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燕
- 作品数:15 被引量:32H指数:3
- 供职机构: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杭州市卫生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婴儿川崎病的临床特点
- 目的通过对我院婴儿川崎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辅助检查和疾病治疗及转归的回顾性研究分析,进一步了解婴儿川崎病的临床特点。方法2007年6月到2008年6月之间,对入住我院的71例婴儿川崎病患儿进行回顾性研究。对他们的临床表...
- 卢燕龚方戚
- 文献传递
- 一例8号和22号染色体微重复癫痫儿童临床表型分析
- <正>目的:分析合并8号染色体和22号染色体基因重复患儿的临床特征。方法:分析2015年12月接诊的1例患儿临床表现。基因芯片技术检测染色体微小改变。结果:患儿女,3岁11月,语言、运动发育迟滞,生后1岁9月出现发热伴惊...
- 卢燕刘占利
- 文献传递
- 早产儿和足月儿新生儿败血症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了解早产儿和足月儿败血症的临床特点,为早期诊断及临床指导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年1月-2011年5月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科病房血培养确诊为败血症的早产儿和足月儿的临床资料及药物敏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早产儿胎膜早破发生率及使用静脉营养比例更高。早产儿败血症患儿更易于合并高胆红素血症、呼吸窘迫综合征、喂养不耐受、新生儿窒息;而足月儿败血症患儿发生脐炎的比例高于早产儿败血症患儿。G+菌是新生儿败血症的主要病原菌,足月儿G+菌发病率更高,而早产儿合并白色念珠菌的发病率更高。【结论】早产儿败血症患儿进行的有创操作更多,并发症更复杂,更易并发真菌感染。
- 卢燕芦惠
- 关键词:败血症早产儿足月儿病原学
- 1例儿童惊恐发作额叶癫痫病例报告
- 刘占利卢燕徐莉莉陈丽琼冯梅张艺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头颅B超检查结果分析
- 目的 探讨头颅B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脑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诊断为缺氧缺血性脑病的41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及头颅B超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1例HIE患儿中19例(46.3%...
- 卢燕
- 便于腰椎穿刺的病床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腰椎穿刺的病床,包括床体和床腿,所述床体上设有用于抵住患者背部的第一支撑部、用于抵住患者腹部的第二支撑部及用于抵住患者腘窝的第三支撑部。本实用新型具有患者固定方便、便于医生操作的优点。
- 蒋春明卓程杰黄先玫宋正阳王果卢燕
- 文献传递
- 可测压的腰椎穿刺针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测压的腰椎穿刺针,包括针管、与所述针管端部相连的针座、设于所述针管内的针芯、设于所述针芯上的连接的连接座及与所述针座相连通的测压座,所述针座上设有凹部,所述连接座上设有可弹性形变的凸部,所述凸部与所...
- 蒋春明宋正阳黄先玫卓程杰王果卢燕
- 文献传递
- 早期振幅整合脑电图评分系统在晚期早产儿脑损伤中的临床价值
- 2024年
- 目的探讨早期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评分系统在晚期早产儿脑损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0月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住院的胎龄>34周并存活出院的早产儿84例,于生后6 h内进行脑功能监测,采用aEEG评分系统分析早产儿在不同严重程度脑损伤下的aEEG图像及总评分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aEEG评分系统对早产儿中重度出血性脑损伤的诊断效能。结果头颅超声结果显示,84例早产儿中,正常对照组43例,轻度损伤组29例,中重度损伤组12例。三组连续性(Co)、睡眠觉醒周期(Cy)、下边界振幅(LB)、带宽与下边界振幅(B)和总评分(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损伤组Co、Cy、LB、Cy、B、T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及轻度损伤组(P<0.05)。轻度损伤组Cy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联合诊断的灵敏度及AUC高于单一指标,T的灵敏度及AUC高于其他单一指标,Co的特异度最高(P<0.05)。结论aEEG评分系统在晚期早产儿脑损伤中的临床价值较高,Co、Cy、LB、Cy、B及T联合使用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贾新慧卢燕娄新睿胡雯霞张志群
- 关键词:振幅整合脑电图晚期早产儿脑损伤
- 肠道菌群和癫痫相关性研究进展被引量:9
- 2018年
- 肠道微生物对维持人类正常的生理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正常的肠道菌群在宿主营养代谢、药物代谢、维持肠道黏膜屏障结构完整、免疫调节和抵御病原体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肠道菌群不仅通过神经系统,而且通过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和代谢系统对大脑产生影响,这种肠道和大脑之间的双向通信称之为脑-肠轴。人体内存在的脑-肠轴可能是大脑和胃肠道之间关键调控通路,而肠道菌群为该通路的重要参与者,肠道微生物群的变化可通过免疫机制作用于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导致脑功能改变,从而参与了帕金森氏病、老年痴呆症、精神分裂症和多发性硬化症等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癫痫是一种以具有持久性的致痫倾向为特征的慢性脑部疾病,免疫机制在癫痫尤其是免疫性癫痫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免疫性癫痫是免疫介导以反复或持续性癫痫发作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其特征为频繁的局灶性癫痫发作、脑病、进行性认知障碍、局灶性神经功能受损或伴发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缺陷。机体免疫反应的异常激活(包括固有免疫和后天获得性免疫)参与了免疫性癫痫的发病机制,患者脑脊液中可检测到神经元特异性相关抗体具有诊断意义。临床上抗炎或免疫治疗在某些药物难治性癫痫,尤其是诊断明确的免疫性癫痫可能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通过免疫调控和肠道菌群重建可能是未来治疗自身免疫性癫痫的重要途径。
- 卢燕刘占利
- 关键词:癫痫肠道菌群免疫炎症脑-肠轴
- 儿童急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4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急性ITP患儿的资料,分别测定治疗组、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血小板(PLT)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结果①治疗组ITP患儿治疗前PLT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而MPV、PDW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PLT计数明显上升,MPV、PDW下降,差异均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②观察组ITP患儿观察前PLT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而MPV、PDW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后PLT计数明显上升,PDW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PV有所下降,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儿童急性ITP是一种自限性良性疾病,恢复快,预后好,应避免过度检查及治疗。
- 林晓彦卢燕李晶张志群
- 关键词:儿童血小板减少症免疫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