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朕

作品数:8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黄石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内科
  • 2篇胸腔
  • 2篇胸腔镜
  • 2篇胸腔镜治疗
  • 2篇脓胸
  • 2篇内科胸腔镜
  • 2篇急性脓胸
  • 2篇超声
  • 2篇超声定位
  • 1篇蛋白
  • 1篇对变应性鼻炎
  • 1篇胸腔积液
  • 1篇药物
  • 1篇增殖
  • 1篇正压通气
  • 1篇正压通气治疗
  • 1篇手术
  • 1篇手术治疗
  • 1篇衰竭
  • 1篇通气

机构

  • 7篇黄石市中心医...
  • 1篇武汉大学

作者

  • 7篇周朕
  • 3篇李儒佑
  • 3篇柯正华
  • 3篇杜黎明
  • 2篇冯六连
  • 2篇谢德荣
  • 2篇王曾
  • 1篇柯俊
  • 1篇黄艳
  • 1篇龚丽
  • 1篇汪宏良
  • 1篇张丽芳
  • 1篇王霞云
  • 1篇鲍群丽
  • 1篇胡学宁
  • 1篇黄欢
  • 1篇程攀
  • 1篇何伟

传媒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临床肺科杂志
  • 1篇山东大学学报...
  • 1篇医学信息
  • 1篇药物评价研究

年份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纳洛酮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的Meta-分析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系统评价纳洛酮联用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AE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和万方等数据库,收集纳洛酮联用NIPPV对比单用NIPPV治疗AE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随机对照研究(RCTs),检索时限均为2000年1月至2018年1月,提取有效数据后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8篇RCTs,1 73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相对于单用NIPPV,纳洛酮联用NIPPV能显著提高临床有效率[RR=1.22, 95%CI (1.16~1.28), P<0.01]、降低住院死亡率[RR=0.37,95%CI(0.16~0.86),P=0.02]和再次插管率[RR=0.24,95%CI(0.12~0.48),P<0.01];显著增加氧分压[MD=9.75,95%CI(8.27~11.27,P<0.01)和血氧饱和度[MD=5.32,95%CI(3.14~7.50),P<0.01],显著降低二氧化碳分压[MD=-6.99,95%CI(-7.68~-6.29),P<0.01];降低住院时间[MD=-3.62,95%CI(-4.07~-3.06,P<0.01)]。两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对于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纳洛酮联用NIPPV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死亡率和再次插管率,改善血气分析指标,缩短住院时间。
李儒佑柯正华周朕黄永军何伟
关键词:纳洛酮无创正压通气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呼吸衰竭META-分析
超声定位内科胸腔镜在急性脓胸临床中作用
王曾龚丽周朕王霞云黄欢杜黎明张丽芳
脓胸的发病率高,总体死亡率在2%-30%之间。胸腔脓液的引流和肺复张是成功治疗的关键。内科胸腔镜(Pleuroscopy,又称medicalthoracoscopy)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微创手术。随着胸腔镜设备的完善和操作...
关键词:
关键词:脓胸微创手术治疗
内科胸腔镜治疗复杂性肺炎旁胸腔积液的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讨论复杂性肺炎旁胸腔积液(complicated parapneumonic effusions,CPE)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 21例临床诊断为CPE的患者随机分为胸腔闭式引流结合胸腔内注射链激酶组(CT-SKs,n=10)和内科胸腔镜治疗组(MTs,n=11)。比较2组疗效、住院天数、胸腔引流天数、住院费用以及一次治疗成功率等。结果与CT-SKs相比,MTs初次治疗成功率显著增高[10/11(91%)vs4/10(40%),P<0.05],带管引流时间缩短[(5.8±1.1)dvs(9.8±1.3)d,P<0.05),住院时间缩短[(8.7±0.9)dvs(12.8±1.1)d,P<0.05),住院费用降低[(11045±3411)元vs(18475±5164)元,P<0.05]。所有CT-SKs治疗失败的病例可以使用内科胸腔镜继续治疗而不需要外科手术治疗。结论与常规胸腔引流法相比,内科胸腔镜治疗CPE能缩短住院时间、节省住院费用、获得更好的疗效,值得进一步临床实践推广。
杜黎明周朕王曾谢德荣
关键词:肺炎胸腔积液胸腔镜
PAK1在非小细胞肺癌的表达及对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P21蛋白激活激酶1(P-21 activated kinase 1,PAK1)在非小细胞肺癌的表达,以及下调PAK1基因对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方法选取非小细胞肺癌患者97例,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非小细胞肺癌和癌旁组织中PAK1基因表达,培养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株,分为PAK1干扰组、阴性对照组和空白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中PAK1基因表达,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Transwell法检测细胞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PAK1、β-catenin、磷酸化β-catenin和MMP-9蛋白表达。结果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PAK1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 063,P=0. 000);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PAK1 mRNA相对表达量与TNM分期、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 <0. 05); PAK1干扰组细胞中PAK1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组(P <0. 05); PAK1干扰组细胞48h、72h和96h吸光度A值低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组(P <0. 05); PAK1干扰组侵袭细胞数低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组(P <0. 05); PAK1干扰组PAK1、磷酸化β-catenin和MMP-9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组,而β-catenin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组(P <0. 05)。结论 PAK1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下调PAK1基因表达可抑制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增殖和侵袭,其机制可能与β-catenin信号通路有关。
李儒佑冯六连柯正华周朕黄永军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增殖细胞侵袭
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机制研究
2017年
目的 探讨一组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机制.方法 收集2015年1月~6月湖北省黄石市中心医院(A)住院患者中分离的20株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用mdfA测序确认菌种,再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分析32种β-内酰胺类药物获得性耐药基因、1种膜孔蛋白carO基因、1种获得性外排泵adeB泵蛋白基因.结果 20株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共检出4种β-内酰胺类获得性耐药基因,A类β-内酰胺酶基因TEM、C类β-内酰胺酶基因ADC、D类β-内酰胺酶基因OXA-23、OXA-51,四者阳性率均为100.00%;B类β-内酰胺酶基因未检出;膜孔蛋白carO基因缺失率为100.00%,外排泵adeB基因阳性率为95.00%.结论 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中携带的耐药基因和耐药表型相对应,对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与产TEM、ADC、OXA-23、OXA-51β-内酰胺酶基因,膜孔蛋白carO基因缺失和获得外排泵adeB3种耐药机制有关.
鲍群丽汪宏良柯俊黄艳程攀张利红周朕
关键词:Β-内酰胺酶基因泛耐药
超声定位内科胸腔镜治疗急性脓胸的研究
2010年
目的探讨复杂性类肺炎性胸腔积液和急性脓胸的最适治疗途径。方法 31例临床诊断为复杂性类肺炎性胸腔积液或急性脓胸的患者,随机分入胸腔闭式引流结合胸腔内注射链激酶组(CT-SKs,n=15)和可视化内科胸腔镜治疗组(VMTs,n=16)。比较各自疗效,胸腔闭式引流天数、住院天数、住院费用以及1次治疗成功率等。结果和CT-SKs相比,VMTs初次治疗成功率显著增高(94%vs47%),P<0.05;带管引流时间缩短(6.40±0.42)vs(7.93±0.27)d,P<0.05);缩短住院时间([15.13±0.29)vs(18.13±0.39)]d,P<0.05;降低住院费用([11302.13±291.29)vs(16034.67±345.64)]元,P<0.05。CT-SKs治疗失败的病例可以及时使用内科胸腔镜继续治疗。结论在诊治复杂性类肺炎性胸腔积液和急性脓胸时,与常规胸腔引流法相比,可视化内科胸腔镜治疗效果更好,值得临床推广。
周朕杜黎明谢德荣胡学宁
关键词:内科胸腔镜急性脓胸
重组干扰素γ对变应性鼻炎大鼠鼻黏膜中NLRP3炎症小体活化的影响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 探讨重组干扰素γ(IFN-γ)对变应性鼻炎(AR)大鼠鼻黏膜中NLRP3炎症小体活化的影响。方法 8周龄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AR组和IFN-γ组,每组10只。卵清蛋白(OVA)法制备大鼠AR模型,AR组和IFN-γ组大鼠从激发第1天开始,在给予OVA激发前30 min,分别用PBS和IFN-γ滴鼻,50 μl/侧,1次/d。连续激发20 d,末次激发后30 min内,对大鼠行为学评分;各组大鼠于评价结束后,RT-PCR检测大鼠鼻黏膜中NLRP3、ASC和Caspase-1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大鼠鼻黏膜中NLRP3、ASC、pro-Caspase-1和Caspase-1 P20蛋白表达,ELISA法检测大鼠双侧鼻腔灌洗液中IL-1β、IL-6和IL-8水平及血清中OVA-sIgE浓度。结果 成功构建了AR大鼠模型。与AR组比较,重组IFN-γ滴鼻可降低AR大鼠行为学评分( P <0.01);AR组大鼠鼻黏膜中NLRP3、ASC和Caspase-1 mRNA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 P <0.05),NLRP3、ASC和Caspase-1 P20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而pro-Caspase-1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对照组( P <0.05);重组IFN-γ滴鼻大鼠鼻黏膜中NLRP3、ASC和Caspase-1 mRNA表达量均明显低于AR组( P <0.05),NLRP3、ASC、Caspase-1和Caspase-1 P20蛋白相对表达量均低于AR组,而Pro-Caspase-1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AR组( P <0.05);AR组大鼠双侧鼻腔灌洗液中IL-1β、IL-6和IL-8水平及血清中OVA-sIgE浓度均高于对照组( P <0.05),重组IFN-γ滴鼻大鼠双侧鼻腔灌洗液中IL-1β、IL-6和IL-8水平及血清中OVA-sIgE浓度均明显低于AR组( P <0.05)。结论 重组IFN-γ滴鼻可影响NLRP3炎症小体介导的炎症反应,从而减轻AR大鼠变应性鼻炎症状。
李儒佑冯六连柯正华周朕黄永军王钢胜
关键词:变应性鼻炎干扰素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