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任美芳

作品数:25 被引量:137H指数:6
供职机构:河北省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计划项目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立项课题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3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7篇肾病
  • 11篇膜性
  • 9篇通络
  • 9篇膜性肾病
  • 8篇通络方
  • 7篇益肾
  • 7篇益肾通络方
  • 6篇糖尿
  • 6篇糖尿病
  • 5篇糖尿病肾病
  • 5篇中医
  • 4篇细胞
  • 4篇NEPHRI...
  • 3篇蛋白
  • 3篇凋亡
  • 3篇肾保护
  • 3篇肾保护作用
  • 3篇肾病大鼠
  • 3篇特发性膜性肾...
  • 3篇脾肾

机构

  • 19篇河北省中医院
  • 8篇河北中医学院
  • 6篇河北医科大学
  • 5篇河北医科大学...
  • 5篇河北以岭医院
  • 5篇石家庄市第二...
  • 2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邯郸市第一医...
  • 1篇石家庄市第三...
  • 1篇石家庄市中医...

作者

  • 24篇任美芳
  • 13篇檀金川
  • 12篇杨凤文
  • 9篇袁国栋
  • 8篇陈素枝
  • 5篇檀淼
  • 5篇郭晓玲
  • 3篇王刚
  • 3篇康丽霞
  • 3篇靳晓华
  • 2篇康丽霞
  • 2篇胡金焕
  • 2篇高飞
  • 2篇高飞
  • 1篇周凯旋
  • 1篇陈文军
  • 1篇黄永吉
  • 1篇张倩
  • 1篇孙洁梦
  • 1篇司钰媚

传媒

  • 3篇中国实验方剂...
  • 2篇时珍国医国药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2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四川中医
  • 1篇辽宁中医杂志
  • 1篇河北中医药学...
  • 1篇中国比较医学...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 1篇环球中医药
  • 1篇分子诊断与治...
  • 1篇医药前沿

年份

  • 1篇2025
  • 6篇2024
  • 2篇2023
  • 4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2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黄泄浊方调控ROS/TXNIP/NLRP3通路对5/6肾切除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被引量:11
2022年
目的:通过观察大黄泄浊方对5/6肾切除大鼠肾脏病理变化,肾组织活性氧(ROS)/硫氧还蛋白互作蛋白(TXNIP)/NOD样受体蛋白3(NLRP3)通路表达的变化,研究其保护肾功能,延缓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机制及可能性。方法:90只健康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大黄泄浊方低、中、高剂量(6.825、13.65、27.30 g·kg^(-1))组和尿毒清颗粒(2.60 g·kg^(-1))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5组均采用5/6肾切除术复制CRF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各给药组分别给予相应剂量的药物混悬液灌胃,每日1次,连续8周。给药结束后,检测大鼠血清中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和24 h尿蛋白定量(UTP)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硫氧还蛋白(TRX)、TXNIP和NLRP3蛋白的表达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NLRP3、TRX、TXNIP、接头蛋白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Ⅳ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Ⅳ)、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调纤连蛋白(FN)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SCr、BUN、24 h UTP水平明显增高(P<0.05),TRX、TXNIP、NLRP3、ASC、TGF-β、CollagenⅣ、α-SMA和FN蛋白显著增高(P<0.01),肾间质发生显著纤维化;与模型组比较,大黄泄浊方各剂量组和尿毒清颗粒组血SCr、BUN、24 h UTP水平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TRX、TXNIP、NLRP3、ASC、TGF-β、CollagenⅣ、α-SMA和FN蛋白显著降低(P<0.01),肾间质纤维化不同程度改善。结论:大黄泄浊方可保护慢性肾衰竭大鼠肾功能、延缓肾间质纤维化。
曹雯萱辛鑫檀淼高飞杨凤文陈素枝任美芳檀金川
关键词:肾间质纤维化
益肾通络方药治疗膜性肾病的临床疗效评价及机制研究
檀金川杨凤文任美芳袁国栋张倩陈素枝陈文
膜性肾病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慢性肾小球疾病,华北地区发病率最高,而河北是重中之重。侯凡凡院士团队的研究发现膜性肾病发病率攀升与PM2.5有关。因其缠绵难愈、反复发作,且无理想药物,故成为临床中的治疗难点。该项目负责人师承...
关键词:
关键词:慢性肾小球疾病益肾通络方中医治疗膜性肾病
大黄泄浊方对IgA肾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肾小管功能的影响被引量:8
2023年
目的:观察大黄泄浊方对慢性肾脏病(CKD)1~2期免疫球蛋白A(IgA)肾病合并高尿酸血症(HUA)患者的临床症状、血尿酸及肾小管功能的影响。方法:将中医辨证为脾肾两虚浊瘀互结证的60例CKD1~2期IgA肾病合并HU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基础治疗,氯沙坦钾片50~100 mg/次,1次/d及碳酸氢钠片0.5 g/次,3次/d口服,配合低盐低脂饮食、低嘌呤饮食;观察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予以大黄泄浊方,每日1剂,分早晚2次温水冲服,2组患者均治疗2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个月记录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中医证候总积分、血压和24 h尿蛋白定量(UTP)、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按慢性肾病流行病学合作研究(CKD-EPI)公式计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血尿酸(SUA)、肾小管功能指标[尿α1-微球蛋白(α_(1)-MG)、尿β_(2)-微球蛋白(β_(2)-MG)、尿液中的肾损伤分子-1(KIM-1)、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并于治疗2个月评定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1.48%(22/2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50.00%(14/28),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661,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中医证候总积分、UTP、SUA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血压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尿α_(1)-MG、β_(2)-MG、KIM-1和NGAL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患者降低更明显(P<0.05)。2组患者BUN、SCr、eGFR水平治疗前后组内和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常规、肝功能、电解质均无明显异常,未出现过敏等不良反应。结论:大黄泄浊方可有效改善脾肾两虚浊瘀互结证
张倩杨凤文石蒙刘锦长王刚任美芳赵美姣毛竞宇檀金川
关键词:IGA肾病高尿酸血症脾肾两虚肾小管功能
降脂通络软胶囊调控SIRT1/FoxO3通路对膜性肾病大鼠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8
2022年
目的:通过观察降脂通络软胶囊对膜性肾病(MN)大鼠肾组织中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RT1)/叉头转录因子O3(FoxO3)蛋白表达及足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其治疗MN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随机选取1组作为正常组,其余5组分别为模型组、盐酸贝那普利(西药)组(10 mg·kg^(-1))和降脂通络软胶囊低、中、高剂量(中药低、中、高剂量)组(25、50、100 mg·kg^(-1)),并通过尾静脉注射阳离子化牛血清白蛋白(C-BSA)的方法造模。造模成功后,各组按照相应比例剂量连续4周灌胃给药,并在第4周末留取肾组织,采用电镜、免疫荧光观察肾脏病理学变化,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肾脏SIRT1、FoxO3蛋白的表达情况,免疫组化(IHC)检测B细胞淋巴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死亡启动子重组蛋白(Bad)、足细胞裂孔膜蛋白(Nephrin)、膜蛋白(Podocin)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肾组织中促凋亡因子Bax、Bad、FoxO3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加(P<0.05),抗凋亡因子Bcl-2、SIRT1、Nephrin、Podocin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肾组织中Bax、Bad、FoxO3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5),Bcl-2、SIRT1、Nephrin、Podocin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降脂通络软胶囊对MN的肾保护作用可能与其调控SIRT1/FoxO3通路,减少足细胞凋亡,维护足细胞结构稳定有关。
赵方高飞李绍慧张冠文檀淼檀淼杨凤文任美芳
关键词:降脂通络软胶囊足细胞凋亡
益肾通络方对膜性肾病大鼠的肾保护作用以及对肾组织Nephrin mRNA、Podocin 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本研究通过阳离子化牛血清白蛋白的方法建立膜性肾病大鼠模型,并应用益肾通络方对模型进行干预性治疗,通过观察大鼠的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血脂、血肌酐、尿素氮等生化指标以及肾组织Nephrin mRNA...
任美芳
关键词:益肾通络方
糖肾保元方联合雷公藤多苷片对糖尿病肾病Ⅳ期患者24小时尿蛋白定量的影响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观察糖肾保元方联合雷公藤多苷片(TG)对糖尿病肾病(DN)Ⅳ期患者蛋白尿及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8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1例,治疗组应用糖肾保元方联合TG治疗;对照组应用洛丁新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连用3个疗程,观察两组各项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尿蛋白、血肌酐及尿素氮明显降低,血白蛋白明显升高,中医症状积分及血糖、血脂、血流变指标明显改善,较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糖肾保元方联合TG是治疗DNⅣ期的有效方法,可明显减少蛋白尿,缓解症状,提高白蛋白,改善肾功能。
王刚胡金焕边东任美芳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雷公藤多苷片
麻桂竹沥汤治疗脾虚湿热型多发性硬化患者的临床效果
2025年
目的观察麻桂竹沥汤治疗脾虚湿热型多发性硬化(MS)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5月河北省中医院脑病科诊治的脾虚湿热型MS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麻桂竹沥汤治疗,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3个月扩展残疾状态量表(EDSS)评分,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结果治疗后1、3个月,治疗组EDSS评分及血清TNF-α、IL-1β、IFN-γ、IL-4、IL-17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麻桂竹沥汤治疗脾虚湿热型MS可降低患者的炎症反应、调节免疫失衡,从而改善临床症状。
袁子薇任美芳袁伟杰郭登洲武萌萌王晓璇李宛哲赵亚伟袁国栋
关键词:多发性硬化脾虚湿热型临床疗效名老中医经验
益肾通络方对膜性肾病大鼠肾组织Nephrin、Podocin mRNA表达的影响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观察益肾通络方对膜性肾病大鼠肾组织Nephrin、Podocin mRNA表达的影响,为临床治疗膜性肾病(MN)提供依据。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贝那普利组、中药组,各组按相应剂量灌胃,于第4周末观察24 h尿蛋白定量(UTP)、血清总蛋白(TP)、血白蛋白(Alb)、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尿素氮(BUN)、血肌酐(Scr),留取肾脏组织,用免疫荧光、光镜、电镜来观察大鼠肾组织病理变化,Real-time PCR法测Nephrin、Podocin mRNA在肾脏中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相比,其余三组TP、Alb均明显降低而TC、TG、UTP均明显升高,肾脏病理出现损害,肾组织中Nephrin、Podocin mRNA表达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UTP、TC、TG均明显降低,TP、Alb均明显升高,肾脏病理损害较轻,肾组织Nephrin、Podocin mRNA表达有所升高(P<0.05)。贝那普利组与中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肾通络方可明显降低膜性肾病大鼠的尿蛋白、升高血白蛋白水平、改善血脂代谢,对膜性肾病大鼠肾小球基底膜免疫复合物的沉积及基底膜的增厚有抑制作用,可减少肾脏病理损伤,能够上调膜性肾病大鼠肾组织Nephrin、Podocin mRNA的表达,延缓膜性肾病进一步发展。
靳晓华任美芳郭晓玲康丽霞司钰媚杨凤文袁国栋崔领秀檀金川
关键词:益肾通络方膜性肾病NEPHRINPODOCIN
脾肾阳虚型膜性肾病应用温阳利水方治疗的临床疗效
2024年
分析对于患有脾肾阳虚型膜性肾病患者,采用温阳利水方的治疗效果。方法 以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实施分组讨论,分别实施常规西药治疗以及温阳利水方治疗。结果 实施温阳利水方治疗的患者各项临床数据较优,与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 温阳利水方治疗脾肾阳虚型膜性肾病较高,可改善患者肾功能,缓解临床症状。
李曼曼成雪红纪伟超郭红英任美芳
关键词:脾肾阳虚型膜性肾病临床疗效
人类白细胞抗原-DQA1、细胞色素P4503A5*3基因多态性与特发性膜性肾病遗传易感性关联性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分析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QA1、细胞色素P450(CYP)3A5*3基因多态性与特发性膜性肾病(IMN)遗传易感性的关联性。方法:将IMN患者62例作为研究组,另将健康者6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和基因测序技术检测入组患者的HLA-DQA1(rs2187668)、CYP3A5*3(rs776746)基因型,判断各基因型与IMN患者的关系。结果:研究组中HLA-DQA1 rs2187668基因型AA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基因型GG、AG占比低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等位基因A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CYP3A5*3 rs776746不同基因型占比及等位基因占比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HLA-DQA1 rs2187668AA基因型IMN患者24 h尿蛋白量和血肌酐水平显著高于AG和GG型,肾小球滤过率显著低于AG和GG型(均P<0.05)。结论:HLA-DQA1 rs2187668位点的基因多态性与IMN的发生有关,AA基因型和等位基因A可增加IMN易感性。
纪伟超郭红英李曼曼成雪红任美芳
关键词:基因多态性特发性膜性肾病遗传易感性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