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家仁
- 作品数:22 被引量:161H指数:6
- 供职机构: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社会发展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历史地理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贵州峨眉山玄武岩喷发期的岩相古地理研究被引量:83
- 2003年
- 贵州峨眉山玄武岩喷发 ,从动态的角度可以分为茅口期晚期和龙潭期 (吴家坪期 ) ,龙潭期又可分为三个喷发旋回 ,对应于四个不同的岩相古地理环境 ,体现了东吴运动在造成贵州地区地壳抬升、下沉和接受最大海侵之后 ,又上升、拉张、沉陷带发生地裂 (又称峨眉地裂 )以及地幔物质喷溢等地质活动 ,具间歇性和多旋回性的特点。本文从研究海陆变迁入手 ,揭示峨眉山玄武岩喷发与沉积作用的内在联系 ,进而探讨其与金、锑等矿产的成因联系 ,提出该期各相区与成矿区的形成模式。通过对贵州峨眉山玄武岩不同喷发期岩相古地理的研究可以看出 ,茅口期晚期和龙潭期早期海域的沉积韵律和相带展布格局与玄武岩喷发的间歇性和多旋回性特征完全一致。玄武岩的喷发为成矿提供了物质基础 ,玄武岩喷发的间歇期又为沉积矿产的富集提供了机遇。这种岩浆期后气液以富硅和二氧化碳为特征的玄武岩 ,本身富含铁、锰、铜、铅、锌、锑、砷、汞、金、银、氟、磷以及一些稀散和放射性元素等成矿组分。在喷发过程中 ,气液成分有一定变化 ,各阶段和离岩浆的远近距离不同以及喷发性质和环境差异 ,形成了火山气液矿床、火山沉积矿床和沉积矿床的不同成矿带。
- 陈文一刘家仁王中刚郑启钤
- 关键词:岩相古地理玄武岩成矿规律沉积矿床
- 关于地质力学发展方向的思考
- 2018年
- 顾名思义,地质力学应当是力学的一个分支,目的是解决地质学中的力学问题,属于应用力学的范畴。从地质学的角度看,它应当是地质学研究的一种工具、手段和一条途径,应当作为地质学发展的强力推进器,全面服务于地质学的发展。把地质力学视为地质学的一个分支、部门,甚至仅仅是一个大地构造学派,看小了这一门学科。
- 刘家仁
- 关键词:地质力学
- 贵州地震时空分布规律探析被引量:10
- 2011年
- 如果以垭都—紫云—罗甸断裂带北东侧为界将贵州省分为A、B两个区域,则:①地震在A区分布较为密集,而在B区分布较为稀散。单位国土面积上释放的地震能量,前者比后者要大一个数量级,反映两者在力学性质上存在较大差异。②A区地震释放能量在深度约5.5km处突然出现一个高达2个数量级的跃升,在深度约7 km处回落到接近跃升前的位置,而后又逐渐下降,反映该区域5.5~7 km深度地层的力学强度较低。③贵州地震释放能量总体似乎呈周期性变化,变化周期在11~15年间变动。A、B两区域地震释放能量的高峰年有此消彼长的现象,即A区出现地震活动高峰时,B区相对比较平静;而B区出现地震活动高峰时,A区相对比较平静。
- 刘家仁王尚彦刘宇
- 关键词:地震
- 谌湛溪先生生平考证三则被引量:1
- 2008年
- 本文考证确定:谌湛溪先生于1904年至1908年就学于京师大学堂,1910年至1917年留学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为第二批70名庚款留美学生之一;谌湛溪先生没有担任过清朝的矿务大臣;谌湛溪先生曾参加了中国科学社和中华国民中央研究院的筹建。
- 刘家仁陈履安
- 关键词:中国科学社
- 试论人工影响地质作用技术
- 人工影响地质作用技术具有古老的开发应用历史和广阔发展前景,但却是一个被地质学忽视的领域,应当引起地质工作者的重视。本文拟就开发与发展人工影响地质作用技术的有关问题展开讨论。
- 刘家仁
- 关键词:地质学地质作用
- 文献传递
- 爱国进步楷模为学做人典范——纪念丁道衡先生逝世50周年被引量:2
- 2005年
- 缅怀了著名地质学家丁道衡先生在爱国奉献、参政议政、地质找矿、科技著述、兴办教育、教书育人、统一战线等方面的业绩,以及他的高尚人格和精神风貌。
- 刘家仁陈履安
- 关键词:逝世典范做人为学楷模
- 试论人工影响地质作用技术
- 2008年
- 人工影响地质作用技术具有古老的开发应用历史和广阔发展前景,但却是一个被地质学忽视的领域,应当引起地质工作者的重视。人工影响水的地质作用技术和人工影响重力地质作用技术,是最古老且至今仍在焕发青春的人工影响地质作用技术,在治理水害、防治水土流失、防治重力地质灾害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人工影响风的地质作用技术、人工影响风化地质作用技术、人工影响生物地质作用技术正在兴起;人工影响地震作用技术、人工影响天体地质作用技术的开发应当提上议事日程。人工影响地质作用技术的基础是由众多非地质行业奠定的,人工影响地质作用技术的应用涉及到众多行业,地质工作者应与相关行业进行沟通,建立密切联系,推进人工影响地质作用技术的开发、提高和应用普及。
- 刘家仁
- 内力线定性描绘应力场方法及其在地质构造研究中的应用
- 2002年
- 为了简化地质构造力学分析 ,本文探讨了用内力线来描绘应力场的方法。仿照用磁力线描绘磁场的做法 ,约定以从外力作用点、支承点等处发出的一族主应力迹线为代表内力传递路径的“内力线” ,根据弹性理论绘制了部分简单应力场的内力线图 ,阐述了以简单应力场内力线图为基础绘制复杂应力场内力线图并对之进行分析的方法。同时 ,文中还对这一方法在山字型构造体系和断裂等板内构造应力场分析、隐伏或未知构造及地质体的推测。
- 刘家仁
- 关键词:地质构造研究
- 爱国进步楷模 为学做人典范——纪念丁道衡先生逝世50周年
- 2005年
- 2005年2月21日,是著名地质学家丁道衡先生逝世50周年纪念日。虽然先生离开我们已经半个世纪了,但是,他的人格风范一直为后学所景仰;他的创业精神一直鼓舞着地学界同仁;他所创造的业绩为国家带来了大量物质财富,一直在造福后代子孙;还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精神财富。丁道衡先生是爱国战士,民主先锋,学术精英,业界楷模。
- 陈履安刘家仁
- 关键词:建国后系主任白云鄂博铁矿地质学家
- 人为地质作用对中国西南地区石漠化的影响被引量:6
- 2008年
- 中国西南地区碳酸盐岩分布广泛,石漠化面积很大,严重影响该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已有研究成果认为石漠化的形成因素主要是人类活动和地质背景。本文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探讨了石漠化的成因,提出导致我国西南地区土地石漠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的地质效应——人为地质作用,特别是其中的人力剥蚀作用和人力诱导地质作用。露天采掘等人类活动产生人为剥蚀作用可直接制造"人造荒漠",这种成因的石漠化土地面积约占10.7%;绝大部分的土地石漠化是由乱垦乱牧、乱砍滥伐、粗放耕作等不科学的土地利用活动所产生的人力诱导地质作用造成的;工业生产中的"三废"排放,过量采取地下水和采矿活动导致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也会产生人力诱导地质作用,造成土地石漠化。
- 刘家仁王尚彦况顺达郑伟王明章张权利
- 关键词:石漠化人为地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