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建华

作品数:27 被引量:554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震科学联合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7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2篇地震
  • 9篇地震层析
  • 6篇层析成像
  • 5篇地震层析成像
  • 5篇造山带
  • 5篇尾波
  • 4篇山带
  • 4篇深部
  • 4篇LG尾波
  • 4篇Q
  • 3篇地震层析成象
  • 3篇地质
  • 3篇地幔
  • 3篇岩石
  • 3篇上地幔
  • 3篇盆地
  • 3篇秦岭造山带
  • 3篇层析成象
  • 3篇成象
  • 2篇地震波

机构

  • 27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多伦多大学
  • 1篇国家地震局
  • 1篇中国科学院地...
  • 1篇江苏省工程物...

作者

  • 27篇刘建华
  • 17篇刘福田
  • 11篇吴华
  • 5篇何建坤
  • 5篇孙若昧
  • 3篇李强
  • 3篇胥颐
  • 3篇胡戈
  • 2篇杨新社
  • 2篇王谦身
  • 1篇邵安民
  • 1篇赵永贵
  • 1篇曲克信
  • 1篇王凤霞
  • 1篇李国华
  • 1篇陈辉
  • 1篇刘建生
  • 1篇吴丹

传媒

  • 8篇地球物理学报
  • 3篇1997年中...
  • 2篇1991年中...
  • 1篇地震地质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地质科学
  • 1篇科技导报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江苏地质
  • 1篇地质科技情报
  • 1篇1994年中...
  • 1篇1990年中...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年份

  • 1篇2000
  • 2篇1999
  • 4篇1998
  • 3篇1997
  • 2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94
  • 1篇1993
  • 2篇1992
  • 4篇1991
  • 2篇1990
  • 4篇1989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华南及其东南海域软流层结构特征
<正>华南及其东南海域地处菲律宾海板块与欧亚板块的边界地带,上新世末至更新世菲律宾海板块与欧亚板块在台湾东侧发生碰撞,它东北的俯冲带始于更新世。板块间的碰撞和俯冲造成岩石层以至软流层的运动和变形,它不仅存在于边界地带的很...
吴华刘建华
文献传递
重力层析成像及其在中国大陆的应用
<正>本文据已获得的中国大陆及其毗邻地区的三维地震波速的层析成像结果,通过速度与密度的相关关系,转换得到该区的三维密度结构,计算并导得重力异常的层析成像。给出了不同深度的分层的重力异常分布图像和不同分层叠加的重力异常分布...
王谦身杨新社吴华刘建华
文献传递
秦岭─大别造山带及其南北缘地震层析成像被引量:59
1995年
利用秦岭─大别造山带及其毗邻地区310个地震台站记录到的区域地震23600条P波到时数据,重建了该区地壳和上地幔三维速度图像。结果表明:1.秦岭─大别造山带及其毗邻地区地壳和上地幔存在显著的横向不均匀性,直至110km深度处依然明显。2.地壳上部的速度图像与地表地质构造密切相关:造山带隆起区显著高速;盆地及坳陷区明显低速。由速度鲜明对比勾勒出的秦岭─大别造山带南界基本上位于扬子北缘主边断裂带上。3.中地壳的速度图像表明,造山带内部的一些低速区对应于一些大型推覆构造。4.40+0km深度处的速度图像反映了该区莫霍界面深度的起伏。大致以107°E为界,以东地区地壳厚度小于40km,以西地区大于40km,且呈现出往西地壳逐渐加厚的趋势。5.位于滦川、商县、丹凤的北秦岭构造带,上地幔顶部出现低速异常,异常速度值约为7.39—7.55km/s。结合地球物理测深的结果,可能是由下地壳、上地幔顶部的热过程所致。
刘建华刘福田孙若昧吴华吴丹
关键词:地震层析成像秦岭-大别造山带推覆构造
单台Lg尾波Q_Lg^c的测量研究被引量:28
1999年
将单台记录叠加频谱比法(简称SSR法)应用于震中距小于500km的区域地震Lg尾波为lHz下的值,n是与频率f有关的指数)的提取之中·为了检验方法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我们选用两组发生在不同地区的地震记录.一组是1989-10-18大同主震(ML=5.9)的15个余震,北京遥测地震台网记录到的信噪比较高的Lg尾波序列。另一组是秦岭造山带数字流动地震观测台网记录到的1995年甘肃平凉两次地震信噪比较高的Lg尾波序列.每一组地震的震源参数基本相同,即它们到某一特定台站的路径几乎相同,得到的 可以认为是不受震源影响的地震一台站路径上的平均衰减效应·两区域 的测量结果表明:(1)尽管两个地震观测台网所用观测仪器不同,每个台站的观测条件不同,所记录的地震也不尽相同,但对Q_0和,的拟合结果线性程度都比较高,说明SSR法是稳定的;(2)同一震群的不同地震到某一特定台站测得的结果基本一致,即Q_0值及其平均值大都在其标准差范围之内,说明SSR法是可靠的。(3)对同一地震不同方位各台站的Lg尾波测量结果可以看出,穿过不同构造区的Q_0值存在明显差异,如果这些差异可以看作是构造上横向差异的表现,那么,如果选择方位分布好的一定数量的地震,而记录台站在研究区又具有合适分布,利用这些观测得到的?
刘建华刘福田王凤霞王依萍
关键词:LG尾波地震波
地震层析地质解释原理及其在滇西深部构造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41
1992年
本文首先简要地介绍了地震层析方法的原理,着重探讨了三维速度异常地质解释的几个基本问题,包括划分构造层的物理基础、确定分辨尺度的依据以及估计地质时限依据的岩石热力学过程。然后介绍了应用地震层析及地质解释方法研究滇西造山带的地壳、下岩石圈及软流圈构造所得到的主要结果,并与人工地震测深及大地电磁测深结果进行了比较。这一工作说明地震层析可以作为岩石圈与软流圈构造研究的一种有效手段,在造山带深部构造的研究中将发挥独特的作用。
赵永贵钟大赍刘建华吴华刘福田
关键词:地震层析地质滇西深部构造
用于速度图象重建的层析成象法被引量:93
1989年
本文提出了一种用于速度图象重建的层析成象法。特别注意到地震学上的ST与医学上的CT的不尽相同之处,并处理了由此引起的困难。与速度图象重建有关的正问题的分析表明,不同频率范围的资料其分辨能力是不同的,因此,区域地震与远震资料的解释应予注意。本文有关速度图象重建的讨论不仅涉及到与成象方法有关的反演理论和方法,还给出了进行数值计算的内存量和运算量的分析。关于重建图象的质量评价,还给出了反演解的可靠性分析,为分辨特性的描述提供了一种既简便又形象直观的方案。 本文的方法与现行主要方法的比较表明:1.本文的方法允许存在速度间断面,有利于揭示不同构造区域的地壳厚度的差异;2.在常用的方法中,作为正问题假定的常速度块同反演结果解释时非常速度块之间不协调。由于我们把给定网格点的速度值的插值函数作为速度的空间函数,这一困难已被解决;3.相对于Aki等的一般方法,本文的内存量节省约一个量级、运算量减少约一半;4.相对于ART类方法本身不能给出成象结果的可靠性分析,本文的方法则具有显著的优点。 作者在分析了天然地震资料的状况之后相信,对充分利用我国地震台网的现有观测资料,本文的方法是有效的。
刘福田李强吴华胡戈刘建华
关键词:速度图象地震
中国南北带地壳和上地幔的三维速度图象被引量:103
1989年
本文采用作者提出的地震层析成象法得到了中国南北带地壳和上地幔的三维速度图象。通过误差和分辨分析,以及同爆炸地震测深剖面的比较,证明了成象结果的可靠性。 成象结果表明:1.南北带的地壳和上地幔存在显著的横向不均匀性,深达450km这种不均匀性还依然存在;2.地壳上部的速度图象与地表的已知地质特征明显相关:四川盆地显著低速,康滇地轴显著高速;3.中地壳在很大范围内存在低速层,其最低速度值达5.60km/s;4.在25°N—38°N和100.0°E—103.2°E的长条带内,上地幔顶部出现低速异常,异常速度值约为7.49km/s。 成象结果还清晰地勾划了各块体间的焊接边界。120km深度的速度图象表明,扬子准地台自秦岭以南以龙门—大巴和盐源—丽江台缘褶带为其西部边界;西南以哀劳山褶皱带为界;东南则以右江褶皱带内的南盘江为界。 统计表明,地震活动与南北带的速度结构相关:从20km以上的速度图象发现,大地震大都发生在高速和低速间的过渡条带上。据20^(+°)和50^(+°)km深度的速度图象发现,7级以上的强震震中在这些深度上的投影几乎都分布在低速带及其边界上。 从层析图象中截出的丽江—者海速度纵剖面同爆炸地震同一剖面的比较表明,利用地震层析成象技术,用已有的天然地震资料可以重建出与爆炸地震所得结果有相似精度的?
刘建华刘福田吴华李强胡戈
关键词:地壳地幔
华南及其海域三维速度分布特征与岩石层结构被引量:56
1996年
利用华南(包括台湾省)及其邻近地区地震台网记录到的514个区域地震和716个远震事件的19777条P波到时数据,用地震层析反演方法重建了华南及其海域(18.0°-31.5°N,106.5°-130°E)的三维速度图像。结果表明:1.华南及其海域地壳和上地幔广泛存在显著的横向不均匀性,它不仅出现在海域和陆区不同构造之间,同时也出现在陆区不同构造单元之间及其内部.2.地壳上部速度图像呈现出陆区和海域的速度差异:海域表现为低速,陆区的大部分表现为高速,而地处陆缘海的长乐-南澳断裂带恰好对应于陆区高速和海域低速块体分界处。陆区的一些主要断裂带几乎都显示在速度梯度带上.3.110km深度处的速度图像表明,华南海域普遍显示低速;陆区除东南沿海褶皱系和华南褶皱系西部为低速外,均为高速.说明海域和陆内活动区在这一深度处已有软流层显示。4.研究区域内岩石层厚度变化显著,在陆区,扬子准地台与较为活动的褶皱系相比,具有较厚的岩石层。华南褶皱系内部岩石层厚度也十分不同,其东北部岩石层厚度大于西南部,说明华南褶皱系内部活动程度不同,东北部相对稳定,西南部较为活动。台湾以东沿大陆架、大陆坡岩石层逐渐抬升,至海洋下方变得很薄,软流层顶部?
刘建华吴华刘福田
关键词:海域CT成像岩石层结构地震勘探
中国大陆重力分层异常图及其地质意义——地震层析成象的验证与联合应用被引量:2
1992年
如何有效地验证应用地震层析成象方法得到的地壳、上地幔三维速度结构的可靠性和充分利用地震层析成象的结果,则是一个尚未很好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提出的重力分层异常图方法,既给出地球内部介质的分层重力效应,又对地震层析研究结果进行了有效地验证。本文用该方法对中国大陆的资料进行了相应的研究。
王谦身杨新社吴华刘建华
关键词:地震层析
北京地区Lg尾波Q值
<正>在大陆传播路径上观测到的Lg波往往伴随着持续时间很长的尾波。自Aki(1969)将地震尾波模拟成散射波这项具有开创性的工作以来,许多学者利用地震尾波研究大陆地壳地震波的衰减。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单台Lg尾波的分析有...
刘建华Kin-Yip Chun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