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世锋
- 作品数:9 被引量:17H指数:2
- 供职机构:河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文学更多>>
- 斯坦纳现代阐释学视阈下译者的主体性空间
- 2013年
- 文章通过阐述现代阐释学的产生发展过程和斯坦纳的翻译运作以及在它们的关照之下所确立的译者的主体性问题,指出虽然译者主体性的提出肯定了译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但如若译者在发挥主体性时毫无忌惮,任意发挥必然会导致大量的胡译乱译,这不仅是对读者以及社会的敷衍,更是对整个翻译学科的亵渎。因此我们在文中提出了译者主体性空间的概念,试图对译者的主体性设定一定的制约因素。这些制约因素主要有:译入语的社会文化、政治经济和伦理道德限制;翻译的学科本体限制和读者的鉴赏空间限制等因素。
- 南世锋
- 关键词:斯坦纳阐释学译者
- 浅谈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被引量:10
- 2009年
- 转换生成语法自诞生之日起历经古典理论,标准理论,扩充式标准理论,管约论和最简理论五个阶段的发展变化,在语言学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被誉为一场乔姆斯基式的革命。本文主要介绍了转换生成语法的诞生和发展的各个阶段,对其研究的对象、方法、以及转换生成语法中的几个重要概念做了简单回顾,并提出转换生成语法理论中存在的几点局限。
- 南世锋
- 关键词:转换生成语法普遍语法语言能力
- 河南高校基于大学英语课程的校园文化构建被引量:2
- 2013年
- 通过论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和校园文化建设的关系,认为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的交点在于都是为了促进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的成人成才服务;认为可以通过构建高校校园英语文化氛围、开辟丰富多彩的校园英语文化第二课堂活动和重视网络的作用等方面来推动大学英语课程建设,并以此来助推具有自身特点的河南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 南世锋
- 关键词:大学英语河南高校校园文化
- 转换生成和认知语法视角下的被动句对比探讨被引量:1
- 2009年
- 生成语法是20世纪50年代末乔姆斯基创立的现代语言学流派,其标志是乔姆斯基于1957年发表的《句法结构》(Syntactic Structures),乔姆斯基创造性地提出了"语言习得天赋"假说,并运用该理论去描写和解释语言;而认知语言学是在反对以生成语法为首的主流语言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旨在发起一场反乔姆斯基的革命;介绍了转换生成语法和认知语言学产生的背景和哲学基础,重点分析和对比了转换生成语法和认知语法视角下的被动句理论,并对他们作出了客观的评价。
- 南世锋
- 关键词:生成语法认知语法被动句
- 斯坦纳现代阐释学视阈下译者的主体性空间
- 2014年
- 本文通过阐述现代阐释学的产生发展过程和斯坦纳的翻译的运作,以及在它们的关照之下所确立的译者的主体性问题,认为虽然译者主体性的提出肯定了译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但如若译者在发挥主体性时毫无忌惮,任意发挥必然会导致大量的胡译乱译,这不仅是对读者以及社会的敷衍,更是对整个翻译学科的亵渎。因此我们在文中提出了译者主体性空间的概念,试图对译者的主体性设定一定的制约因素。这些制约因素主要有:译入语的社会文化、政治经济和伦理道德限制;翻译的学科本体限制和读者的鉴赏空间限制等因素。从而使翻译运作的成功和译作的质量得以确保。
- 南世锋
- 关键词:阐释学译者主体性
- 认知语法视角下阐释学译者主体性限制研究
- 2013年
- 在认知语法视角下通过论述现代阐释学的产生发展过程以及在其关照之下所确立的译者主体性问题,认为虽然译者主体性的提出肯定了译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但如若译者在发挥主体性时毫无忌惮,任意发挥必然会导致大量的胡译乱译;提出了译者主体性限制的概念,试图对译者的主体性设定一定的制约因素,这些制约因素主要有:译入语的社会文化,政治经济和伦理道德限制;翻译的学科本体限制和读者的鉴赏空间限制等因素,从而使翻译运作的成功和译作的质量得以确保。
- 南世锋
- 关键词:认知语法主体性
- 中西思维差异对大学生英文写作的影响被引量:3
- 2008年
- 在不同的地理和社会环境下,中西方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思维方式。作为思维外化的语言,必然会因民族思维方式的差异而大不相同。通过对比分析英汉两种思维方式的差异,讨论了他们对中国大学生英语写作影响;并就此提出一些对策,以帮助大学生克服民族思维的干扰,写出地道的英文。
- 南世锋
- 关键词:思维模式语言英语写作
- 中国企业复合型外语外事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 2014年
- 在中国企业海外扩张过程中遭遇复合型外语外事人才短缺的背景下,探讨基于现有的大学外语教学的中原经济区复合型外语外事人才的培养策略;研究认为在目前外语外事类专业毕业生有限的前提下,可以通过利用现有的大学外语教学制度,通过开设合理有效的后续课程,进行分级分类教学以及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等措施来提高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和对外交际能力,以此来缓解我国企业对外扩张过程中复合型外语外事人才紧缺的局面。
- 南世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