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关晓明

作品数:24 被引量:119H指数:6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年山西省研究生优秀创新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髓核
  • 10篇细胞
  • 8篇髓核细胞
  • 7篇干细胞
  • 5篇椎间盘
  • 5篇间充质干细胞
  • 5篇充质干细胞
  • 4篇融合术
  • 4篇生物学
  • 4篇手术
  • 4篇颈椎
  • 4篇脊髓
  • 3篇腰椎
  • 3篇入路
  • 3篇疗效
  • 3篇后路
  • 3篇活性
  • 3篇脊柱
  • 3篇间充质
  • 3篇间质干细胞

机构

  • 12篇山西医科大学
  • 12篇山西医学科学...
  • 8篇山西医科大学...
  • 5篇山西大医院
  • 1篇长治医学院附...

作者

  • 23篇关晓明
  • 17篇马迅
  • 10篇张丽
  • 10篇冯皓宇
  • 4篇陈晨
  • 4篇赵胜
  • 4篇满孝旭
  • 3篇宋文慧
  • 3篇薛晨晖
  • 2篇张辉
  • 2篇宋亮
  • 2篇张宁
  • 2篇常强
  • 2篇何李明
  • 2篇郝帅
  • 1篇王习斌
  • 1篇邢泽军
  • 1篇赵晨成
  • 1篇陈辉
  • 1篇史红伟

传媒

  • 4篇中国药物与临...
  • 3篇中华骨科杂志
  • 3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中国脊柱脊髓...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长治医学院学...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中国现代医药...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5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胸椎管狭窄症后路手术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原因及处理被引量:17
2014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胸椎管狭窄症后路手术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处理对策。方法:自2008年1月~2014年1月经后路手术治疗胸椎管狭窄症患者101例,男52例,女49例,年龄32~81岁,平均55.6岁。单纯胸椎黄韧带骨化89例,其中单节段29例,连续型56例,跳跃型4例;胸椎后纵韧带骨化3例;胸椎间盘突出合并胸椎黄韧带骨化9例。均采用经后路“揭盖法”椎板切除减压术。记录术中及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情况和相应的处理措施,随访患者神经功能AISA分级变化情况。结果:共有7例患者发生11例次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为6.9%。其中脊髓损伤2例次;硬脊膜损伤5例次;脑脊液漏3例次;硬膜外血肿1例次。2例脊髓损伤患者中,1例为术中减压过程操作不慎损伤,1例为术后硬膜外血肿致伤,2例均经甲强龙冲击治疗,术后康复锻炼,脊髓功能不完全恢复。1例硬膜外血肿急诊行血肿清除术,术后痊愈。5例硬脊膜破损者4例硬脊膜损伤术中行硬脊膜修补,1例未予修补,术后均加压包扎及生物蛋白胶封闭,其中3例发生脑脊液漏,经放置引流、严密缝合及补充水电解质等处理治愈。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62个月,平均随访26个月,术前2例ASIA B级患者末次随访时1例改善为C级,1例改善为D级;4例ASIA C级患者2例改善为D级,2例改善为E级;1例ASIA D级患者改善为E级。结论:胸椎管狭窄症后路手术神经系统并发症有一定的发生率,术中规范精心操作,术后及时有效处理是减少和防治并发症的关键。
马迅乔军杰关晓明冯皓宇陈晨霍建忠
关键词:胸椎管狭窄症后路手术神经系统并发症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伴后凸畸形不同入路方式的选择及疗效被引量:26
2016年
目的 :探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伴后凸畸形的术式选择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5年6月手术治疗的59例伴有后凸畸形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其中55例获得随访。依据颈椎后凸Cobb角大小并结合影像学特点,分为轻度后凸(Cobb角〉5°但〈20°)、中度后凸(Cobb角20°~40°)和重度后凸(Cobb角〉40°)3组。依据致压因素和颈椎后凸角度采用前路或者后路手术治疗,其中轻度组29例,前路手术11例,后路手术18例;中度组18例,前路手术14例,后路手术4例;重度组8例,均行前路减压重建手术。比较各组内前路和后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后凸矫正率及神经功能改善率的差异,比较组间前路手术后凸矫正率及神经功能改善率,比较轻度后凸组与中度后凸组间后路手术神经功能改善率。结果:轻度组和中度组中前、后路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中出血量后路手术大于前路手术(P〈0.05)。重度组1例术后6h发生颈部血肿,中度组1例术后12h发生硬膜外血肿;喉返神经牵拉伤4例,其中轻度组1例,中度组1例,重度组2例;11例出现术后四肢麻木、无力症状加重,轻度组2例,中度组5例,重度组4例;9例术后1周左右出现颈肩部疼痛症状加重,轻度组4例,中度组3例,重度组2例。3组间随访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轻度组中,末次随访时前路手术后凸畸形矫正率高于后路手术(P〈0.05),JOA评分改善率前路手术与后路手术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度组中,末次随访时后凸畸形矫正率前路手术高于后路手术(P〈0.05),JOA评分改善率前、后路手术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轻度组的前路手术后凸畸形矫正率为223.1%,明显高于中度组(135.1%)与重度组(120.4%)(P〈0.05)。末次随访时,3组间前路手术JOA评分改善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
关晓明马迅冯皓宇陈晨郝帅
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后凸畸形外科治疗
自制框型术前胸腰椎椎弓根定位器的设计与应用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评估自制框型术前胸腰椎椎弓根定位器在减少术前定位X线透视次数、缩短术前定位时间以及提高定位准确性方面相较于克氏针定位法的优势。方法自2016-03~2016-08共70例患者行胸腰椎微创手术,其中行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术)42例,行腰椎通道下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MIS-TLIF)联合经皮椎弓根钉椎体内固定术28例,所有患者均进行术前定位,按照定位方法不同分为定位器定位组和克氏针定位组。定位器定位法组患者40例(行PKP术25例,行MIS-TLIF术18例),克氏针定位法组患者30例(行PKP术17例,行MIS-TLIF术1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手术节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每次透视时间均为1 s,体表皮肤标记笔划线后常规消毒铺单,在标记点插入长针头后透视,评价定位准确性,对两组患者定位透视次数、定位时间和定位准确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定位器定位组和克氏针定位组患者定位透视准确率分别为87.5%和8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定位器定位组和克氏针定位组术前定位时间分别为(124.4±9.4)s、(240.0±22.9)s,定位透视次数分别为1.3±0.5次和5.0±1.2次。两组间各节段术前定位时间、定位透视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框型微创腰椎术前椎弓根定位器定位法可以获得和克氏针定位法相同的定位准确率,但前者具有操作简便、术者及患者接受X线透视次数少的优点。
郝帅马迅陈晨邢泽军关晓明
关键词:微创手术腰椎定位器X线
不同来源椎间盘髓核间质干细胞特性及其多向分化能力研究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比较来源于先天性脊柱侧凸与腰椎间盘退变髓核组织中髓核间质干细胞增殖特性及其多向分化能力差别。方法收集2例先天性脊柱侧凸与2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椎间盘组织,采用酶消化法分离细胞,在含体积分数为10%胎牛血清的低糖DMEM完全培养液中培养髓核间质干细胞,用MTT法及台盼蓝染色检测脊柱侧凸与椎间盘退变来源的两组细胞的代谢活力与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鉴定两组髓核间质干细胞CD44、CD105、CD29、CD24表达差异,观察两组细胞成骨、成脂、成软骨分化能力。结果侧凸组髓核间质干细胞以梭形为主,退变组髓核间质干细胞以多边形及三角形为主,传代后两组细胞大多以纺锤梭形为主。MTT及台盼蓝染色法提示侧凸组代谢活力及增殖能力强于退变组。侧凸组和退变组髓核间质干细胞CD44、CD105、CD29表达比例分别为97%~100%和88.7%~97%,CD24表达均为阴性,两者均不表达造血细胞标志物CD45、CD34、CD14、HLA—DR。侧凸组与退变组髓核间质干细胞均可向成骨、成软骨分化,但均未向成脂分化。结论先天性脊柱侧凸与椎间盘退变髓核组织中均存在髓核间质干细胞,前者的髓核间质干细胞具有较强的细胞代谢活性及增殖能力,两者成骨、成软骨分化能力无差别,但均无成脂能力。
关晓明马迅张丽冯皓宇赵胜宋文慧何李明
关键词:椎间盘间质干细胞
人髓核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及其永生化的初步研究
关晓明
白细胞介素1β对大鼠髓核间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背景:内源性干细胞并未在椎间盘退变的进程发挥修复作用,作者推测可能与相关致病因素的异常作用有关,导致对髓核间质干细胞功能产生一定的抑制效应。目的:观察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对大鼠髓核间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取3月龄雄性SD大鼠脊柱腰段椎间盘髓核组织,用胶原酶,胰酶序贯消化法分离并培养髓核间质干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免疫表型CD24,CD34,CD45,CD90,CD105表达;利用RT-PCR检测干细胞基因SOX2,Nanog的表达。观察髓核间质干细胞成脂、成骨、成软骨分化能力。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白细胞介素1β作用于髓核间质干细胞后的凋亡率,荧光定量PCR检测白细胞介素1β作用于髓核间质干细胞后SOX9,蛋白多糖,Ⅱ型胶原酶,caspase-3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与结论:体外分离培养出的细胞表现为纺锤样长梭形;CD90、CD105表达阳性,CD45、CD34、CD24表达阴性,表达干细胞基因SOX2,Nanog,具有成骨和成软骨分化能力,无成脂分化能力。CCK-8检测白细胞介素1β可以抑制髓核间质干细胞的增殖活性,与作用时间、作用浓度存在一定的依赖关系,最佳作用时间为48 h,最佳作用浓度为50μg/L。流式细胞仪检测白细胞介素1β可以使髓核间质干细胞轻度凋亡;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SOX9,蛋白多糖,Ⅱ型胶原的mRNA表达下调,caspase-3表达上调。结果可见白细胞介素1β具有抑制髓核间质干细胞增殖活性并诱导其凋亡的作用,是导致椎间盘自身干细胞无法发挥修复作用的原因之一。
张宁关晓明马迅张丽张辉宋亮
关键词:干细胞骨髓干细胞增殖活性
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CD24表达鉴定人髓核细胞被引量:6
2011年
背景:CD24是成熟髓核细胞表面表达的特异性分子,测定CD24的表达是否可以作为鉴定髓核细胞的一种方法?目的:验证流式细胞仪测定髓核细胞CD24表达鉴定髓核细胞的方法。方法:采用酶消化法分离培养人髓核细胞,取生长旺盛的第2代人髓核细胞爬片进行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RT-PCR测定Ⅱ型胶原及SOX9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其CD24阳性表达率,分析来自同一批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RT-PCR结果与CD24阳性率的相关性。结果与结论:体外分离培养的7例第2代髓核细胞爬片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呈阳性,RT-PCR结果阳性,流式细胞仪测定CD24其阳性率均为50%以上,髓核细胞分泌胞外基质Ⅱ型胶原与SOX9的表达与CD24阳性率结果有相关性。提示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D24表达可以快速、简便地鉴定髓核细胞。
张丽马迅关晓明何李明赵胜宋文慧
关键词:髓核细胞流式细胞术CD24SOX9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降低脊髓损伤后血脊髓屏障的通透性被引量:2
2024年
背景:研究发现,内皮素参与了脊髓损伤后血脊髓屏障的破坏,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可降低血脊髓屏障的通透性,修复脊髓损伤。目的: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是否可以通过抑制内皮素1表达降低血脊髓屏障的通透性,进而修复脊髓损伤。方法:用超速离心法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液中提取外泌体,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其形态,Western blot检测tsg101、CD63的表达。8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外泌体组、内皮素1组(n=20),采用改良Allen’s法制备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内皮素1组用微量注射器直接向损伤部位注射10μL(1μg/mL)内皮素1,术后即刻及1,2 d,分别给予假手术组、模型组尾静脉注射200μL PBS,外泌体组、内皮素1组尾静脉注射200μL外泌体(200μg/mL)。脊髓损伤后第1,3,7,14,21天进行后肢运功功能评分;损伤后第7天通过伊文思蓝染色观察血脊髓屏障通透性,Western blot检测脊髓组织中紧密连接蛋白ZO-1、β-Catenin、Occludin和内皮素1的表达。结果与结论:①外泌体组BBB评分在损伤后3-21 d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外泌体组脊髓损伤较模型组明显减轻;内皮素1组BBB评分较外泌体组显著降低(P<0.05),内皮素1组脊髓损伤较外泌体组加重;②模型组内皮素1表达量较假手术组显著增加(P<0.05),外泌体组内皮素1表达量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③与模型组比较,外泌体组血脊髓屏障伊文思蓝渗出量显著减少(P<0.05),紧密连接蛋白β-Catenin、Occludin、ZO-1的表达增加(P<0.05);与外泌体组比较,内皮素1组伊文思蓝渗出量显著增加(P<0.05),上述紧密连接蛋白表达量显著减少(P<0.05);④结果表明,人脐带间充质细胞来源外泌体通过下调内皮素1表达来保护血脊髓屏障的通透性,起到了修复脊髓损伤的作用。
郑明魁薛晨晖关晓明马迅
关键词:干细胞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脊髓损伤血脊髓屏障紧密连接蛋白
肝细胞生长因子对体外培养的人退变髓核细胞生物学活性影响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对体外培养的人退变髓核细胞的生物学作用。方法收集人退变髓核组织标本,分离培养髓核细胞;免疫组化染色观察HGF受体在髓核细胞中表达;设立不同浓度HGF组(0ng/ml,5ng/ml,50ng/ml,500ng/ml),采用MTT法测细胞生长曲线,筛选HGF最佳作用浓度;选取第3代髓核细胞,实验分HGF组、H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组、IGF组、对照组,RT-PCR检测Ⅱ型胶原、蛋白多糖、SOX9mRNA表达;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增殖的周期。结果免疫组化显示髓核细胞表达HGF受体;MTT法提示不同浓度HGF对体外培养的人退变髓核细胞均有明显的促增殖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50ng/ml是实验中HGF的最佳作用浓度;HGF、HGF+IGF、IGF刺激后髓核细胞进入增殖期比例增加,同时促进髓核细胞Ⅱ型胶原、蛋白多糖、SOX9mRNA表达量增加,其中HGF+IGF效果更为显著。结论人退变髓核细胞存在HGF受体;HGF对体外培养的人退变的髓核细胞有促增殖作用,可以促进细胞外基质表达;HGF与IGF联合作用效果优于两者单独作用。
满孝旭马迅马迅关晓明
关键词:肝细胞生长因子椎间盘髓核细胞退变
人髓核细胞中不同滴度慢病毒介导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表达
2011年
背景:慢病毒作为基因载体感染椎间盘髓核细胞的感染效率研究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目的:测定不同滴度慢病毒介导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感染人髓核细胞的感染条件及感染参数。方法:采用酶消化法分离培养人髓核细胞,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高滴度慢病毒介导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按照不同感染复数感染第2代人髓核细胞。结果与结论:第2代髓核细胞在慢病毒介导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感染复数为1,10,50,100时,感染后第4天荧光显微镜观察,流式细胞术测定其感染效率分别为32.1%,41.1%,54.2%和86.8%,继续传代培养3代,第5代椎间盘髓核细胞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仍能保持在60%以上。表明慢病毒介导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在人髓核细胞中可以持续高效表达。
张丽马迅关晓明赵胜宋文慧冯皓宇
关键词:慢病毒绿色荧光蛋白髓核细胞种子细胞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