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彪
- 作品数:632 被引量:12,839H指数:65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 “撤庙赶和尚”才能建设创新型国家
- 2012年
- “顶层设计”设计不出企业家精神,也设计不出科学家的发现和创造,却能设计出孕育他们的文化、环境和制度。
行政体制对创新活动有多大影响,如何通过同家行政机构改革和行政环境的优化来推动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是中国在下一轮改革中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竞争、习惯和政府:影响创新活动的主要变量
从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观点看,创新受竞争力量的驱使,同时又是企业强化竞争能力、追逐超额利润的武器和手段。在竞争性市场中,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政府是市场秩序的维护者,创新跟政府并没有直接关系,政府通常根本没有必要介入企业的创新活动;即使有介入的必要,也只能是市场调节失败的领域。
- 刘志彪
- 关键词:创新型国家新古典主义经济学行政机构改革和尚行政环境
- 民企参与“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成效、问题和对策被引量:4
- 2020年
- 深入分析民企参与“一带一路”新全球化高质量发展,着重揭示近几年来我国民企参与“一带一路”新全球化高质量发展的显著成效和启示:拥有巨大成长机遇和全新增长点;创新发展充分发挥双向特长;充分发挥基建承包和运营优势;投资和贸易构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坚持本土化生产经营实现全局性和高质量“走进去”;配合国有企业发挥战略发展和全球市场竞争主体重要作用;发挥国家战略引领作用;提升消费水平和内需市场“全球化”水平;资金支持体系趋于健全。同时,深入剖析了“一带一路”新全球化高质量发展存在的危机风险和主要问题,对民企参与的“一带一路”新全球化高质量发展提出了七个方面24条务实性的对策建议。
- 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江苏省民营经济研究会课题组许仲梓顾万峰刘志彪刘志彪吴跃农
- 关键词:民营企业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
- 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理论与政策取向——为“十一五”规划而作被引量:6
- 2005年
- 产业结构调整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换的主要手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业结构调整要在市场机制的基础上以服从市场规律的方式进行。本文在总结我国各地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经验的基础上,对影响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理论和政策发表了若干独立的见解,试图为正在制定和决策中的"十一五"计划提供某些方面的智力支持。
- 刘志彪
- 关键词:经济增长方式智力支持
- 省际竞争、制度改进与江苏民营经济发展被引量:12
- 2005年
- 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的轨迹具有强烈的路径依赖特征。其中,省际竞争的外力驱动和存量改制的内生驱动,是决定江苏民营经济发展特征的两大重要因素。在1997年之前,江苏民营经济发展因受制于宏观政策因素,走过了一条完全有别于浙江和广东的道路。1997—2004年的政策创新,则主要是模仿性的制度改进型发展。
- 刘志彪
- 关键词:江苏民营经济
- 全球价值链与全球城市网络的交融——发展中国家的视角被引量:17
- 2017年
- 本文首先对全球价值链理论关于产业升级乐观论和悲观论的两种前景进行了回顾,并着重从空间关联维度剖析了该理论的不足。其次,本文对全球城市网络理论的命令控制和联系服务的两个分支进行了梳理,并侧重从产业关联维度挖掘了该理论的缺陷。在此基础上,本文梳理了全球价值链理论和全球城市网络理论的交叉融合,并从发展中国家的现实状况和升级使命审视了两种理论在交融过程中所忽视的问题。本文最后指出,突破两种理论关于升级路径探究相对单一的不足后,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构建国内价值链和国内城市网络、发展先进生产者服务业来推进产城互动、协同升级。
- 张少军刘志彪
- 关键词:全球价值链
- 现代产业经济学系列讲座(九)垂直约束被引量:3
- 2004年
- 垂直一体化、垂直约束和依赖市场交易的选择,是企业的基本战略决策,它既会影响企业及其相关企业随后的定价与营销行为,又会影响企业成长的方式。相对于垂直一体化,垂直约束是指处于市场不同阶段经营的企业之间的交易,通过签订复杂的、长期的、具有约束力的合约进行,
- 刘志彪石奇
- 关键词:企业交易
- 制度扭曲与中国本土企业的出口扩张被引量:124
- 2008年
- 本文将社会信用体系缺失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缺位的制度层面因素引入Melitz以及G-H-S模型,构建了一个转型背景下发展中国家的开放经济模型。文章证明了中国社会信用体系缺失导致技术能力较低(规模较小)企业偏好于代工或贴牌方式的出口加工贸易,而使技术能力较强(规模较大)企业倾向于选择自主构建品牌并将产品销售国内或国外市场。而且,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缺位条件下,更多相对低技术能力企业"挤入"到代工或贴牌的出口加工贸易生产;相反,从事构建自主品牌且产品销售于国内市场的高技术能力企业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甚至在某些极端情形下这类企业被完全挤出市场。这似乎说明转型背景下某些"特殊"制度层面因素是导致中国本土企业出口扩张的重要内生激励因素之一。
- 张杰刘志彪张少军
- 关键词:转型经济
- 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理论辨析与实践探索
- 2024年
- 新质生产力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发展,为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加快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科学指引。本文重点从理论角度辨析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若干关键性问题,试图廓清当前社会各界对新质生产力的一系列认识误区。新质生产力是以智能技术尤其是“算力”为代表的新型生产力,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互为前提、互为补充。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产业基础,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发展过程则是对产业体系的重塑。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意味着经济战线干、其他战线看,也不等同于先进地区干、落后地区看,在方法上要选择对产业的智改、数转、网联的联合行动。基于我国政府主导发展型体制的特征,在发展新质生产力过程中还要预防可能出现的一些不良现象与问题,如针对新质生产力的“新瓶装旧酒”、一哄而上、泡沫化以及新一轮产能过剩等。
- 刘志彪凌永辉孙瑞东
- 关键词:产业政策
- 建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被引量:27
- 2019年
- '胡焕庸线'长期稳定的事实说明它是约束中国区域联动、协调发展的基本问题。以交通、人口—产业集聚和信息化突破地理本性的约束,是破解'胡焕庸线'、建设现代化区域体系的主要思路。当前中国北方地区'铁锈化'现象蔓延的趋势,有体制转轨和经济开放方面的特殊原因。尤其是东北地区工业文明衰退的现象,与沿海地区率先嵌入全球价值链、实施两头在外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快速地打断了东北地区与沿海地区国内价值链的循环联系有直接关系的问题。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联动、协调发展新机制,需要破除长期存在的'行政区经济'现象,构建'中心城市——城市群——经济带(经济区)'的空间布局结构,调整产业政策的行使方法。
- 刘志彪
- 关键词:行政区经济
- “十二五”时期“两个率先”:新特点新内涵新标准
- 2011年
- “两个率先”已经横跨了两个五年计划。总的来说,在“十五”时期和“十一五”时期,“两个率先”的重点是不一样的。“十五”时期江苏的“两个率先”,主要是推进改革开放和发展外向型经济,而“十一五”时期的“两个率先”,则主要是初步探索科学发展的路径和机制。
- 刘志彪
- 关键词:外向型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