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永燕

作品数:11 被引量:8H指数:1
供职机构:遵义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经济管理
  • 2篇政治法律
  • 2篇文化科学
  • 2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篇文化
  • 1篇大学生
  • 1篇帝国
  • 1篇帝国主义
  • 1篇烟毒
  • 1篇语境
  • 1篇战时
  • 1篇战争
  • 1篇政府
  • 1篇秩序
  • 1篇中法战争
  • 1篇中国近代史
  • 1篇中国近代史教...
  • 1篇人民
  • 1篇人民政府
  • 1篇日本帝国
  • 1篇日本帝国主义
  • 1篇社会
  • 1篇社会环境
  • 1篇社会秩序

机构

  • 7篇遵义师范学院

作者

  • 7篇吴永燕

传媒

  • 2篇环球市场信息...
  • 1篇黑龙江教育学...
  • 1篇兰台世界(上...
  • 1篇现代商业
  • 1篇凯里学院学报
  • 1篇记者观察(中...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0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抗战时期浙大内迁与遵义的现代化发展
2013年
抗战爆发后,日本帝国主义为从根本上摧毁中国,对我国文化教育进行极尽破坏之摧毁,特别是对我国高校进行了有计划、长时期、大规模摧残和破坏。国民政府为了保存文化命脉,决定实施教育重心内迁。因此,西部省份一时间高校云集,文化教育达一时之盛:1940年,浙江大学内迁遵义后,竺可桢及浙大师生以“求是”为校训,百折不挠,克难攻坚,使浙江大学从一个只有3个学院的地方性大学,逐步发展成为拥有7个学院、10个研究所、30个学系的闻名中外的高等学府,被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赞誉为“东方剑桥”。同时,浙大内迁也使遵义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现代文明、最具忧惠意识与时代使命感的知识分子及意义深远的现代化因子,使遵义的经济、教育文化和思想观念发生了重大变迁,促进遵义多层面的现代化向纵深发展,达到“以一千余师生竭尽知能当可有裨与黔省”。该文以浙大内迁为楔入点,透视其对遵义现代化发展的影响,以求欠发达地区现代化发展的特殊规律。抗战时期浙江大学内迁,对遵义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促进了遵义教育、思想观念及经济的现代化变迁,也为当今遵义科学发展、后发赶超提供了重要的现代启示。
吴永燕
关键词:抗战时期内迁经济社会发展日本帝国主义文化教育
试论民国时期贵州帮会的生态环境
2010年
民国时期,贵州帮会得到了迅速发展,也发生了急剧变化,形成了从地下走向公开,从民间走向官场,从极盛走向灭亡的发展轨迹。究其原因,独特的地理环境为帮会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公共空间",灾荒、人地矛盾与游民队伍扩张为帮会的发展准备了社会基础,军阀统治、战争与社会危机为帮会的发展提供了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特有的制度文化为帮会的发展提供合适的人文环境。
吴永燕
关键词:民国时期帮会生态环境
近年来遵台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发展述论
2017年
近年来,遵台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得到了较快发展,呈现了发展环境不断优化、经贸合作不断提速、文化教育交流不断拓展等特征,形成了由过去单纯的探亲、旅游到今日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全面发展的良好局面。进一步深化对台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对于推动遵义内陆开放新高地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吴永燕
打造全国红色文化传承基地语境下的遵义红色文化教育再思考
2018年
遵义是红色圣地、转折之城,有着丰富厚重的红色文化资源,具备开展红色文化教育的重要基础条件。发展红色文化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遵义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传承红色基因、讲好遵义故事"的殷切嘱托、打造全国红色文化传承基地的重要抓手,也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客观要求。构建文化、教育、经济、制度共生共荣的发展模式,是促进新时代红色文化教育大发展的路径选择。
吴永燕
关键词:文化传承
建国初期贵州烟毒问题治理
2014年
建国初期,中共贵州省委和省人民政府为净化社会环境,稳定社会秩序,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对烟毒问题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治理,彻底解决了危害贵州百余年的烟毒漏弊。建国初期烟毒问题的成功治理,不仅为其后的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有利备件,也对当前的禁毒工作具有有益的启示作用。
吴永燕
关键词:建国初期社会主义建设社会环境人民政府社会秩序
试论中国近代史教学中大学生民族复兴意识增强问题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接班人和中华民族精神传承的主体,高校在新的历史时期培养和增强大学生民族复兴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中国近代史教育则是高校实现增强大学生民族复兴意识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
吴永燕
关键词:民族复兴大学生
中法战争中国不败而败原因溯源
2013年
甲午战争中,法国以弹丸小国完胜腐朽没落的清王朝。中国国际地位大大下降的同时,也使得列强望见了清政府的疲弱和无能。瓜分中国便逐渐被提上它们的议事日程。俄、法、德以"干涉还辽"有"功"为借口,无礼要求清政府给予回报。而它们得到的每一个"回报",又成为英国、美国。
吴永燕
关键词:中法战争甲午战争清政府清王朝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