性核性白内障相关的7个候选基因 (CRYBA3/A1、CRYBB1、CRYBB2、CRYGD、GJA3、 GJA8和MIP),PCR扩增候选基因外显子...
唐思梦朱思泉
关键词:晶体蛋白外显子错义突变
文献传递
EYESi手术模拟器培训不同手术经验眼科医师的对比研究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比较住院医师和主治医师应用EYESi手术模拟器进行前节夹持和抗抖动模拟训练的操作情况。方法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眼科住院医师培训基地选择10个住院医师和5个主治医师参加试验。每位参加者总共完成EYESi手术模拟器夹持和抗抖动第四级训练模式重的6个试验任务,15个参加者总共完成90个试验任务。结果主治医生获得了统计学上显著更高的总得分(夹持P=0.02和抗抖动P=0.01),完成任务时间(夹持P=0.006和抗抖动P=0.0014)和眼内操作的时间(夹持P=0.005和抗抖动P=0.007)更少,切口张力更小(夹持P=0.003和抗抖动P=0.001)。此外,夹持模块中晶体损伤更少(P=0.001),角膜损伤更少(P=0.03)。在抗抖动模块中主治医生操作更精确,出现的错误(超差百分比)更少(P=0.03),在平均抖动值方面两组医师没有显著差异(P=0.08)。结论 EYESi手术模拟器对培训和评估年轻眼科医师前节显微手术技能有明显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主治医师较住院医师完加持和抗抖动模块训练的成绩更好,更有效率,差错出现也更少。
罗丽华王艳玲唐思梦
关键词:眼科医师显微手术
思利巴联合综合疗法治疗难治性弱视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观察思利巴联合综合疗法治疗难治性大龄儿童弱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7~20岁40例(76只眼)难治性大龄弱视儿童给予思利巴口服联合综合疗法,治疗半年,观察视力变化情况。结果思利巴联合综合疗法有效率为85.5%,无明显副作用。结论对于难治性大龄弱视儿童坚持综合训练并合理使用思利巴治疗,可提高疗效,联合疗法优于综合疗法。
洪慧唐思梦解芊王艳玲
关键词:思利巴综合疗法弱视
晶体蛋白βB1基因错义突变引起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白内障
先天性白内障(congenitalcataract)是导致儿童失明和弱视的常见疾病,发病率约为0.5%,占儿童致盲眼病的第二位。先天性白内障致病因素中有1/3与遗传因素相关,目前研究发现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先天性白内障的发...
唐思梦
关键词:先天性白内障晶体蛋白基因诊断基因治疗
文献传递
改良黄斑裂孔手术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比较改良黄斑裂孔手术与传统黄斑裂孔手术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idiopathic macular hole,IMH)的疗效。方法:连续选取2014-04/2017-06就诊于我院的IMH患者28例28眼,接受我院同一医师独立完成的手术治疗,分为两组。A组13例为传统玻璃体切除内界膜剥除术联合C3F8填充治疗组(简称传统组),B组15例为改良吲哚菁绿染色内界膜剥除联合黄斑裂孔整复空气填充治疗组(简称改良组)。所有患者在术后1wk,1、3、6mo复查。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末次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手术时间、末次复查时裂孔的闭合率、俯卧时间。结果:两组患者裂孔闭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BCVA较术前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术前和术后BCV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手术时间较A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俯卧时间较A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组相比,改良吲哚菁绿染色内界膜剥除联合黄斑裂孔整复空气填充可以获得同样较高的裂孔闭合率,而且手术操作步骤简化,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器械进出切口的次数,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术后患者俯卧时间明显缩短,舒适度高、依从性好。
罗丽华高立新王薇刘力苇唐思梦侯艳丽
关键词:特发性黄斑裂孔内界膜剥除吲哚菁绿
EYESi手术模拟器培训不同手术经验眼科医师的对比研究
目的:比较住院医师和丰治医师应用EYESi手术模拟器进行前节夹持和抗抖动模拟训练的操作情况。方法: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眼科住院医师培训基地选择10个住院医师和5个主治医师参加试验。每位参加者总共完成EYESi手...
罗丽华王艳玲唐思梦
关键词:抗抖动眼科医师不同手术
先天性全白内障晶体和透明晶体蛋白双向电泳差异比较
目的:应用双向电泳技术分析先天性全白内障晶体和透明晶体蛋白质组的差异。方法:应用钝头16号针头抽取白内障手术中的不同年龄先天性全白内障晶体和脱位透明晶体材料,另外部分透明晶体材料从眼库中获得。晶体材料用包含 7M尿素,2...
陈辉朱思泉郁梅唐思梦孙兢陆惠凌宇
关键词:白内障晶体双向电泳技术晶体蛋白双向电泳先天性
文献传递
黄芪多糖与二甲双胍干预2型糖尿病大鼠的对比研究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比较黄芪多糖和盐酸二甲双胍干预2型糖尿病大鼠的效果。方法:采用高脂饮食联合链脲佐菌素(STZ,30 mg/kg)构建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黄芪多糖组和二甲双胍组。检测STZ注射前和注射后1周、药物干预4周后和8周后的空腹血糖(FBG),监测大鼠饮水量、饮食量、尿量和体质量,并检测大鼠血清中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LD-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蛋白(TP)的含量。结果:STZ注射后1周,模型组大鼠FBG均>11.0 mmol/L,并伴有典型的2型糖尿病"三多一少"症状;药物干预4周后,二甲双胍组大鼠的FBG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黄芪多糖组大鼠FBG呈现下降趋势,但两者"三多一少"的症状没有明显改善;药物干预8周后,二甲双胍组大鼠TG和HLD-C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黄芪多糖组FBG大鼠低于模型组(P<0.05),饮水量和饮食量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TG和LDL-C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与二甲双胍比较,黄芪多糖短期用药降糖幅度小,但长期用药降糖药效显著,且能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的症状和脂代谢紊乱。
唐思梦李红枝陈伟强袁前发杨泽民
关键词:黄芪多糖2型糖尿病空腹血糖二甲双胍
黄芪多糖与辛伐他汀对高脂血症大鼠治疗效果的动态对比研究被引量:16
2017年
目的比较黄芪多糖和辛伐他汀对高脂血症大鼠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高脂饮食构建高脂血症大鼠模型。采用完全随机分组法将SD大鼠分为正常组、疾病模型组、辛伐他汀组和黄芪多糖组。正常组喂养基础饲料,其他三组喂养高脂饲料,其中黄芪多糖组以黄芪多糖按700 mg/kg灌胃,辛伐他汀组以辛伐他汀按6.7 mg/kg灌胃,正常组和疾病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记录大鼠饮水量、饮食量、摄能量、排泄量和体重,每4周采集1次血清标本,检测血糖、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的变化以及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变化。结果高脂饮食8周后,疾病模型组大鼠的摄能量、体重、血脂和转氨酶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而饮食量、饮水量和排泄量则较正常组低(P<0.05);药物干预4周后,辛伐他汀组大鼠TC、TG和LDL-C含量显著低于疾病模型组大鼠(P<0.05),黄芪多糖组和疾病模型组TC、TG和LDL-C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干预8周后,黄芪多糖组和辛伐他汀组大鼠饮水量、排泄量、体重和血脂水平较疾病模型组大鼠明显改善(P<0.05);此外,黄芪多糖组大鼠血糖、转氨酶水平较疾病模型组亦有明显改善作用(P<0.05),而辛伐他汀组对这些指标改善不明显。结论黄芪多糖降脂较慢,但延长给药时间也能达到同辛伐他汀一样的降脂效果,而且其对血糖和转氨酶的改善作用明显优于辛伐他汀。
袁前发唐思梦陈思羽杨泽民
关键词:黄芪多糖辛伐他汀高脂血症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