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禄成
- 作品数:114 被引量:239H指数:8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吉林省科技厅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膀胱癌相关miRNA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0年
- 微小RNA(miRNA)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内源性单链小分子非编码蛋白质的RNA,长度约为21~25个核苷酸,可特异性识别靶mRNA的3,-非翻译区(3,-UTR)并与之结合,引起靶mRNA的降解或翻译抑制,在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表达和细胞活动,与个体发育、干细胞分化和疾病发生密切相关。近年研究发现,miRNA在包括膀胱癌在内的人类多种肿瘤细胞中表达异常,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的作用,其差异表达可作为肿瘤诊治的新靶点。本文就膀胱癌相关miRNA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刘禄成朱德淳温都苏
- 关键词:膀胱肿瘤RNA
- 端粒酶抑制剂与丝裂霉素C联合应用对膀胱癌的作用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探讨端粒酶抑制剂对荷瘤小鼠肿瘤生长的影响及与化疗药物的协同作用。方法:应用端粒酶抑制剂齐夫多啶(AZT)联合化疗药物丝裂霉素C(MMC)治疗小鼠移植性膀胱癌(T24),观察其对抑瘤率、肿瘤端粒酶的表达及对肿瘤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AZT、MMC、MMC加AZT的抑瘤率分别为12. 1%、29. 6%和43. 6%,AZT与MMC均能抑制肿瘤生长,并且AZT与MMC联用明显优于两者单独应用(P<0. 05 )。采用TUNEL法检测肿瘤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20. 23±0. 89)%、(8. 04±0. 12)%和(24. 09±1. 81)%。肿瘤端粒酶活性检测显示各组端粒酶阳性率分别为36. 5%、43. 6%和11. 8%,与对照组比较,AZT、MMC均有减少肿瘤端粒酶活性的作用(P<0. 05)。结论:MMC及AZT均能抑制小鼠膀胱癌T24细胞的生长及降低其端粒酶活性,诱导细胞凋亡,二者联用有相加作用。
- 范海涛张明郑红淑刘禄成白利群张兵
- 关键词:膀胱癌端粒酶细胞凋亡
- 膀胱癌患者体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含量检测
- 2006年
- 目的测定膀胱癌患者血液和尿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含量。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LISA法检测60例膀胱癌患者及30例健康志愿者体液中VEGF的表达。结果膀胱癌组血液和尿液中VEGF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和P<0·005)。结论膀胱癌患者VEGF水平增高有可能成为一种新的肿瘤标志物而用于膀胱癌的早期诊断及病情进展的动态监测指标。
- 李香云王春光刘禄成王颂李志郭航
- 关键词:膀胱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体液
- 阴囊坏疽的阴囊重建被引量:5
- 2006年
- 目的探讨阴囊坏疽的诊断、治疗及阴囊重建方法。方法1992年1月~2004年9月,对15例阴囊坏疽进行临床资料分析,年龄23~80岁。创面细菌培养阳性14例,无菌生长1例,其中血培养阳性1例。均行抗感染、外科清创及引流等治疗。2例行高压氧治疗。清创术后根据情况采用皮瓣转移、植皮、直接缝合等方法行阴茎阴囊修复重建,其中2例高龄患者行睾丸去势术。结果住院时间21~34d,平均26d。所有患者术后创面均期愈合。获随访1~3年,平均1.5年。13例保留睾丸者阴囊外观满意,性功能正常,无睾丸萎缩发生。下肢、阴囊及腹股沟区无不适。结论阴囊坏疽确诊后应早期广泛清创并联合应用抗生素治疗,加强局部引流,有条件者可行高压氧治疗,根据具体情况重建阴囊。
- 范海涛朱德淳刘芳王海君刘禄成
- 关键词:阴囊坏疽
- 反义miRNA-21/rAV-Tumstatin病毒载体对裸鼠膀胱癌生物学行为的影响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反义miRNA-21/rAV-Tumstatin病毒载体对裸鼠膀胱癌生长及转移的影响。方法通过构建裸鼠原位膀胱癌移植瘤模型并灌注携带基因的腺病毒载体,观察肿瘤生长及盆腔淋巴结转移情况,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细胞增殖和凋亡指数。结果肿瘤大小:治疗组为(14.60±5.31)mm2,对照组为(58.92±7.16)mm2,两组比较P<0.01;肿瘤细胞增殖率:治疗组为41.30%,对照组94.70%,两组相比P<0.05;凋亡指数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是30.18和9.53,两者比较P<0.05;治疗组5只中无一只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而对照组3只出现转移(60.0%),两组比较P<0.01。上述各项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反义miRNA-21/rAV-Tumstatin病毒载体对人膀胱癌裸鼠原位移植瘤具有良好的靶向性,能够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加速肿瘤细胞凋亡,遏制实验性裸鼠膀胱移植癌模型的生长转移,从而为该载体用于人类膀胱癌的治疗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 李然伟魏巍刘禄成温都苏陈秀玲
- 关键词:裸鼠模型
- 抗人膀胱癌/抗VEGF双功能基因抗体导入治疗荷瘤鼠膀胱癌的研究
- 2003年
- 目的 :探讨抗人膀胱癌 抗VEGF双功能基因抗体对膀胱癌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 :应用双功能抗体作用荷瘤鼠模型 ,观察抑瘤作用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体内生长肿瘤中微血管密度。结果 :双功能抗体对体内生长的肿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经双功能抗体治疗的瘤体中微血管密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双功能抗体可以抑制肿瘤血管生成 ,有望为膀胱癌的治疗提供新的方法。
- 任明刘禄成范海涛朱德淳李然伟李香云
- 关键词:双功能抗体微血管密度免疫组织化学
- 抗人膀胱癌/抗VEGF双功能基因抗体研制及应用研究
- 李然伟刘禄成李香云任明郭航李兆华李志刘芳
-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及免疫学技术的发展,使研究血管生成在膀胱肿瘤生物学行为中的作用并由此找到一个切实可行的治疗膀胱肿瘤的新方法成为可能。肿瘤生长和转移依赖于新生血管,抗肿瘤血管生成可抑制肿瘤生长,阻断肿瘤血供而导致细胞死...
- 关键词:
- 关键词:膀胱癌脱氧核糖核酸
- 基因制剂对膀胱癌化疗增敏作用的研究进展
- 2013年
-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多发、难治和术后高复发率是膀胱癌的特点,治疗主要以手术及术后化疗为主,但均无法取得理想的效果.近年来,随着在发达国家被批准用于临床的肿瘤基因的增加,基因治疗逐渐与传统的治疗方法相结合,通过临床和实验研究证明相关基因制剂与化疗药物相结合的药物增敏基因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对相关基因制剂增强膀胱肿瘤对化疗药物敏感性的研究情况作一综述.
- 杨潇张明刘禄成
- 关键词:膀胱肿瘤基因
- VEGF/VEGFR在膀胱癌中表达的研究被引量:8
- 2006年
-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VEGFR)KDR在膀胱移行细胞癌(TCC)患者的组织标本及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的定位及表达情况。方法:分别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和TUNEL法检测60例膀胱癌组织,并以40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作为对照,比较两种不同组织中VEGF及KDR的阳性表达率和表达强度的差异。结果:在60例膀胱TCC中,VEGF和KDR分别有53例和51例呈阳性表达,平均表达率分别为88%和85%,随肿瘤病理分期和细胞分级的增高其表达水平上调。但在40例正常对照组中无一例表达。两者分别比较,差异均极显著(P<0.01)。结论:VEGF可能通过膀胱移行细胞上的相应受体而发挥一定的生物学作用。膀胱TCC患者的肿瘤组织中KDR的表达可能直接诱发了肿瘤血管的形成。
- 刘禄成李香云范海涛郭航张明王颂
- 关键词:膀胱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
- 抗人膀胱癌抗独特型抗体诱导特异性迟发过敏反应的研究
- 2005年
- 目的研究对抗人膀胱癌抗独特型抗体(BC2)诱导的特异性迟发过敏反应(DTH)。方法经过BC2免疫的小鼠,用膀胱癌细胞系进行脚掌注射攻击后,测定脚掌水肿厚度判定DTH反应强度,并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BC2诱导的DTH平均水肿厚度为0·95mm,与膀胱癌组织抗原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免疫鼠对胃癌细胞攻击呈阴性反应;BC2诱导的病变内可见大量炎性细胞,呈弥漫性浸润。结论BC2具有抗原模拟作用,可诱导特异性的DTH反应,可能成为膀胱癌防治的新途径。
- 邵晋凯范海涛张明刘禄成郭航刘险峰
- 关键词:膀胱癌抗独特型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