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伟
- 作品数:15 被引量:24H指数:3
- 供职机构:安徽财经大学文学与艺术传媒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更多>>
- 立身画外 存心画中——谈《林泉高致》中的“养”被引量:1
- 2012年
- 通过对《林泉高致》的研究,论述郭熙关于山水画创作重要的美学命题"养",包括创作之前养"饱游饫看"的学识,创作之日养"宽快悦适"的心境,创作之时养"注精专神"的态度。它既是画家能否创作出优秀作品的关键性因素,实质上也体现着绘画创作的全过程。
- 刘伟
- 关键词:林泉高致学识心境
- 民间艺术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功能
- 2013年
- 民间艺术是农耕文明的产物,彰显农民的价值观和审美情趣,是农民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形式。若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要求,科学利用农村民间艺术资源,发挥民间艺术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功能优势,积极开展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对于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乡风文明的重塑,农民精神文化需求的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提高发挥着客观功效,也是有效地传承和保护本土民间艺术并形成民间艺术"文化自觉"的重要举措。
- 刘伟
- 关键词:民间艺术新农村文化建设
- 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中外美术史教学现状与反思被引量:1
- 2008年
- 中外美术史作为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记录各个历史时期重要的美术遗存,阐述历史上各个时期经典美术风格和重要美术流派的艺术特色及其形成变化规律.因此,艺术设计专业学习中外美术史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而且能为学生的艺术实践与创作服务.针对目前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领域存在理论教师不足,教学方法陈旧,学生厌学等现状,本文将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整合美术史课程内容三个方面提出反思.
- 刘伟
- 关键词:艺术设计美术史教学
- “物语”:对综合材料绘画“物性”的阐释被引量:2
- 2017年
- “物性”(Objecthood)即物之本质属性,这个概念本属于科学的范畴,引入到艺术创作中,材料“物性”问题衍生出双重意义:一是材料作为一种事物自身区别其他事物“是其所是”的本质属性;二是材料作为一种事物承载创作主体的意图、参与艺术创造并在目的达成之时“如其所是”的存在方式。海德格尔说:“一切存在者都是‘物’。”
- 刘伟
- 关键词:物性绘画艺术创作是其所是
- 论“非遗”语境中民俗博物馆的文化特征
- 2016年
- 随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的深入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博物馆化保护是一种新的发展趋势。论述了民俗博物馆所具有的地域性、风俗性、传承性、审美娱乐性的文化特征,为民俗博物馆建设和更好地发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收藏保护、传承发展的功能提供了理论支撑。
- 刘伟
-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博物馆文化特征
- 在“变与不变”中前行——对设计色彩教学的几点思考
- 2012年
- 设计色彩作为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对培养设计人才起着重要的作用。笔者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从两个方面探讨如何进行设计色彩教学,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一是"变",即教学内容变"由技入道"为"由思入道",教学方法变单一的"写生"为创造性"课题式",教学评价变只看"结果"为"过程"与"结果"并重;二是"不变",即遵循色彩的科学性、色彩的艺术性和循序渐进的教育原则。
- 刘伟
- 关键词:教学
- 厚民风 成教化——安徽灵璧钟馗画寓意探究被引量:2
- 2009年
- 灵璧钟馗画得益于吴道子粉本,扎根于民间,寄情于民俗。经过众多民间艺人的摹写与创新,现已形成灵璧钟馗画特有的"土而不陋,俗不伤雅"的艺术风格。特别是其通过谐音、比喻、象征的寓意手法,使灵璧钟馗画成为民间迎福避邪的护身符,讽刺时弊的承载体满藏深意,耐人寻味。
- 刘伟
- 关键词:民风教化民间艺人艺术风格耐人寻味
- 从《林泉高致》管窥郭熙的山水画创作理念被引量:2
- 2007年
- 《林泉高致》是中国绘画史上一部系统完整的山水画论。郭熙把山水画的功能归结为"快人意,获我心",使其回复审美价值。他提出画家要"身即山川而取之"、"饱游饫看"的理念,进一步强调了生活经验和审美观照对艺术创作的重要性。他提出的"三远法",与西方空间透视理论有某些相似,又发扬了中国传统绘画远近法的灵活特点。
- 刘伟
- 关键词:山水画《林泉高致》
- 基于安徽地域文化应用的动漫产业发展策略研究——以灵璧钟馗画为例被引量:3
- 2016年
- 安徽利用地域文化资源开发动漫产业,为铸造地域文化品牌开创了新的思路。钟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组成部分,抓住钟馗文化与动漫产业的契合点,挖掘灵璧钟馗画的内涵,提炼其视觉元素,并将其运用到动漫产业创意研发中去,有利于灵璧钟馗画的传承与创新,成为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助推器。
- 刘伟
- 关键词:地域文化动漫产业
- 澄怀格物 物我交融——论《林泉高致》中“观”的艺术被引量:1
- 2015年
- 北宋著名画家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提出"身即山川而取之"的审美观照理论。详细论述了画家创作之前观物即景的方式。强调画家要具有"林泉之心"的审美态度,体验物之内在生命的精神。通过"远望"、"近取"、"步步移、面面观"以及"饱游饫看",格物致知。同时又有情感的投射,使自然景物客观显现与主观内在情感浑然一体,达到"物我交融"的观景情怀。郭熙的观物即景理论既有客观分析又有主观感受,既是理性又是感性,在不即不离的审美观照中客观景物被拟人化,成为抒发人情感意志的精神载体。这不仅是艺术创作的前期准备,更是优秀艺术家所应具备的理论根基。
- 刘伟
- 关键词:林泉高致物我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