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娟
- 作品数:23 被引量:39H指数:4
- 供职机构: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科技厅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机械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黄芪四物汤颗粒的质量标准研究被引量:9
- 2009年
- 目的:建立黄芪四物汤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黄芪、白芍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HPLC-ELSD)法测定黄芪甲苷含量。结果:薄层色谱鉴别分离度好,专属性强;黄芪甲苷对照品在0.2458~1.4748μg范围内,进样量的对数值与峰面积积分值的对数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56%,RSD为2.59%。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黄芪四物汤颗粒的质量控制。
- 何娟何秀英
- 关键词:黄芪甲苷
- 固脱清腑合剂质量标准研究
- 2012年
- 目的:建立固脱清腑合剂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大黄、三七进行定性鉴别,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总含量和游离含量,用二者的差值作为结合蒽醌含量以控制制剂质量。色谱柱:YMC-Pack ODS-A(250mm×4.6mm,5μm);流动相:甲醇-0.1%磷酸溶液(85:15);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54nm。结果:薄层色谱鉴别特征明显,专属性强;含量测定中,大黄酸在1.62~19.44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7.08%(RSD=1.61%);大黄素在1.63~19.57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6.73%(RSD=1.46%);大黄酚在1.61~19.36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7.67%(RSD=1.83%)。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 何娟梁卫青宋剑飞何秀英俞勇
- 黄芪参附合剂的提取工艺研究
- 目的:优选黄芪参附合剂的提取工艺.方法:以三七总皂苷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法考察三七的醇提工艺;以黄芪甲苷为指标,优选黄芪等药味的水提工艺;以结合蒽醌为指标,考察大黄的后下煎煮时间.结果:三七醇提工艺为:8倍量60%乙醇,...
- 何娟何秀英张茹萍张乐军俞勇
- 关键词:评价指标
- 近红外光谱结合偏最小二乘判别对硫熏浙贝母的无损鉴别被引量:9
- 2017年
- 浙贝母(Fritillariae thunbergii Bulbus)是一种常用的化痰止咳中药,为浙江著名的"浙八味"之一。硫熏能够使浙贝母增白、防虫蛀以及延长保质期,然而过度的硫熏不仅会影响浙贝母的品质,还会危害人体健康。因此,进行硫熏浙贝母的无损鉴别分析有利于浙贝母的品质监测,保障中药质量。采用近红外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进行六种不同硫熏程度浙贝母的鉴别分析,在近红外(900~1 700nm)光谱条件下,采用"boxplot"统计分析1 000~1 100nm内样本间的光谱反射值的差异。同时采用主成分分析(PCA)进行六种样本的聚类分析。应用连续投影法(SPA)进行数据挖掘获得10条特征波段,建立其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模型。结果表明,建立的PLS-DA模型可达到与全谱类似的判别结果。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能够实现不同硫熏程度浙贝母的无损鉴别分析,这为后续进行硫熏浙贝母品质分析以及研发相应贝母便携检测仪提供参考。
- 何娟赵艳茹何勇
- 关键词:近红外光谱浙贝母硫熏化学计量学方法
- 正交试验法优选清肌瘤胶囊的提取工艺
- 2010年
- 目的:筛选和优化清肌瘤胶囊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三七总皂苷(以人参皂苷Rg1、Rb1及三七皂苷R1计)含量为指标,优选提取工艺。结果:确定清肌瘤胶囊的醇提工艺为6倍量7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1.5小时。结论:优选得到的清肌瘤胶囊提取工艺稳定、可行。
- 宋剑飞何秀英何娟
- 关键词:三七总皂苷中药制药工艺
- 药茶治疗慢性咽喉炎被引量:2
- 2003年
- 李立安何娟
- 关键词:咽喉炎慢性药茶
- 健脾补肺合剂质量标准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建立医疗机构制剂健脾补肺合剂的质量标准。方法:对合剂中黄芪、白术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法测定黄芪甲苷的含量。结果:黄芪、白术TLC图谱斑点清晰,阴性对照图谱无干扰。黄芪甲苷在79.38~317.52μg/mL(r=0.9990)内线性良好。结论:建立的健脾补肺合剂质量标准简单、可靠,可用于制剂质量控制。
- 张茹萍柴可群俞忠明何娟祝丽欣顾雪娅张乐军
- 关键词:白术黄芪甲苷
- 清肌瘤胶囊的长期毒性研究
- 2013年
-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研究清肌瘤胶囊的毒性,确定无毒反应剂量,为拟定人用安全剂量提供参考。方法:将大鼠分为6.0、3.0、1.5g/kg·d(-1)3个剂量组,连续口服给药182天,并设立对照组,观察用药期间的毒性反应及停药1个月期间的恢复情况。结果:各给药组的血液学、生化学、脏器系数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各给药组所检脏器组织均无病理改变。结论:本实验条件下,口服清肌瘤胶囊的安全无毒剂量为3.0g/kg·d(-1)(相当于人临床拟用剂量的34倍)。
- 何秀英宋剑飞何娟赵志良陈颖陈云祥
- 微管色谱柱测定止痒搽剂中土荆皮乙酸含量
- 2008年
- 目的建立微管色谱柱测定止痒搽剂中土荆皮乙酸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Microsil C18色谱柱(150mm×1.0mm,5μm),以甲醇-1%醋酸溶液(60∶40)为流动相,流速为50μL/min,检测波长为260nm。结果土荆皮乙酸质量浓度在3~30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7),平均回收率为98.86%,RSD=0.72%(n=6)。结论与常规色谱柱相比,该法溶剂消耗少、灵敏度高。
- 何娟章建民
- 关键词:土荆皮乙酸
- 清肌瘤胶囊质量标准的研究
- 2009年
- 何娟何秀英梁卫青宋剑飞
- 关键词:莪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