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彦

作品数:101 被引量:2,285H指数:27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8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 4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7篇农业科学
  • 23篇生物学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天文地球
  • 3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33篇土壤
  • 26篇亚高山
  • 23篇针叶
  • 23篇针叶林
  • 19篇亚高山针叶林
  • 17篇植物
  • 17篇物量
  • 16篇生物量
  • 13篇青藏高原
  • 13篇群落
  • 11篇云杉
  • 11篇草地
  • 10篇川西亚高山
  • 8篇凋落
  • 8篇凋落物
  • 8篇生物量分配
  • 6篇性状
  • 6篇养分
  • 6篇叶片
  • 6篇青藏高原东缘

机构

  • 100篇中国科学院成...
  • 19篇四川农业大学
  • 18篇中国科学院大...
  • 13篇阿坝师范学院
  • 12篇中国科学院
  • 8篇西华师范大学
  • 7篇乐山师范学院
  • 5篇内江师范学院
  • 5篇甘肃农业大学
  • 4篇四川师范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西...
  • 3篇成都理工大学
  • 3篇重庆师范学院
  • 3篇成都师范学院
  • 2篇华东师范大学
  • 2篇西南交通大学
  • 2篇重庆师范大学
  • 2篇内江市农业科...
  • 2篇成都市植物园
  • 1篇华西医科大学

作者

  • 101篇吴彦
  • 29篇刘庆
  • 28篇吴宁
  • 22篇何海
  • 20篇林波
  • 19篇王金牛
  • 14篇石福孙
  • 13篇谢雨
  • 10篇罗鹏
  • 9篇庞学勇
  • 9篇王乾
  • 8篇王丽华
  • 7篇高景
  • 7篇刘世全
  • 7篇徐波
  • 7篇胡霞
  • 6篇乔永康
  • 6篇孙庚
  • 6篇陈文年
  • 6篇刘琳

传媒

  • 27篇应用与环境生...
  • 9篇应用生态学报
  • 8篇植物生态学报
  • 8篇生态学报
  • 4篇植物研究
  • 3篇山地学报
  • 3篇中国植物学会...
  • 2篇水土保持学报
  • 2篇世界科技研究...
  • 2篇长江流域资源...
  • 2篇草业科学
  • 2篇草业学报
  • 2篇生态学杂志
  • 2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安徽农学通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土壤学报
  • 1篇植物资源与环...
  • 1篇武汉植物学研...
  • 1篇贵州农业科学

年份

  • 3篇2023
  • 4篇2022
  • 6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5篇2018
  • 3篇2017
  • 6篇2016
  • 6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8篇2011
  • 6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11篇2004
10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雪下土壤微生物活性对凋落物输入的响应被引量:1
2015年
为更全面的了解全球气候变化驱动下高山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在青藏高原东部设计原位试验,通过人工控制雪被厚度(0,30,100 cm)和凋落物数量(0,5,20 g窄叶鲜卑花叶片),分别测定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和土壤呼吸通量。结果显示:30 cm以上的雪被厚度能有效地起到绝热保温作用,显著减少了冻融交替次数和幅度,提高了土壤呼吸通量。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改变对凋落物输入的响应呈现不同规律;添加凋落物没有导致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的明显改变,却显著降低了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并引起了土壤呼吸通量的升高。这说明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冬季雪被覆盖和凋落物添加(碳输入)可以通过影响在物质循环中起主要作用的土壤微生物活性,从而对高山生态系统过程产生重要的影响。
尹鹏胡红宇胡霞黄娇吴彦
关键词:微生物活性土壤呼吸
高山草甸群落生物量在融雪梯度上的变化被引量:14
2009年
在青藏高原东部的一个高山雪床,沿融雪从早到晚的顺序设置3个融雪梯度部位,并对每个梯度部位的环境因子和该部位上的地上与地下生物量进行了测量和比较.3个梯度部位间的融雪时间、土壤含水量和温度日较差有显著不同,而土壤营养成分及pH无明显变化.从早融部位到晚融部位,地上生物量增加,地下生物量降低,地上与地下总生物量降低,地下生物量与地上生物量的比值增大.与晚融部位相比,早融部位的地上生物量主要集中于地上0~10cm范围内,表明在早融部位植物地上部分有变矮的趋势;早融部位的地下生物量在土壤各深度分布相对较均一,而晚融部位地下生物量则主要集中于地下0~10cm范围内.雪场中各部位的土壤水分含量及地表温度差异对生物量的变化有较大的影响.
陈文年吴彦吴宁罗鹏
关键词:生物量土壤含水量青藏高原
几种高山牧草间的联结性在融雪梯度上的变化被引量:2
2011年
以青藏高原东部的一个天然高山雪床为样点,根据融雪梯度,设置早融、中间和晚融3个融雪部位,并对各个部位几种优势牧草种群间的联结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几种优势牧草的总体关联性在早融部位表现为正联结,中间部位表现为无联结,而晚融部位则表现为负联结。各种对间的联结性以早融部位正联结占多数,中间部位正负几乎各占50%,晚融部位负联结占多数。在早融部位以黑褐穗苔草和圆穗蓼间的联结性强度最强,中间部位以黑褐穗苔草和川西小黄菊间的联结性最强,晚融部位以川西小黄菊和圆穗蓼的联结性最强。说明,融雪时间对高山草地物种间联结性的影响较大。
陈文年张轩波卿东红吴彦
关键词:种间关系冻融交替青藏高原东部
南方灌草丛典型灌木不同叶片性状的相关性及其对不同光环境的响应被引量:16
2015年
光照是影响植物生长和分布的重要环境因子,而叶片结构相对稳定,其性状对植物的碳收获非常重要,并且各性状间的相互关系格局相似,通过叶片性状有助于研究植物对不同光环境的响应及生态适应策略。本研究分析了南方灌草丛3种典型灌木——巴柳(Salix etosia)、川莓(Rubus setchuenensis)和马桑绣球(Hydrangea aspera)的叶片性状(单叶面积、叶干重、比叶面积、叶碳含量、叶氮含量、叶磷含量)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在林内-林外2种不同光环境下叶片性状的差异,探讨不同植物叶片性状在不同光环境下的响应及适应策略。结果表明:1)3种灌木叶片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差别较大,具有物种特异性。2)巴柳叶片性状在不同光环境下无显著差异,川莓和马桑绣球均提高了林内叶片的比叶面积和叶氮含量以适应弱光环境,且马桑绣球叶碳含量在林内显著增加,表现出较强的固碳能力。3)不同光环境中,影响川莓和马桑绣球叶片性状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均为土壤温度。研究结果进一步揭示了植物叶片性状具有表型可塑性,不同植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及适应策略具有物种特异性。
高景徐波王金牛周海燕王彦星吴彦
关键词:叶片性状土壤温度光环境灌草丛
光照与温度对云杉和红桦种子萌发的影响被引量:74
2004年
通过在气候箱内模拟迹地环境条件 ,探讨了不同温度和光照对亚高山针叶林采伐迹地关键种种子萌发的影响 .结果表明 ,云杉和红桦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均为 2 5℃ ,发芽率分别为 88 8± 8 4 %和 30 8± 10 4 % ,多重比较显示红桦对温度的响应比云杉更敏感 .云杉在 10℃时能萌发而红桦则几乎不能 ,红桦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最低温度比云杉的高 .昼夜温差对两类种子发芽影响明显 ,2 0℃ /15℃条件下两种种子萌发率最高 ,温差过大不利于红桦种子萌发 .光照强度对种子的发芽率也有明显影响 ,二者在透光 2 0 %时种子发芽率最高 ,分别为 83 2± 6 6 %和 2 9 2± 5 5 % ,云杉种子萌发对光照的响应比红桦种子更为敏感 .采伐迹地强烈的光照是限制亚高山针叶林自然更新的重要因素 ,迹地温度升高有利于云杉和红桦种子萌发 。
吴彦刘庆何海林波尹华军
关键词:亚高山针叶林云杉红桦萌发光照温度
亚高山针叶林不同恢复阶段群落物种多样性变化及其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被引量:167
2001年
研究了亚高山针叶林不同恢复阶段物种多样性的变化 ,并用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法探讨了 17种土壤理化指标对多样性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 :人工林物种多样性随着恢复年代的增加呈逐渐增加的趋势 ,乔、灌、草各层物种组成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但多样性的恢复十分缓慢。不同土壤理化性质对物种多样性变化的响应不尽相同 ,其中土壤容重、土壤含水量等表征土壤水源涵养功能的物理指标 ,随着物种多样性指数的增加而得到改善 ;枯枝落叶贮量、有机质含量、水解性酸和 Ca、Mg、P含量等土壤营养功能指标也随乔、灌层物种多样性的增加而增加 ,土壤 K2 O含量随草本层物种多样性的增加而减少 ;并建立了上述 9项指标与物种多样性的相关数学模型。其余 8项指标与多样性指数没有直接的线性关系。
吴彦刘庆乔永康潘开文赵常明陈庆恒
关键词:亚高山针叶林土壤因子植物群落
不同雪被厚度下典型高山草地早春植物叶片性状、株高及生物量分配的研究被引量:28
2016年
在高寒生命带,雪被作为重要的综合环境因子,影响着植物的生理生态特征、种群动态及群落演替等过程,进而作用于生态系统的功能与服务。通过在青藏高原东缘高寒草甸设置厚雪、中雪和浅雪3个地段,选取早春开花的常见种紫罗兰报春(Primula purdomii)、甘肃马先蒿(Pedicularis kansuensis)、高原毛茛(Ranunculus tanguticus),研究了三种植物株高、叶片性状和生物量分配随雪被厚度的变化规律,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甘肃马先蒿和高原毛茛在生境状况较好的地段比叶面积相对较高,紫罗兰报春由于具有根状茎和肉质根,在厚雪地段比叶面积相对较小;关于单个物种的地上-地下生物量的关系,紫罗兰报春在厚雪和浅雪地段为完全一致的异速生长关系,而甘肃马先蒿和高原毛茛在个别地段并无显著相关关系。总体而言,三种植物整体样本的地上-地下生物量在不同雪被地段均为异速生长关系,不支持等速生长假说,并且地上生物量能够很好地解释地下生物量的变异;功能性状和生物量指标间的相关性,在紫罗兰报春和高原毛茛表现较好,而在甘肃马先蒿表现较弱。植物对环境变化的适应具有一定的规律,同时也表现出物种特异性。今后的研究中,应注重构建植物适应环境变化的功能性状谱,以更好地理解全球变化背景下植物功能性状的响应及其适应策略。
高景王金牛徐波谢雨贺俊东吴彦
关键词:早春植物比叶面积株高生物量分配
一种植物围栏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植物围栏。针对现有技术中产品造价成本较高,后期维护费工费时等缺陷,本实用新型提出新的一种植物围栏。该植物围栏的主要材料选用能够进行扦插繁殖的植物种的枝条,且植物枝条长度控制在20~60cm范围内。植物...
吴彦王乾石福孙吴宁罗鹏
文献传递
川西高原季节性雪被覆盖对窄叶鲜卑花凋落物分解和养分动态的影响被引量:51
2012年
2010年1—5月在川西高原采用人工雪厚度梯度试验(0、30和100cm),应用网袋分解法对窄叶鲜卑花叶片凋落物进行分解试验,测定了凋落物的分解速率及其养分动态.结果表明:在无雪被覆盖的样地上分解5个月后的凋落物质量损失率为29.9%,而中雪和深雪样地的凋落物质量损失率分别为33.8%和35.2%.分解过程中,凋落物氮存在一定的富集现象,磷处于波动的富集状态,碳质量分数和碳氮比均呈现前期急剧下降后期逐渐上升的趋势.雪被覆盖显著增加了凋落物的质量损失率和氮含量,而对碳和磷含量无显著影响.在川西高原地区,30cm以上的持续雪被覆盖能够改变凋落物的分解过程,从而可能对土壤营养物质转化和植物群落构建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胡霞胡霞吴宁吴彦左万庆郭海霞
关键词:川西高原凋落物分解养分
3种高山植物的物候和种群分布格局在融雪梯度上的变化被引量:7
2011年
在青藏高原东部的一个高山雪床,沿着融雪梯度分别设置早融、中间和晚融3个融雪部位,然后测定川西小黄菊(Pyrethrum tatsienense)、长叶火绒草(Leontopodium longifolium)和圆穗蓼(Polygonum macrophyllum)在3个融雪部位上的物候差异以及种群分布格局的变化。结果表明:从早融到晚融的梯度上,3个物种的物候期都不同程度地有所推迟。其中,开始生长的时间推迟12~14 d,始花期推迟6~8 d,盛花期推迟6 d左右,但同一种植物在不同的融雪部位上的衰老枯黄期趋于一致,这标志着在晚融部位同一植物的生长期要缩短。在种群层次上,长叶火绒草和圆穗蓼的分布格局随着融雪的推迟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基本上表现为从早融部位的集群分布到中间或晚融部位的随机分布。川西小黄菊在各个融雪部位上都表现为集群分布,但集群的强度随融雪的推迟逐渐减弱。
陈文年吴彦吴宁罗鹏
关键词:物候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