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奇玉

作品数:10 被引量:12H指数:1
供职机构: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心动过速
  • 3篇室性
  • 3篇消融
  • 3篇消融术
  • 2篇电图
  • 2篇心电
  • 2篇心电图
  • 2篇心脏
  • 2篇心脏病
  • 2篇阵发
  • 2篇阵发性
  • 2篇阵发性室上性
  • 2篇阵发性室上性...
  • 2篇射频
  • 2篇射频消融
  • 2篇室上性
  • 2篇室上性心动过...
  • 2篇室性心动过速
  • 2篇发性室上性心...
  • 1篇电生理

机构

  • 10篇川北医学院附...

作者

  • 10篇刘奇玉
  • 9篇罗勇
  • 7篇向江
  • 7篇高兴玉
  • 3篇邓进
  • 3篇刘小华
  • 2篇陈丽
  • 1篇张敏惠
  • 1篇顾鹏
  • 1篇吕湛
  • 1篇葛颖
  • 1篇舒晓红
  • 1篇张俊

传媒

  • 8篇川北医学院学...
  • 1篇高血压杂志
  • 1篇中国心脏起搏...

年份

  • 1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 2篇1998
  • 2篇1997
  • 3篇1996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食道心房调搏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1999年
本文采用经食道心房调搏(TEAP)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33例,其中21例经超速抑制法终止,有效率为636%,其余12例用短阵猝发脉冲法全部终止,有效率为100%。有31例直接转为窦性,另2例先转为房颤,后恢复为窦性。
罗勇刘小华向江刘奇玉
关键词:心房调搏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38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入院时QT离散度观察
1996年
本文观察了38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入院时QT离散度的变化情况,发现AMIQT离散度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并探讨了与室性心律失常、梗塞部位,梗塞范围的关系。
刘奇玉罗勇舒晓红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塞QT离散度室性心律失常
经皮穿刺球囊二尖瓣成形术(附20例临床观察)
1997年
经皮穿刺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20例,结果显示,左房平均压明显降低,术前277Kpa±081Kpa,术后199Kpa±0.66Kpa,P<005;二尖瓣口面积明显增大,术前135cm2±0.19cm2,术后215cm2±0.15cm2,P<001,心功能明显改善,临床疗效显著。
向江高兴玉罗勇刘奇玉张敏惠顾鹏曹孔廷
关键词:PBMV二尖瓣成形术风湿性心脏病内科
踏车运动试验ST/HR斜率对冠心病诊断价值的探讨
1998年
ST/HR斜率是近年提出的诊断冠心病的一项新指标。本文总结96例亚极量踏车运动试验,其中冠心病心绞痛组50例,正常对照组46例,结果冠心病心绞痛组阳性40例,阴性10例,正常对照组阳性3例,阴性43例。ST/HR斜率分别为418±277,043±073。ST/HR斜率对冠心病诊断的敏感性80%,特异性93%。两组间阳性率及斜率值均有非常显著差别(P<005)。
刘小华刘奇玉高兴玉
关键词:ST/HR斜率冠心病踏车运动
原发性高血压的自主神经功能研究被引量:10
1998年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的自主神经功能变化情况。方法采用计算机化心动周期信号混沌分析系统,对44例原发性高血压的自主神经功能变化进行了分析,比较了原发性高血压Ⅰ、Ⅱ、Ⅲ期的混沌特征参数及功率谱参数的变化情况。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普遍存在自主神经功能损害,以交感活性增加,迷走活性降低为主,各期高血压自主神经功能损害发生率相近,但Ⅱ、Ⅲ期高血压的损害程度重于Ⅰ期高血压。结论自主神经功能的损害在高血压初期就已存在,并随病情的进展而加重。
罗勇高兴玉陈丽向江葛颖张俊刘奇玉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自主神经功能
体表心电图与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起源点的关系探讨
1997年
本文对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体表心电图及电轴改变与电生理检查及经射频消融术证实的起源点之间关系进行对照,发现心动过速呈左束支阻滞图形,Ⅱ、Ⅲ、avF(或Ⅱ、avF)主波向上,起源点在右室流出道,起源点与心动过速时额面QKS电轴无关;心动过速呈右束支阻滞图形,起源点与心动过速额面QRS电轴关系密切,电轴左偏起源点在左室间隔,电轴右偏起源点在左室侧壁。
向江高兴玉罗勇刘奇玉邓进
关键词:心动过速室性消融术心电图
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2000年
本文总结了 6 4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治疗 ,其中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AVRT) 4 4例 ,包括左前侧壁旁路 13例 ,左侧游离壁旁路 15例 ,左后侧壁旁路 2例 ,左后间隔旁路 8例。右后间隔旁路 4例 ,右后壁旁路 2例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 2 0例 ;既有旁路 ,又有双径路 1例 ;两条旁路 1例。以导管射频消融阻断旁路及改良房室结构 ,成功率98 4% ,1例出现Ⅲ°房室传导阻滞 ,1例复发 ,再次射频消融后治愈。
罗勇高兴玉向江刘奇玉邓进
关键词: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术疗效
室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体会
1996年
1995年我院对2例室性心动过速的患者进行了射频消融治疗,1例为左室特发性室速;1例为扩心病并发右室流出道室速。我们均用心内膜起搏标测法,以起搏心电图与室速发作时体表12个导联心电图完全相同处为消融靶点。1例一次消融成功,另1例三次消融成功,已随访一半,未见复发。笔者初步体会到,室速消融以起搏标测法为好,简单、安全、易掌握,不冒改变血流动力学的危险,适用于刚开展射频消融术的医院。
高兴玉向江罗勇刘奇玉邓进
关键词:心动过速室性消融术射频
非器质性心脏病的房室传导裂隙现象分析被引量:1
2001年
了解非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在作食管电生理检查时裂隙现象发生的情况及类型 ,并观察药物及不同刺激方式对裂隙现象的影响。对在我院作食管电生理检查的 2 2 0例患者 ,先采用S1S2 法 ,每次递减 10ms进行反扫 ,直至S1S2 间期小于 2 0 0ms ,并且连续 3次以上的早搏刺激无下传 ;其中 6 2例患者同时作了S1S2 与S1S2 S3 法检查 ,2 6例用异丙肾上腺素前后行早搏刺激 ,观察裂隙现象的发生情况。 2 2 0例患者中 6 9例患者出现裂隙现象 ,总共 83例次 ,8例有双裂隙 ,裂隙带时限 45 .3± 32 .1(10~ 12 0 )ms;裂隙类型有房室结及结下组织形成的裂隙 42例次、房室结与束支形成的裂隙 2 8例次、束支裂隙 11例次、旁道裂隙 2例 ;房室结双径路的裂隙现象发生率高于其他患者 ;S1S2 法的裂隙现象发生率高于S1S2 S3 法 ;用异丙肾上腺素后的裂隙现象发生率高于用药前。裂隙现象是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作食管电生理检查时常见的电生理现象 ,它的发生与激动传导径路、早搏刺激的方式和用药有关。
罗勇高兴玉刘小华向江陈丽刘奇玉
关键词:非器质性心脏病裂隙现象电生理房室传导心电图
老年性退行性心瓣膜病(附22例分析)
1996年
本文报告22例老年性退行性心瓣膜病,探讨了该病的发病年龄,瓣膜受累情况,合并症以及瓣膜病变与心功能、心律失常的关系,并就该病的诊断与治疗进行了讨论。
罗勇吕湛刘奇玉
关键词: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超声心动图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