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素芳

作品数:104 被引量:436H指数:12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7篇期刊文章
  • 45篇专利
  • 10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7篇化学工程
  • 12篇理学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生物学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33篇催化
  • 32篇催化剂
  • 28篇制氢
  • 28篇吸附剂
  • 14篇碳酸钙
  • 14篇纳米
  • 12篇复合催化剂
  • 10篇氧化碳
  • 10篇纳米碳酸钙
  • 10篇反应器
  • 9篇重整制氢
  • 8篇动力学
  • 8篇氧化钙
  • 8篇纳米CACO...
  • 7篇制氢工艺
  • 7篇氢气
  • 7篇流化
  • 6篇蒸汽
  • 6篇溶胶
  • 6篇脱氢

机构

  • 103篇浙江大学
  • 9篇中国石油化工...
  • 2篇中国石化集团
  • 1篇蚌埠医学院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作者

  • 103篇吴素芳
  • 8篇吴嵘
  • 8篇王樟茂
  • 7篇薛孝宠
  • 5篇平浩梁
  • 5篇汪燮卿
  • 5篇蒋明哲
  • 5篇兰培强
  • 4篇陈丰秋
  • 4篇丁军委
  • 4篇王燕
  • 4篇师琦
  • 3篇贺隽
  • 3篇靳丽敏
  • 3篇李联豹
  • 3篇史余耀
  • 2篇王清清
  • 2篇朱艳青
  • 2篇侯虞钧
  • 2篇戎顺熙

传媒

  • 15篇高校化学工程...
  • 10篇化学反应工程...
  • 8篇化工学报
  • 2篇无机盐工业
  • 2篇2015年中...
  • 1篇分析化学
  • 1篇化工科技
  • 1篇化学工程师
  • 1篇精细石油化工
  • 1篇环境污染与防...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计算机与应用...
  • 1篇化工进展
  • 1篇天然气化工—...
  • 1篇浙江化工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可再生能源
  • 1篇第十二届全国...
  • 1篇第五届全国化...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5篇2018
  • 2篇2017
  • 5篇2016
  • 12篇2015
  • 7篇2014
  • 3篇2013
  • 7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6篇2009
  • 6篇2008
  • 7篇2007
  • 8篇2006
  • 4篇2005
  • 1篇2004
10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笼状空壳纳米CaO/CaZrO3吸附剂用于CO2捕集
本文通过模板法制备含不同Ca/Zr摩尔比的新型笼状空球纳米CaO/CaZ r O3吸附剂用于高温CO2捕集。并用场发射扫描电镜(SEM)、能量色谱仪(EDS)和X射线衍射(XRD)表征此新型笼状空球吸附剂的结构特性、形貌...
平浩梁吴素芳
关键词:CAOCAZRO3
深度脱除富氢气体中CO的纳米Ni/ZrO_(2)催化剂被引量:1
2023年
针对富氢气体中甲烷化反应深度脱除CO过程中催化剂活性不足的问题,研究了一种新型的纳米ZrO_(2)负载的Ni基催化剂。通过尿素水解法制备不同活性金属含量的纳米Ni/ZrO_(2)催化剂,在体积分数为3%CO、2%CO_(2)、95%H2的富氢气氛中,采用固定床反应器,研究了在不同反应温度、体积空速WHSV等对CO转化率以及最终出口气体中CO浓度的影响,同时进行了催化剂寿命评价。研究结果表明:NiO的负载质量分数为30%的催化剂,在反应温度为200~400℃、反应空速为1000 h-1的条件下,可以将CO的体积分数降低至2×10-6以下,且催化剂在连续评价100 h内,催化剂性能稳定。研究认为,由于纳米ZrO_(2)对CO的吸附能力增强,有利于提高催化剂上CO甲烷化反应的效率和稳定性。
郑思名吴素芳
关键词:甲烷化反应催化剂氢气提纯二氧化锆
用于甲烷水蒸汽重整制氢的复合催化剂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二氧化碳吸附强化甲烷水蒸汽重整制氢的复合催化剂,主要由以微米级和/或纳米级的碳酸钙和/或氢氧化钙粉末为前驱体的CaO和以碳酸镍、氧化镍或硝酸镍水溶液为前驱体的活性镍成份和氧化铝载体复合而成,各组份摩尔...
吴素芳贺隽汪燮卿
扩孔氧化镍-氧化钙/氧化铝复合催化剂及其制备和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扩孔氧化镍-氧化钙/氧化铝复合催化剂及其制备和应用。该复合催化剂,组成包括:以纳米碳酸钙作为前驱体经热分解而成的CaO,以铝溶胶为铝源的Al<Sub>2</Sub>O<Sub>3</Sub>载体和采用硝酸...
吴素芳唐琪
一种以废石膏为钙源制备纳米碳酸钙浆料的方法、产品及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磷石膏为钙源制备纳米碳酸钙浆料的方法,向废石膏中加入水配制成石膏浆料,将氨水与石膏浆料搅拌混合,通入二氧化碳,并搅拌至废石膏中硫酸钙完全转化为纳米碳酸钙,过滤,将滤饼分散于水中得到纳米碳酸钙浆料。本发明...
吴素芳兰培强
钙基吸附剂中纳米CaO与CO2反应动力学模型的改进被引量:5
2015年
纳米Ca O基吸附剂的吸附容量经历最初碳化和再生反应循环过程衰减后趋于稳定,研究了经过多次循环预处理后稳定的钙基吸附剂中纳米Ca O与CO2反应动力学。钙基CO2吸附剂预处理条件为碳化反应温度为600℃,再生反应温度为800℃循环42次。采用热重分析仪,在吸附温度550-630℃,CO2分压0.01-0.02 MPa条件下,测定预处理后得到的吸附剂中纳米Ca O与CO2的反应速率。通过优化气-固离子反应吸附模型的参数,拟合实验数据得到改进的反应动力学方程,求得反应活化能为77.7 kJ·mol^-1,约为新鲜吸附剂第一次吸附反应活化能的2.5倍。方程平均相对误差仅为6.4%。得到的改进动力学方程更真实反映吸附剂在稳定循环使用条件下的纳米Ca O与CO2反应动力学特性。
史余耀兰培强王燕吴素芳
关键词:反应动力学钙循环
一种表面包覆改性的纳米氧化钙基CO<Sub>2</Sub>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表面包覆改性的纳米氧化钙基CO<Sub>2</Sub>吸附剂,由内部的纳米氧化钙及外部的表面包覆层组成,所述的表面包覆层的组成为Al<Sub>2</Sub>O<Sub>3</Sub>、Ca<Sub>12<...
吴素芳王燕薛孝宠
IPN加氢制备MXDA镍负载型催化剂研究被引量:9
2006年
研究了用于间苯二甲腈(IPN)催化加氢制备间苯二甲胺(MXDA)的镍负载型催化剂。以HZSM-5为载体,采用氨络合浸渍法制备了含Ni-Co-Cu的三元金属催化剂。通过优化得到三元催化剂金属含量分别为30.4%Ni,6.1%Co,5.2%Cu。该催化剂在反应温度110℃、压力3MPa、IPN加氢反应时间2h后MXDA收率达到95%。XRD分析表征催化剂结果表明:多金属之间的协同作用主要表现为添加Co改变了催化剂晶型,提高了催化剂的选择性,添加Cu减小了催化晶粒,提高了催化剂的活性。通过对反应副产物的MS定性分析,认为分子筛负载的多金属加氢催化剂的副反应主要为多个MXDA的分子间脱氨缩合反应。
黄立明吴素芳
关键词:间苯二甲胺间苯二甲腈加氢催化剂
表面包覆CaTiO<Sub>3</Sub>的氧化钙基CO<Sub>2</Sub>吸附剂的制备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表面包覆有CaTiO<Sub>3</Sub>的氧化钙基CO<Sub>2</Sub>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钛酸酯溶入有机溶剂中形成溶液,再向其中加入纳米碳酸钙形成悬浮液;向悬浮液中加水使钛酸酯发...
吴素芳朱艳青
苯胺在超临界水中氧化反应路径被引量:25
2000年
An aqueous solution of aniline was oxidized in supercritical water with a flow reactor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25 MPa, 300% excess oxygen, 2.351×10 -4 mol·L -1 aniline .GC-MS analysis of the oxidation products extracted from the aqueous reactor effluent permitted identification of compounds such as azobenzene, phenazine and acetic acid. The products could be classified as dimers,single-ring or ring-opening produces,carboxylic acids and ultimate products.The contents of dimers (such as azobenzene and phenazine) were greater than other products.A reaction network consist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s was developed. The study revealed that aniline might be oxidized to ultimate products through two parallel pathways. The formation of dimers such as azobenzene, phenazine and the further oxidation of these dimers were the main pathways. It was indicated experimentally that the rate controlling step of aniline oxidation was the further oxidation of azobenzene and phenazine, but not the further oxidation of organic acid such as acetic acid, formic acid and so on.
丁军委陈丰秋吴素芳戎顺熙
关键词:苯胺超临界水染料废水处理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