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明伟
- 作品数:63 被引量:259H指数:8
- 供职机构: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失血性休克液体复苏的新认识被引量:7
- 2007年
- 刘明伟郭开祥苏美仙
- 关键词:休克
- 心脏电除颤在心肺复苏的应用与时机被引量:1
- 2008年
- 刘明伟曲艳苏美仙
- 关键词:心肺复苏术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临床治疗分析
- 2009年
- 刘明伟
- 关键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 中药雾化治疗对慢阻肺大鼠SOD影响的研究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观察中药雾化吸入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模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的变化及意义,探讨其对COPD的保护机理。方法采用"烟熏并复合木瓜蛋白酶雾化吸入法"复制COPD大鼠模型。研究分为5个组:正常组、模型组、中药治疗组、西药治疗组、生理盐水雾化组,治疗时间为4周。观察肺泡灌洗液细胞数分类,血清中SOD含量。结果中药治疗组SOD水平较西药治疗组明显升高而MDA较西药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药治疗组SOD水平分别较模型组明显升高,而MDA较西药组低(P<0.05);肺泡灌洗液炎性细胞计数及分类中药组低于西药组(P<0.05)。结论中药雾化能减轻支气管肺组织炎性细胞在肺内聚集,使SOD升高,MDA降低,对COPD大鼠肺具有保护作用。
- 刘明伟王忠平
- 关键词:肺疾病阻塞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 非甾体类抗炎药对冠心病的影响被引量:6
- 2009年
- 目的指导临床医生和患者合理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尽量避免冠心病的发生与发展。方法对近年来关于非甾体类抗炎药与冠心病的一些回顾性研究进行分析、归纳、总结。结果非选择性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双氯酚酯、布洛芬有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危险;相反,阿司匹林、萘普生及美罗昔康使心绞痛复发率,心肌梗死和死亡的发生率,需要冠状动脉血管重建的百分率均明显减少。而特异性COX-2抑制剂具有液体潴留、恶化高血压、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与发展。结论非甾体类抗炎药尤其是特异性COX-2抑制剂具有促进冠心病的发生与发展,但仍需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
- 刘明伟杨利荣
- 关键词:非甾体类抗炎冠心病
- 社会心理应激对冠心病的影响探讨
- 2009年
- 刘明伟苏美仙
- 脓毒症抗炎治疗现状被引量:7
- 2006年
- 刘明伟苏美仙黄青青
- 关键词:脓毒症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抗炎体温正常感染灶
- 腹部重症脓毒症老年患者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探讨重症脓毒症患者免疫治疗及各免疫指标的变化对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例腹部无明显感染的患者、20例腹部脓毒症患者不伴器官功能障碍、18例腹部严重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患者分为A、B、C组,A组术前及A、B、C组术后第1、3、7天,各抽取外周静脉血5ml于肝素管内,分别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同时记录生命体征的变化和预后转归。结果A、B、C三组在术后1、3天,CD3、CD4、CD4/CD8均下降,C组下降明显,与A、B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第7天A、B、C组(病情好转者)均上升,C组恶化者CD3、CD4、CD4/CD8持续低下,与A、B、C组(病情好转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手术对T淋巴细胞CD3、CD4抑制明显,术后1、3天抑制明显,7天明显上升至正常。对于术后脓毒症不伴器官功能障碍者对T淋巴细胞亚群影响不大,其变化与手术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变化一致。对于术后重症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患者IgA、IgM、IgG,C3、C4及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明显降低,且随病情恶化,持续在较低水平。
- 刘明伟安明顺
- 关键词:手术重症脓毒症免疫功能
- 脓毒性休克的治疗进展被引量:2
- 2005年
- 脓毒症、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是体内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及病情严重程度变化的动态过程,实质上是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不断加剧、恶化的结果.其病理生理改变为微循环功能障碍,凝血功能失常,炎症介质失衡,体内代谢紊乱.治疗着眼于处理原发病,维持生命体征平稳,抗凝与替代治疗,调节促炎抗炎平衡.现阶段研究集中于血液动力学支持,抗DIC、阻止SIRS进一步发展,激素替代治疗等,以期进一步降低脓毒性休克患者死亡率,改善预后.
- 刘明伟苏美仙黄青青
- 关键词:脓毒性休克
- 主动脉夹层血管腔内治疗现状被引量:6
- 2010年
- 尽管主动脉夹层(AD)在临床上不常见,但其发病凶险,许多患者死于院外或未明确诊断,约有1/3的患者表现为受累系统器官的症状。有些患者无发病体征,即使有体征,也是复杂多样的。临床上应高度警惕,以便对AD作出快速、准确的诊断。AD的治疗主要包括积极控制血压、外科手术。近年来,血管腔内治疗用于治疗AD已取得了大量理论和实践上的临床经验,其微创优势已被证实。但国外主动脉夹层发病率低,血管腔内治疗的近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研究评价。未来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器材创新方面,使解剖复杂尤其是需要杂交技术完成的夹层得到更加合理的治疗。
- 刘明伟蒋立虹
-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血管腔内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