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二永

作品数:11 被引量:46H指数:3
供职机构: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理学矿业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理学
  • 1篇矿业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数字高程
  • 2篇数字高程模型
  • 2篇共轭梯度
  • 2篇共轭梯度法
  • 2篇高程模型
  • 2篇FR共轭梯度...
  • 1篇多层感知器
  • 1篇有机质
  • 1篇神经网
  • 1篇神经网络
  • 1篇收敛性
  • 1篇数学模型
  • 1篇双线性
  • 1篇双线性插值
  • 1篇凸空间
  • 1篇土壤
  • 1篇土壤有机
  • 1篇土壤有机质
  • 1篇自燃
  • 1篇最短路

机构

  • 8篇中国矿业大学
  • 3篇福建农林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香港理工大学
  • 1篇江苏省资源环...

作者

  • 11篇刘二永
  • 3篇汪云甲
  • 2篇王斌
  • 1篇王志晓
  • 1篇余坤勇
  • 1篇刘健
  • 1篇耿乙文
  • 1篇史文中
  • 1篇盛耀彬
  • 1篇冯春贵
  • 1篇左明
  • 1篇丁曙光
  • 1篇魏利锋
  • 1篇顾强
  • 1篇魏利峰
  • 1篇徐青
  • 1篇何平
  • 1篇王斌

传媒

  • 1篇测绘通报
  • 1篇农业机械学报
  • 1篇计算机工程
  • 1篇矿业安全与环...
  • 1篇徐州师范大学...
  • 1篇运筹与管理
  • 1篇测绘与空间地...
  • 1篇测绘科学技术...
  • 1篇地球信息科学...
  • 1篇2004年全...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5
  • 1篇2004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环境因子和R-STPS的林地土壤有机质预测模型被引量:12
2015年
研究了基于环境因子和混合插值的林地土壤有机质预测模型。首先应用数字地形与遥感影像分析技术获取地形因子与遥感指数,然后分析土壤有机质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最后用环境因子对土壤有机质进行空间预测。针对回归克里格法(RK)需要计算半变异函数的缺陷,提出了一种空间插值方法,即回归-光滑薄板样条插值法(R-STPS)。将这2种插值方法用于顺昌县土壤有机质的空间预测。结果表明,RK与R-STPS的预测精度、计算效率、预测的研究区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布的总体趋势相近。R-STPS无需计算半变异函数,使用方便,因此更有优势。
刘二永刘健余坤勇何平赵振贺
关键词:林地土壤有机质环境因子
GIS中网络最短路径的不确定性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提出G IS中线段长度的误差模型,推导出网络最短路径的不确定性模型,据此模型可以求出最短路径的可信度和在给定的置信水平下的最短路径长度的置信区间。
刘二永汪云甲
关键词:GIS网络最短路径不确定性
基于双线性插值的DEM误差传播的3维可视化模型
2013年
基于柯西-施瓦茨不等式,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误差3维可视化方法,用于描述DEM双线性插值的误差传播。该模型给DEM用户提供了围绕量测DEM的一个置信空间,真实的DEM将以大于预定的置信水平包含在这个置信空间里。该模型可以使DEM用户直观地了解DEM双线性插值的误差传播情况,从而使对DEM适用性的决策更为准确。
刘二永
关键词:DEM双线性插值
多层感知器用于凸空间内部和外部两类问题的分类
感知器(perceptron)是由美国学者F.Rosen-blatt于1957年提出的,其目的是为了模拟人脑的感知和学习能力.感知器是最早提出的一种神经网络模型,是一个具有单层神经元的网络,网络的激活函数是线性阈值单元....
刘二永耿乙文魏利锋
关键词:多层感知器凸空间神经网络
文献传递
矸石山自燃的温度场模型被引量:15
2007年
尝试借鉴土壤的传热模型,建立煤矸石的温度场模型。该模型主要取决于煤矸石的温度变化,而温度的获得相对较容易。用温度场模型进行计算,可以得出结论:煤矸石最先发生自燃的点是在2m左右,并且能够大概预测出2m处升到临界温度的时间。得到的结论和实际的观测是吻合的,该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刘二永汪云甲顾强丁曙光盛耀彬
关键词:煤矸石自燃数学模型温度场
基于CUDA的IDW并行算法及其实验分析被引量:3
2011年
近些年来,空间数据获取技术得到了迅猛的提高,例如LIDAR,通常可以产生成千上万个点,这对计算机的处理能力提出了挑战。最近,图形处理器(GPU)的计算能力得到了巨大的提升,致使GPU的通用计算引起了关注。GPU是流处理器的集合,最近的设备的流处理器超过240个,浮点峰值比CPU快10多倍。在GPU上编程和编译的环境称计算统一设备架构(CUDA),它提供了可以简单生成并行代码的途径。基于CUDA的并行计算,在很多领域得到了应用,但是在空间插值方面应用较少。反距离权插值(IDW)算法,因容易计算,在空间插值中经常被使用。然而,当维数增加时,提升计算时间是紧要的,故本文提出CUDA的IDW并行算法。并在相同的条件下,对比CUDA和CPU的算法的运行时间,数值实验表明,CUDA算法的运行速度是CPU算法的6倍左右。
刘二永汪云甲
关键词:CUDACPU
一个基于集群的Web服务器负载平衡模型被引量:10
2005年
将集群思想应用到解决Web服务器的负载平衡问题,提出了基于集群的Web服务器负载平衡模型。重点介绍了负载探测的实现和负载平衡算法的设计。
魏利峰左明王志晓刘二永
关键词:集群技术WEB服务负载平衡
双参数精确罚函数求解约束优化问题的FR共轭梯度法
2008年
对于含约束不等式的最优化问题,给出一种双参数罚函数形式,提出了一个求解这种罚函数无约束优化问题的FR共轭梯度法,研究了它的收敛性.数值实验表明该算法是可行的.
刘二永王斌
关键词:精确罚函数FR共轭梯度法收敛性
基于双三次Hermite插值方法的DEM误差传播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针对由双三次Hermite插值所生成的DEM数据,提出了一种新的传播误差估计方法。传播误差估计模型所适用的空间对象包括:线、不规则三角网(TIN)和规则格网等DEM数据。基于统计学中的误差传播定律,推导出了由非线性插值方法所生成DEM的误差传播公式。最后,将由双三次Hermite插值方法所生成DEM的传播误差与先前研究中采用线性插值所生成DEM的传播误差进行对比分析,由此可以更加全面地掌握通过线性插值或者非线性插值方法所生成DEM的误差传播规律。该成果可用于指导对实际生产DEM产品过程中插值方法的选择。
史文中王斌刘二永徐青
关键词:数字高程模型
数字高程模型的随机误差模型
本文主要研究数字高程模型(DEM)的随机误差模型。广义的DEM包括线数据,因此本文首先研究空间线特征的随机误差模型。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1)构建方便GIS用户使用的空间线特征的误差度量。(2)采用两种方法来估计...
刘二永
关键词:数字高程模型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