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志远

作品数:65 被引量:112H指数:6
供职机构:装甲兵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基金军队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机械工程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6篇期刊文章
  • 17篇专利

领域

  • 17篇金属学及工艺
  • 15篇机械工程
  • 12篇化学工程
  • 10篇一般工业技术
  • 4篇理学
  • 1篇电子电信
  • 1篇兵器科学与技...

主题

  • 38篇陶瓷
  • 20篇工程陶瓷
  • 11篇砂轮
  • 7篇磨削液
  • 7篇金刚石
  • 7篇刚石
  • 7篇SI
  • 6篇氮化
  • 6篇氮化硅
  • 6篇金刚石砂轮
  • 5篇氮化硅陶瓷
  • 5篇轮磨
  • 4篇再制造
  • 4篇推挤
  • 3篇刀具
  • 3篇堆焊
  • 3篇锈蚀
  • 3篇硬材料
  • 3篇硬脆材料
  • 3篇振动

机构

  • 63篇装甲兵工程学...
  • 2篇中国航天员科...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天津大学
  • 1篇西北核技术研...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辽宁机电职业...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63篇吴志远
  • 41篇田欣利
  • 30篇唐修检
  • 18篇王龙
  • 15篇王望龙
  • 12篇刘谦
  • 7篇杨俊飞
  • 5篇张纾
  • 5篇杨军伟
  • 5篇王淑卉
  • 4篇胡仲翔
  • 4篇巴国召
  • 4篇王健全
  • 4篇姚巨坤
  • 4篇张保国
  • 4篇王朋晓
  • 4篇雷蕾
  • 3篇李永
  • 2篇刘洋
  • 2篇佘安英

传媒

  • 16篇装甲兵工程学...
  • 7篇现代制造工程
  • 6篇中国机械工程
  • 5篇人工晶体学报
  • 2篇制造技术与机...
  • 2篇润滑与密封
  • 2篇兵工学报
  • 2篇机械科学与技...
  • 1篇声学学报
  • 1篇新技术新工艺
  • 1篇组合机床与自...
  • 1篇材料工程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14篇2016
  • 10篇2015
  • 6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7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3
6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双轴太阳能路灯光伏电池板逐光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轴太阳能路灯光伏电池板逐光装置,解决太阳能路灯太阳能利用率较低的问题。太阳能电池板支架通过螺栓与蜗轮轴连接构成电池板固定装置;蜗轮轴、蜗杆轴和蜗轮配合组成蜗轮蜗杆传动机构;考虑到环境因素,路灯装置需能...
刘谦史玉鹏唐修检高腾腾董意杨军伟吴志远王望龙顾程陈路明王立志张征
文献传递
摩擦力效应可控的自动攻丝工具
一种基于摩擦力平衡的自动攻丝工具,属于自动攻丝的机械加工领域,涉及各力间的相互作用及摩擦力守恒原理。在原有的攻丝工具基础上,对直型滑轨添加一个螺旋升角,使其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度。滑轨设置为螺旋线模式,螺旋线的切线与攻丝工具...
吴志远李永董晓庆谭志坤
文献传递
单颗刚玉磨粒切削齿轮钢温度场仿真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针对单颗磨粒试验法对于磨削温度的研究存在局限性,建立了单颗刚玉磨粒切削齿轮钢的ABAQUS仿真模型和磨粒-工件的热传导模型,利用数值模拟技术研究了单颗磨粒切削过程的温度场,分析了不同的磨粒特性和工艺参数下工件的最高温度的变化;仿真结果可知,切削过程工件的最高温度出现在第二温度区磨粒前刃与工件接触处,切削温度场最高温度随时间趋势呈现先增大后降低至稳定值的特点,切削深度与磨粒锥角对于切削最高温度均有正作用;而当切削速度小于50m/s时,最高温度随速度递增,切削温度对切削最高温度的作用以50m/s为临界,在切削大于50m/s时,切削最高温度出现下降的趋势。
杨理钧刘谦田欣利王龙吴志远
关键词:温度场有限元仿真
Si_3N_4陶瓷高效有机磨削液界面化学反应机理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6年
磨削加工是S i3N4陶瓷最主要的加工方法。利用磨削液界面化学反应膜降低摩擦系数同时软化表面层,提高磨削效率是一个全新的研究方向。本文基于用半塑性去除的方式高效磨削S i3N4陶瓷,系统综述了在使用以醇类磨削液为代表的各种有机磨削液时,界面化学反应对提高S i3N4陶瓷材料去除率的辅助作用。文中以研究作用机理为目的,运用分类、比较和归纳的方法,结合使用先进的测试设备,分析了醇类磨削液配方中长、短碳链醇及其水溶液作磨削液的作用效果。此外,还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全卤代烃、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和四乙氧基硅烷等3类有机物作为磨削液成分的有效作用,并揭示了作用机理,从而为研制高效率、低成本加工陶瓷材料的磨削液提供了理论基础。
杨俊飞田欣利吴志远胡仲翔
关键词:SI3N4陶瓷磨削液
等离子弧加热切削工程陶瓷试验被引量:7
2007年
主要阐述了采用自制新型水介质等离子弧设备对氮化硅陶瓷材料进行加热辅助切削的试验条件及过程。通过对加工后刀具磨损的测量,总结出在热源距离h=8mm,电流I=6A,电压U=140V的热源条件下,采用V=450r/min、f=0.08mm/r和ap=0.2mm的切削用量时,刀具磨损比较小,切削效果理想。该试验说明了应用该小功率水介质等离子弧辅助加热切削氮化硅陶瓷材料的方法可行而有效,能够大大降低加工成本,对促进工程陶瓷材料的更广泛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卢芳田欣利吴志远
关键词:工程陶瓷
有机物官能团特性对金刚石砂轮堵塞的影响
2016年
砂轮堵塞是金刚石砂轮磨削工程陶瓷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是制约陶瓷高效和经济加工的瓶颈问题之一。根据有机物化学原理,选用有机物的官能团对砂轮堵塞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官能团不变时,砂轮堵塞比例随着碳数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并且官能团极性大有机物达到拐点的碳数较多;官能团位置将影响有机物在陶瓷表面形成油膜厚度,油膜越厚,则砂轮堵塞比例越小;反映有机物与固体表面相亲性的HLB值由官能团与碳链结构共同决定,砂轮堵塞比例会随有机物的HLB值呈现规律性变化。
吴志远赵桂彬曹帅谭志坤董晓庆
关键词:氮化硅陶瓷官能团HLB值
有机磨削液在氮化硅陶瓷磨削过程中的清洗机理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通过一系列试验考察了不同有机物的乳液作为冷却液时金刚石砂轮磨削氮化硅陶瓷的堵塞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短链有机物及烷烃作为磨削液时,金刚石砂轮磨削氮化硅陶瓷会发生堵塞,而包含较强极性基团的长链有机物可以很大程度地降低砂轮堵塞。其原因是烷烃在氮化硅陶瓷表面形成的非极性油膜对非极性的氮化硅磨屑产生较强的吸引而聚集在磨削区,进而导致砂轮堵塞。油膜表面具有一定的极性可以很大程度地缓解磨屑的积聚并降低堵塞现象的发生。通过对几种极性有机物的清洗效果进行分析,探讨了有机物的分子结构特征与其清洗性能的关系。
吴志远时小军王淑卉张纾
关键词:金刚石砂轮氮化硅陶瓷
高硬材料刀具几何角度优化结果的统计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由于缺乏共性的数据参考,不同应用场合的高硬度材料加工往往重复许多相似的优化步骤,大大增加了试验工作量。对国内外高硬材料加工的相关试验结果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了刀具材料和刀具几何角度最优参数的分布特点以及可能的产生原因。统计结果可为相关工艺优化研究的初始参数选择提供参考,减少试验工作量。
吴志远何祥炎纪凯文唐修检
关键词:刀具
基于灰度共生矩阵和神经网络的Si_3N_4陶瓷推挤加工表面纹理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基于边缘破碎效应驱动裂纹软推挤加工是一项新颖的加工技术。通过采集Si3N4陶瓷的软推挤加工表面形貌,运用灰度共生矩阵(GLCM)分析了对比度、熵、相关性3个特征参数与加工表面纹理分布的内在关系。通过径向基网络和竞争层网络两类神经网络的分工协作,对不同加工参数下已加工表面的纹理特征进行预测和分类,其预测结果的相对误差能控制在5%之内。随着对比度和熵越大,相关性越小;分类等级越大,表面平整程度越差。通过系统实验探讨了各加工参数对纹理特征的影响,可靠地评估了加工质量的优劣。随着车刀进给速度或槽深的增大,加工表面质量变差;随着凸缘厚度的增大,加工表面质量先逐渐变差,但经过凸缘厚度2.5 mm分界点后却又有所改善。
田欣利王龙王望龙唐修检吴志远
关键词:材料表面与界面SI3N4陶瓷灰度共生矩阵神经网络
基于尖角效应的工程陶瓷边缘破碎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表面微裂纹与边缘碎裂是工程陶瓷磨削加工技术研究的热点。推导了陶瓷台阶过渡圆角的应力集中数值分析模型,并采用有限元仿真结果表明:表面凸台阶高度H越大或过渡圆角R半径越小,圆角根部的最大应力集中系数越高,其边缘越容易发生脆性破碎。开展了基于尖角效应的陶瓷单晶压痕边缘破碎实验研究了凹槽深度、凹槽根部的过渡圆角半径对Si3N4陶瓷的脆性断裂力值影响关系,其结果与应力集中数值分析模型和有限元仿真分析相一致。此外,随着压力加载速度越快,Si3N4陶瓷的脆性断裂力值会变小,且其力与位移曲线形状发生本质变化。对陶瓷边缘破碎形貌分析,磨削缺陷会导致应力集中,使过渡圆角上某区域成为最为薄弱裂纹源,并适用动态损伤演化方法描述边缘破碎的整个过程。
田欣利王龙王望龙唐修检吴志远
关键词:工程陶瓷应力集中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