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锵金

作品数:45 被引量:81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医药卫生化学工程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3篇理学
  • 7篇医药卫生
  • 3篇化学工程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0篇晶体
  • 19篇晶体结构
  • 13篇化合物
  • 9篇MO
  • 8篇原子
  • 7篇原子簇
  • 7篇配合物
  • 6篇和晶
  • 6篇
  • 5篇子结构
  • 5篇分子
  • 5篇簇合物
  • 4篇原子簇化合物
  • 4篇立方烷
  • 4篇金属
  • 4篇雷公藤
  • 4篇类立方烷
  • 4篇PPH
  • 4篇簇化合物
  • 3篇异金属

机构

  • 43篇中国科学院福...
  • 3篇福州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福建师范大学
  • 2篇南京大学
  • 1篇安徽中医学院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南开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 1篇兰州大学
  • 1篇海南大学
  • 1篇西北大学
  • 1篇郑州大学
  • 1篇武汉工业大学
  • 1篇厦门大学
  • 1篇中国药科大学
  • 1篇福建省医学科...
  • 1篇南京药物研究...
  • 1篇联合公司

作者

  • 45篇吴锵金
  • 18篇卢绍芳
  • 12篇黄建全
  • 10篇黄子祥
  • 10篇黄小荥
  • 8篇陈元柱
  • 7篇彭瑛
  • 7篇施剑秋
  • 7篇余荣民
  • 4篇梁玉仓
  • 4篇卢灿忠
  • 4篇徐本杰
  • 3篇孙福侠
  • 3篇郭和夫
  • 3篇郑瑜
  • 2篇陈震
  • 2篇程国宝
  • 2篇陈日耀
  • 2篇郑曦
  • 2篇陈红兵

传媒

  • 8篇化学学报
  • 8篇Chines...
  • 4篇有机化学
  • 3篇无机化学学报
  • 2篇药学学报
  • 2篇中国科学(B...
  • 2篇21世纪簇科...
  • 1篇分子科学学报
  • 1篇高等学校化学...
  • 1篇科学通报
  • 1篇硅酸盐学报
  • 1篇福州大学学报...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计算机应用研...
  • 1篇分析仪器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人工晶体学报
  • 1篇阜阳师范学院...
  • 1篇分析测试通报
  • 1篇第七届原子光...

年份

  • 1篇2005
  • 1篇2004
  • 6篇2001
  • 8篇2000
  • 2篇1999
  • 2篇1998
  • 1篇1997
  • 2篇1996
  • 2篇1995
  • 3篇1994
  • 3篇1993
  • 9篇1992
  • 2篇1991
  • 2篇1989
  • 1篇1900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二茂铥苯并噻唑-2-烃硫基配合物的合成及其晶体结构被引量:6
2001年
Cp3Tm和HSBT(HSBT =2 巯基苯并噻唑 )在THF中反应 ,生成Cp2 Tm (SBT) (THF)(TmS2 NOC2 1 H2 2 Mr=537.47) ,该晶体为正交晶系 ,空间点群为P2 1 2 1 2 1 ,晶胞参数a =1 4 734(7) ,b=1 0 .680 (1 ) ,c =1 2 .82 0 (4) ,V =2 0 1 7(3) 3,Z =4,Dc=1 .77g/cm3,F(0 0 0 ) =1 0 56,μ(MoKα) =46.53cm- 1 ,独立反射点数为 2 2 77,其中I >3σ(I)的可观测点为 1 854个 ,最终偏离因子R =0 .0 50 ,Rw=0 .0 67。晶体结构显示 ,该化合物为单体结构 ,中心铥原子分别与两个茂基、苯并噻唑 2 烃硫基上的硫原子和氮原子以及一个四氢呋喃分子配位 ,形成一个变形的三角双锥构型。
张立新周锡庚黄祖恩蔡瑞芳张丽蓓吴锵金
关键词:2-巯基苯并噻唑晶体结构
Mo—Ag类立方烷异四核簇[Mo_2Ag_2S_4](TDT)_2(PPh_3)_2的合成、结构表征和反应性
1994年
采用[2+1+1]的设计合成模式,以二核化合物[Mo_2S_4(TDT)_2](Me_4N)_2(1,TDT=S_2C_6H_3CH_3^(2-))为起始物,与Ag(PPh_3)_3(NO_3)反应,首次合成[Mo_2Ag_2S_4](TDT)_2(PPh_3)_2CH_2Cl_2(2)的类立方烷异四核簇合物.文中报道了该化合物的晶体结构、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和电化学研究结果,以此簇合物和过量的Cu(PPh_3)_2dtP[dtP=S_2P(OEt)_2]反应发现金属Ag可被Cu取代,形成其同系物[Mo_2Cu_2S_4](TDT)_2(PPh_3)_2,这是迄今研究较少的原子簇反应类型.化合物的结晶学参数如下:单斜晶系,空间群:P2_1/n,晶胞参数:a=1.7202(4)nm,b=1.7632(3)nm,c=1.9033(8)nm,β=99.24(3)°,V=5.698(3)nm^3,Z=4,D_c=1.69g/cm^3,对于6158个衍射,最终结构偏离因子R=0.040,R_W=0.048.
陈红兵卢绍芳黄建全吴锵金黄小荥
含2-羟基吡啶负离子配体(hp^-)的铂(Ⅱ)配合物cis-PtCl(hp)(PPh_3)_2和cis-Pt(hp)_2(PPh_3)_2的结构
1991年
我们制得了两种含2-羟基吡啶负离子配体的铂(II)配合物:cis-PtCl(hp)(PPh_3)_2和cis-Pt(hp)_2(PPh_3)_2.其晶体结构测定的结果表明,两种配合物中的铂(II)离子呈近似平面的四边形配位.2-羟基吡啶负离子配体以酮式异构体形式通过氮原子配位于铂上.
魏春红程国宝郭和夫施剑秋吴锵金
关键词:铂配合物
系列含二核钼(钨)簇阴离子化合物的合成、结构特征和簇间相互作用被引量:1
2004年
报道了系列共 9个以 [(M2 OnS4-n) (i mnt) 2 ] 2 -(M =Mo ,W ;i mnt=S2 CC(CN) 2 -2 ;n =0 ,1,2 )二核簇为阴离子 ,以某些有机基团如R4N (R =烷基 ) ,质子化的 4,4′ bpy或碱金属Cs ,K ,二价金属Ni,Mn配合物为阳离子的新化合物的合成 ,晶体结构 ,谱学表征和成键特征 .这些化合物通过S…S ,S…Cl,Cl…Cl超分子相互作用及离子间氢键形成双聚、链状、层状、三维网络及包合物堆积结构 .采用扩展的H櫣ckel近似下的紧束缚能带方法计算了部分化合物的能带结构 ,表明正是这些簇间或离子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簇间电荷转移的可能 .
卢绍芳朱永宝梁玉仓余荣民黄小荥孙福侠吴锵金黄子祥
关键词:钼离子阴离子
新马兜铃内酯的晶体结构被引量:1
1992年
马兜铃属植物有抗癌作用,我们从南京地区产的绵毛马兜铃(Aritlolchia Mollissima)的根茎中分离出一种新的倍半萜内酯,由高分辨质谱数据确定其化学式为C_(15)H_(20)O_(20)
陈元柱吴锵金徐本杰楼凤昌丁林生
关键词:晶体结构抗癌活性
二甲基[2-(2-苯并噁唑)苯酚氧基]镓、铟化合物的合成及表征
2000年
通过 2-(2-苯并噁唑 )-4-甲氧基苯酚、 2-(2-苯并噁唑)苯酚与三甲基镓、三甲基铟反应,合成了四个新的金属有机化合物,并用元素分析、质子核磁共振谱、质谱及红外光谱等手段对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对其中一个化合物二甲基 [2-(2-苯并噁唑)-4-甲氧基苯酚氧基 ]镓进行了X-衍射单晶分子结构测定,该化合物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为 P1。晶体学常数: a=7.4992(2) , b=10.199(2) , c=10.905(2) ,α =110.18(3)°,β =102.23(3)°,γ =94.58(3)°, V=753.7(3) ~3, Z=4, Dc=1.489g· cm^(-3), F(000)=348。分析结果表明,化合物以单体形式存在, 2-苯并噁唑中的氮原子与镓配位,镓原子为四面体结构。
徐代旺潘毅孙祥祯吴锵金
关键词:
两个含dmit配体的二核钨簇合物的合成,结构和电学性质
彭瑛卢绍芳吴锵金黄子祥卢灿忠
关键词:化合物合成
文献传递
风轮菜中三萜皂甙的研究被引量:18
1992年
从风轮菜[Clinopodium chinense(Benth)O.Kuntze]全草中分离得一个新三萜皂甙,根据化学方法和光谱分析确定其化学结构为3-O-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1→4)-β-D-吡喃葡萄糖-11,13(18)-二烯-3β,16β,23,28-四羟基齐墩果烷,命名为风轮菜皂甙A(clinodiside A)。
薛申如刘金旗王刚施剑秋吴锵金胡盛志
关键词:三萜皂甙
铂氢化物trans-[PtH(tu)(PPh_3)_2]Cl(tu)(THF)_2(tu=SC(NH_2)_2)的结构被引量:1
1992年
制得含硫脲配体的铂氢化物单晶trans-[PtH(tu)(PPh_3)_2]Cl(tu)(THF)_2,其结构测定结果为:C_(46)H_(55)N_4O_2P_2S_2ClPt M=1052.6,单斜晶系,空间群为 P2_1/c,a=12.103(1),b=21.619(3),c=20.189(4)(?),β=103.31(0)°,V=5140(2)(?)~3,Z=4,D_c=1.360g·cm^(-3),F(000)=2128,R=0.050,R_w=0.063.Pt(Ⅱ)与两个磷、一个硫脲分子的硫和一个氢相配合,形成四边形配位。
魏春红程国宝郭和夫吴锵金施剑秋
雷酚内酯晶体结构的再研究被引量:2
1992年
邓福孝等于1982年从福建产的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u Hook.f.)根皮中分离出雷酚内酯,通过IR,UV,MS和NMR等研究得出其分子式为C_(20)H_(24)O_3,结构式为l式。
陈元柱黄小荥吴锵金邓福孝
关键词:雷公藤晶体结构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