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方圆

作品数:9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专利
  • 3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热变形
  • 3篇涡轮
  • 3篇机匣
  • 2篇叶尖
  • 2篇叶尖间隙
  • 2篇散射
  • 2篇散射理论
  • 2篇实验台
  • 2篇特征参数
  • 2篇球形
  • 2篇球形颗粒
  • 2篇粒度分析仪
  • 2篇脉冲射流
  • 2篇矩阵
  • 2篇矩阵理论
  • 2篇控制系统
  • 2篇光学
  • 2篇光学常数
  • 2篇发动机涡轮
  • 1篇单腔

机构

  • 9篇南京航空航天...

作者

  • 9篇刘方圆
  • 9篇毛军逵
  • 2篇徐瑞
  • 2篇刘亚非
  • 1篇王海
  • 1篇江华
  • 1篇何海峰

传媒

  • 2篇推进技术
  • 1篇航空动力学报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叶尖间隙控制系统供气部件特性及模拟方法
2017年
针对低压涡轮叶尖间隙控制系统中典型供气管路,即圆形截面90°弯曲冷却管,开展其工作特性和模拟方法研究.通过1∶1单管模型试验结合三维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冷却管上冲击孔的出流特性,分析了进气参数、冲击孔排布对冷却管内气体流动及流量分配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冲击孔进口有效总压概念的冷却管一维网络流动计算模型,建立了低压涡轮叶尖间隙系统中典型供气管路的一维网络流动计算方法,并应用于某型发动机组件流量特性试验设计中.研究中发现,随着远离进口位置,冷却管冲击孔出流流量和冲击孔流量系数逐步增加;随着进口雷诺数的增加,冷却管内冲击孔出流流量均有所增加,而冲击孔流量系数基本保持不变.试验数据和计算结果比对表明,所建立的一维网络流动计算模型可以准确模拟出冷却管的出流特性,计算结果同组件流量特性试验数据之间最大相对误差为4.5%,在叶尖间隙控制系统这类系统复杂流路的流动问题分析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王海毛军逵刘方圆陆海鹰柴军生
关键词:冷却管流动特性
基于连续激光多角度散射测量的球形颗粒分形聚集特征参数的反演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连续激光多角度散射测量的球形颗粒分形聚集特征参数的反演方法,旨在获得一种测量悬浮球形颗粒分形聚集特征参数的方法。实验中用连续激光照射颗粒系一侧表面,用探测器测量颗粒系另一侧多角度散射测量信号,同时用粒度...
贺振宗毛军逵韩省思刘方圆
考虑发动机性能退化的涡轮叶尖间隙预估方法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针对有主动间隙控制的某型高压涡轮,建立了考虑发动机退化的叶尖间隙预估模型,重点研究了发动机在长期使用、性能退化过程中涡轮前燃气温度和蠕变变形对叶尖间隙的影响。研究中,首先分析了间隙预测中发动机性能退化影响的引入方式,建立了对应的间隙预估流程。随后以某型发动机典型工作历程为对象,对比研究了传统间隙控制方案、考虑发动机性能退化影响两种条件下的涡轮叶尖间隙尺度变化规律,并据此开展了间隙控制策略的优化调整。研究中发现,由于发动机性能的退化,导致涡轮前燃气温度升高,使得机匣、轮盘和叶片的热变形量增大,其中在最大巡航阶段对机匣的影响最大,其伸长量达到了6.914mm,与未退化前相比增大了17%,同时由于发动机的长期使用,叶片和轮盘受蠕变变形影响,导致叶尖间隙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优化后的主动间隙控制方案,各个工况下的叶尖间隙值均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尤其在高温起飞阶段,与退化状态下的间隙值相比提高了53%,有效避免了叶片严重碰摩等故障发生。
何辉毛军逵刘方圆刘方圆范俊刘兆颖徐启明
关键词:高压涡轮热变形
一种涡轮叶片前缘结构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涡轮叶片前缘结构。它以现有空腔涡轮叶片气膜冲击冷却结构为基础,其关键技术是在叶片前缘结构中通过设置隔离体,形成受限空间,同时合理布置气膜孔冲击角度(即上述气膜孔的偏转角度),冷却空气孔阵列和气膜孔阵列的交...
何海峰毛军逵刘方圆江华
文献传递
一种航空发动机涡轮主动间隙控制机匣模型验证实验台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航空发动机涡轮主动间隙控制机匣模型验证实验台,包含供气模块、热环境模拟模块、测量模块和可控热变形机匣模型实验件,其中,供气模块用于提供可控热变形机匣模型实验件外表面冷却气体,以模拟ACC系统中机匣外表面压...
徐逸钧毛军逵刘亚非刘方圆徐瑞
冷却空气管供气腔脉冲射流流动响应特性实验研究
2021年
为了探究脉冲射流经航空发动机主动控制系统中冷却空气管内的流动响应规律,对单排40个出流孔的冷却空气管内的脉冲射流流动响应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同时,引入了响应时间、迟滞时间和出流速度系数三个评价参数,对脉冲射流在冷却空气管内的响应特性进行定量分析。实验重点分析了脉冲频率f (1~20Hz)、进口雷诺数Re (5×10^(3)~2×10^(4))等参数变化对流动响应特性带来的影响。研究发现,在一个脉冲周期内,冷却空气管出流速度的响应时间和迟滞时间沿程逐渐增加,出流速度系数沿程变化不大。在实验参数范围内,f和Re增大,冷却空气管出流响应时间、迟滞时间所占脉冲周期的比例和出流速度系数逐渐增大。f,Re越大,冷却空气管内压力越大,流容越小。
徐启明毛军逵刘方圆刘方圆蔡可信杨悦何辉
关键词: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脉冲射流响应特性
一种用于主动间隙控制的脉冲射流换热系统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主动间隙控制的脉冲射流强化换热系统,包括脉冲信号发生器、电磁阀和冷却管,所述电磁阀设置于冷却管进气端,所述脉冲信号发生器能够产生脉冲信号并基于脉冲信号控制电磁阀的开闭,所述冷却管上设置有朝向机匣靶面的...
刘方圆毛军逵徐启明
文献传递
一种航空发动机涡轮主动间隙控制机匣模型验证实验台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航空发动机涡轮主动间隙控制机匣模型验证实验台,包含供气模块、热环境模拟模块、测量模块和可控热变形机匣模型实验件,其中,供气模块用于提供可控热变形机匣模型实验件外表面冷却气体,以模拟ACC系统中机匣外表面压...
徐逸钧毛军逵刘亚非刘方圆徐瑞
文献传递
基于连续激光多角度散射测量的球形颗粒分形聚集特征参数的反演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连续激光多角度散射测量的球形颗粒分形聚集特征参数的反演方法,旨在获得一种测量悬浮球形颗粒分形聚集特征参数的方法。实验中用连续激光照射颗粒系一侧表面,用探测器测量颗粒系另一侧多角度散射测量信号,同时用粒度...
贺振宗毛军逵韩省思刘方圆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