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宇宁 作品数:35 被引量:41 H指数:4 供职机构: 沈阳爱尔眼科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LASIK手术治疗斜视矫正术后近视的临床观察 苏云 方学军 莫俊柏 冯宇宁 史天禹泪道塞在准分子激光手术后的早期应用 冯宇宁 苏云 莫俊柏 史天宇复合近视散光眼高阶像差特征的研究 目的:
通过对152眼复合近视散光患者的高阶像差的检测,探讨复合近视散光患者高阶像差的分布特征。能够为患者选择传统的LASIK(Laser in site kcratomileusis,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冯宇宁关键词:波前像差 屈光 近视 散光 文献传递 准分子激光双面式切削原位角膜磨镶术矫治超高度近视的临床研究 2007年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双面式(Both side)切削原位角膜磨镶术(excimer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es,LASIK)治疗超高度近视的可预测性、稳定性及安全性。方法对63例(121眼)超高度近视病人行改良的LASIK——双面式LASIK(Both side LASIK,BSL),观察其术后视力、屈光度、角膜地形图情况,并同传统手术设计方案的安全系数及损伤指数进行比较。结果瓣膜面最大矫正屈光度达-6.0D,最深切削深度达44.62μm,角膜基质床剩余厚度(285.97±22.60)μm术后第一天裸眼远视力接近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术后1周、3周、1月、3月、6月裸眼视力均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P〉0.05)。术后1月屈光度平均为(-0.83±1.35)D,术后6月为(-0.87±0.47)D。角膜地形图均为规则形态。BSL手术的安全系数大于传统手术设计方式的安全系数(P〈0.05),而损伤指数小于传统方式(P〈0.05)。结论准分子激光双面式切削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超高度近视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方学军 徐艳春 苏云 莫俊柏 冯宇宁 史天禹关键词: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超高度近视 AcrysofToric人工晶状体矫正角膜散光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评价AcrysofToric复曲面人工晶状体在白内障手术中矫正角膜源性散光的临床效果及其旋转稳定性。方法随机选取2009年6月至2010年5月行白内障手术的患者,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AcrysofToricIOL(sN60TT)植入术的35例(37只眼)做为实验组,其中T3(柱镜为1.50D)17只眼,T4(柱镜为2.25D)10只眼,T5(柱镜为3.00D)10只眼。随机选取同期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AcrysofNaturalIOL(SN60AT)植入术的30例(35只眼)做为对照组。全部手术均采用角膜屈光力陡峭子午线透明角膜切口。观察术后3个月术眼裸眼视力(uncorrectedvisualacuity,UCVA)及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visualacuity,BCVA)、术后术眼角膜散光及预期与实际残余散光、IOL旋转度数。结果术后3个月实验组UCVA为0.65±O.23,对照组为0.55±0.3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526,P〈O.01),实验组BCVA为0.81±0.17,对照组为0.79±0.29,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92,P〉0.05)。术后残余散光实验组为(0.55±O.17)D,对照组为(1.89±0.3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15,P〈0.01)。实验组IOL轴旋转平均为(2.5-4-1.7)。,有34只眼(91.9%)的旋转小于5°。结论术后3个月观察表明植入AcrysofToricIOL可以有效且稳定地矫正白内障患者术前存在的角膜散光。 周衍文 史庆成 冯宇宁 初玲关键词:白内障 散光 TORIC人工晶状体 切削深度对LASIK术后对比敏感度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研究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insitukeratomileusis,LASIK)术后不同切削深度患者暗视/明视下对比敏感度(CSF)的差异,评估LASIK术后患者视功能状态。方法对37例(72眼)接受LASIK手术患者按切削深度分为2组:A组切削深度为24.5~90.0μm,平均(66.4±15.9)μm。B组切削深度为90.1~135.8μm,平均(107.0±13.6)μm。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1月、3月、6月测量暗视/明视下CSF值。结果LASIK术后3个月内各组CSF均较术前下降。B组暗视下在12.0及18.0c/d空间频率的CSF下降幅度较A组大(P〈0.01),明视下在6.0、12.0及18.0c/d空间频率的CSF下降幅度较大(P〈0.01)。6个月时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接近术前水平。结论LASIK术后3个月内,近视度数高、切削深度大者CSF下降明显,但术后6个月时均趋向恢复。 冯宇宁 方学军 于芳芳 金鑫 杨帆关键词: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近视 泪道塞在LASIK术后的早期应用 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泪道塞在LASIK术后早期对干眼症状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接受LASIK手术的患者54例108眼,其中27例54眼术后第2d植入诊断性泪道塞,另外27例54眼给予倍然眼药水点眼,于术后2wk进行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Ⅰtest,SⅠt)、泪膜破裂时间(breaking-uptime,BUT)和荧光素染色(FL)评分。结果:泪道塞组与倍然组泪液分泌实验结果分别为11.90±4.20,10.85±3.42mm/5min,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泪道塞组与倍然组BUT分别为13.12±2.58和11.67±3.29s,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泪道塞组与倍然组FL评分分别为6.23±1.12和5.42±2.10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泪道塞在LASIK术后早期缓解干眼症状中与人工泪液具有相同的作用。 冯宇宁 方学军 苏云 莫俊柏 史天禹关键词:LASIK 干眼 微切口超声乳化手术在硬核白内障病例中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观察2.2mm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手术在硬核白内障病例中应用的临床效果,并与传统3.0mm超声乳化手术进行比较。方法:将拟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硬核(Ⅳ级及以上)患者132眼根据手术切口的大小,分为2组。微切口组:2.2mm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60眼;传统切口组:3.0mm切口传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72眼。观察两组后囊破裂和术后角膜水肿的发生率;记录两组超声乳化所用的平均超声能量(AVE),术后1d;1,3mo随访,记录视力,手术源性散光(SIA),术后3mo检测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并计算丢失率。将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后囊破裂和术后角膜水肿的发生率微切口组为3.3%,10.0%,传统切口组为4.2%,1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微切口组和传统切口组的平均超声能量分别为65.09±20.15,69.13±15.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d平均裸眼视力微切口组优于传统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mo最佳矫正视力两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mo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微切口组和传统切口组分别为(16.54±10.20)%,(17.69±10.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d;1,3mo微切口组手术源性散光分别为0.77±0.31,0.66±0.29,0.52±0.25D;传统切口组分别为1.41±0.73,0.98±0.61,0.82±0.3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2.2mm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手术技术应用在硬核白内障病例中,具有与传统3.0mm切口相似的安全性;能有效减少手术源性散光,对术后早期视力恢复具有优势。 史庆成 周衍文 初玲 冯宇宁关键词:微切口 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 硬核 吲哚青绿前囊膜染色在过熟期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过熟期白内障手术中采用吲哚青绿前囊膜染色对连续环形撕囊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月至12月于我院进行过熟期白内障手术患者53例(64眼),术中黏弹剂注入前房后吲哚青绿进行前囊膜染色,撕囊镊连续环形撕囊。随机选取2009年1月至12月行过熟期白内障手术未进行前囊膜染色的患者49例(61眼)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撕囊成功率及术后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结果:染色组连续环形撕囊成功62眼(96.9%),对照组成功53眼(86.9%)(χ2=4.23,P<0.05),术后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吲哚青绿前囊膜染色使前囊清晰可辨,可提高过熟期白内障患者术中撕囊成功率。 冯宇宁 史庆成 周衍文 初玲关键词:过熟期白内障 前囊膜染色 连续环形撕囊 ORBSCAN-Ⅱ眼前节分析诊断系统与超声角膜测厚仪检查角膜厚度的比较 [目的]比较ORBSCAN-Ⅱ眼前节分析诊断系统与超声角膜测厚仪测量角膜厚度的差异,指导临床更安全的筛选准分子激光手术的适应症。 [方法]对143例(284眼)准备接受准分子激光手术患者,分别应用ORBSCAN-Ⅱ及超声... 冯宇宁 莫俊柏 耿谦 杨帆 金鑫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