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继魁 作品数:40 被引量:128 H指数:7 供职机构: 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理学 文化科学 化学工程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基于发夹DNA动态自组装树枝状聚合物放大策略的荧光传感体系测定水中Pb^(2+)的含量 2024年 基于GR-5脱氧核酶(GR-5 DNAzyme)对Pb^(2+)的特异性识别和发夹DNA动态自组装树枝状聚合物信号放大策略,构建了一种新型无酶、高灵敏检测Pb^(2+)的荧光传感体系。分别于95℃恒温孵育合成序列扩展GR-5 DNAzyme复合物(GR-5E-S,由GR-5 DNAzyme酶链GR-5E和底物链GR-5S合成)以及Y型骨架(由骨架链Y1、Y2、Y3合成),于25℃恒温孵育合成发夹三聚体(由Y型骨架和发夹链H1、H2、H3合成,其中发夹链H1上修饰有荧光团和猝灭团)。将水样4μL添加到96μL含400 nmol·L^(-1)GR-5E-S,400 nmol·L^(-1)发夹三聚体的反应溶液中,于25℃孵育40 min。当水样中存在Pb^(2+)时,GR-5E-S识别Pb^(2+),底物链被切割,酶链和底物链分开并释放出目标链T,目标链T与发夹链H1杂交触发动态自组装过程,生成树枝状聚合物,于520 nm处测量荧光强度。结果显示:建立的荧光传感体系可在40 min内完成检测;Pb^(2+)的浓度在0.1~10.0 nmol·L^(-1)内与对应的传感体系的荧光强度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k)为19 pmol·L^(-1);按照标准加入法进行回收试验,回收率为98.0%~108%,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5)不大于15%。 陈贺 郑洋 蒋旭燕 吴继魁基于DNA双链电荷转移的Hg^(2+)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研究 被引量:6 2017年 基于DNA双链电荷转移原理,利用胸腺嘧啶(thymine)与Hg^(2+)的特异性识别和计时电量法构建了一种高灵敏检测水溶液中Hg^(2+)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该传感器将含有1个T-T碱基错配对的DNA互补双链通过Au-S键自组装在金电极表面,运用计时电量法在含有亚甲基蓝的铁氰化钾溶液中进行测定。T-T错配阻断了DNA双链内部电荷转移,而Hg^(2+)通过T-Hg^(2+)-T配位作用与双链DNA特异性结合并形成DNA双链内部电荷转移通路,引起电极表面计时电量的变化。计时电量测定结果显示:在亚甲基蓝的还原峰电位(-380m V)附近,计时电量随着溶液中的Hg^(2+)浓度的增大而增加,Hg^(2+)浓度在1.0 nmol/L^104nmol/L范围内,计时电量的变化量与Hg^(2+)浓度的对数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R2)为0.997,检测限为0.5 nmol/L(S/N=3)。干扰实验表明,该传感器对Hg^(2+)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选择性。 禹亚莉 李燕 张俊玲 吴继魁关键词:生物传感器 计时电量法 电化学阻抗谱 基于脱氧核酶-等温级联放大耦合的传感体系高灵敏检测水样中铅离子 被引量:1 2020年 结合等温链替代扩增(ISDA)和指数扩增(EXPAR)设计一种非标记、高灵敏的Pb^(2+)荧光生物传感体系。在Pb^(2+)存在情况下,底物链被活化的GR-5 DNAzyme快速切割释放引物1。引物1与模板1杂交,并被DNA聚合酶(BSM)延伸形成带限制性内切酶(Nt.BbvCI)识别序列的双链核苷酸。BSM从Nt.BbvCI切割产生的切口再次延伸形成双链核苷酸,并释放信号G4-DNA片段。G4-DNA片段同时又可以作为模板2的引物,启动指数放大过程,从而释放更多的信号G4-DNA片段。扩增产物G4-DNA与原卟啉锌(ZnPPIX)相互结合从而产生强烈的荧光信号。详细优化了多种因素对检测体系的影响,在最优实验条件下,此方法对Pb^(2+)的线性检测范围为0.1~50.0 nmol/L,检出限为0.03 nmol/L(S/N=3),回归方程为y=288.7x+744.7(y为荧光强度,x为Pb^(2+)浓度)。干扰实验表明,该传感器对Pb^(2+)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选择性。该传感体系成功应用于环境水体中Pb^(2+)含量检测,加标回收率为94.0%~103.0%。本方法操作简单、选择性好、灵敏度高、有较强的抗干扰性能,可用于环境水样中Pb^(2+)的高灵敏检测。 陆云飞 贾敏 吴继魁关键词:荧光传感器 一种基于汞特异性DNA和SYBR GREEN I荧光检测Hg^(2+)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 2013年 以富含胸腺嘧啶(thymine)的Hg^(2+)特异性DNA为识别元件,利用SYBR GREEN I分子光"开关"的特性,建立了一种高灵敏、高选择性荧光均相检测Hg^(2+)的新方法。该检测体系由两条非标记、含有5个thymine-thymine(T-T)错配碱基对的DNA探针组成。T-T错配使两条DNA探针以单链形式存在于溶液中,而Hg^(2+)通过T-Hg^(2+)-T配位作用可以与两条DNA探针结合并形成稳定的双链结构。在优化条件下,荧光强度与Hg^(2+)浓度在0-100 nmol/L范围呈线性,检测限为2nmol/L(S/N=3),而其他金属离子也不会对Hg^(2+)检测造成干扰。该方法简单快速,有望应用于水体中Hg^(2+)的检测。 吴继魁 卫碧文 林莉 毛芳 周冬香 熊振海关键词:HG^2+ DNA探针 荧光检测 SYBR 食品类本科专业《仪器分析》教学创新实践与探索 被引量:1 2016年 《仪器分析》是食品类本科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为适应食品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我们教学团队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第二课堂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教学创新实践和探索,提升教学效果。 吴继魁 赖克强 王婧 毛芳关键词:仪器分析 食品专业 基于三聚硫氰酸修饰的金胶纳米探针比色测定汞离子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三聚硫氰酸修饰的金胶纳米探针简单、快速测定汞离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三聚硫氰酸作为汞离子的识别元件,利用三聚硫氰酸修饰的金胶纳米为探针实现比色检测水溶液中的汞离子含量。使用本发明的测定汞离子的方法... 何品刚 吴继魁 王琪 张小燕 程圭芳南极磷虾富氟机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13年 富氟异常是南极磷虾独特而有趣的生理性状,研究其富氟机理对于阐释极端环境下生物适应性进化机制,功能性仿生材料设计及磷虾的高值化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南极磷虾富氟机理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了评述,评述内容包括氟的来源、氟在磷虾中的分配特征和赋存形态、氟在磷虾体内的变化特征分析以及磷虾富集氟的模式推测等,并对南极磷虾富氟机理今后的研究方向和趋势进行了展望。 吴继魁 施文正 赵勇 许强华 朱国平 陈良标关键词:南极磷虾 甲壳 多胸腺嘧啶DNA修饰金电极电化学检测汞离子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化学检测水溶液中汞离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多胸腺嘧啶DNA分子作为汞离子的识别元件,制备多胸腺嘧啶DNA修饰的金电极,然后用制得的金电极检测水溶液中的汞离子,其中,DNA分子中的碱基T能够与汞离子特异... 何品刚 吴继魁 王霞 崔静 徐颖 程圭芳适用于细菌印迹传感的聚吡咯/黑磷复合薄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2022年 导电聚合物具有优异的导电性能和生物相容性,是制备细菌印迹传感器的关键材料。利用循环伏安法在玻碳电极表面一步原位聚合制备了一种新型掺杂有黑磷(BP)的聚吡咯复合薄膜(PPy/BP)。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手段表征其表面形貌和化学成分,通过循环伏安曲线和交流阻抗图谱研究PPy/BP的电化学性能,并考察其环境稳定性及防污性能。结果表明:PPy/BP呈现出平滑、疏松、纳米颗粒状的形貌,其界面阻抗仅为PPy的15%,说明BP掺杂大大提高了PPy的导电能力。PPy的包覆有效地保护了易被氧化的黑磷,室温放置15d, PPy/BP的阻抗几乎不变,说明PPy/BP具有良好的环境稳定性;PPy/BP对BSA的非特异性吸附很少,意味着PPy/BP具有良好的防污性能,因此,PPy/BP是一种适用于构建细菌印迹传感器的优异复合材料。 朱敏 王欧兰 贾晓妍 张俊玲 吴继魁关键词:聚吡咯 铬的吸光光度法测定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2002年 综述了近 1 0年来显色分光光度法测定铬的进展 。 俞善辉 吴继魁 王麟生 吴斌才关键词:铬(VI) 显色剂 吸光光度法 显色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