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任丽娟

作品数:113 被引量:661H指数:18
供职机构: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基金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2篇期刊文章
  • 36篇专利
  • 9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4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90篇小麦
  • 47篇抗性
  • 31篇病抗
  • 29篇霉病
  • 29篇基因
  • 29篇赤霉
  • 29篇赤霉病
  • 27篇分子标记
  • 26篇纹枯病
  • 26篇枯病
  • 19篇育种
  • 17篇纹枯病抗性
  • 14篇赤霉病抗性
  • 11篇小麦纹枯病
  • 11篇QTL
  • 8篇植株
  • 8篇染色体
  • 8篇抗赤霉病
  • 7篇性状
  • 7篇种质

机构

  • 108篇江苏省农业科...
  • 6篇南京农业大学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扬州大学
  • 1篇江苏里下河地...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泰兴市农业技...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普渡大学
  • 1篇江苏中江种业...

作者

  • 110篇任丽娟
  • 90篇马鸿翔
  • 77篇周淼平
  • 50篇张旭
  • 44篇陆维忠
  • 38篇姚金保
  • 36篇余桂红
  • 30篇杨学明
  • 20篇张平平
  • 19篇姚国才
  • 19篇张鹏
  • 11篇黄益洪
  • 9篇蔡士宾
  • 8篇张鹏
  • 7篇吴纪中
  • 7篇颜伟
  • 7篇孙晓波
  • 7篇沈晓蓉
  • 6篇向阳海
  • 5篇陈怀谷

传媒

  • 20篇江苏农业学报
  • 15篇麦类作物学报
  • 5篇江苏农业科学
  • 5篇作物学报
  • 3篇核农学报
  • 3篇植物遗传资源...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江西农业学报
  • 2篇江苏省遗传学...
  • 1篇Journa...
  • 1篇南京大学学报...
  • 1篇草业科学
  • 1篇草业学报
  • 1篇园艺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扬州大学学报...
  • 1篇江苏省遗传学...
  • 1篇江苏省遗传学...

年份

  • 2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7篇2012
  • 16篇2011
  • 15篇2010
  • 7篇2009
  • 7篇2008
  • 11篇2007
  • 11篇2006
  • 8篇2005
  • 6篇2004
  • 7篇2003
  • 5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8
1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麦抗倒指数遗传及其与茎秆特性的相关分析被引量:39
2011年
为给小麦抗倒育种提供参考依据,利用7个茎秆抗倒指数不同的小麦品种为亲本,按Griffing双列杂交法II配制21个杂交组合,研究小麦抗倒指数的遗传及其与茎秆特性的相关。结果表明,在7个小麦品种中,扬麦9号和宁麦8号抗倒指数的一般配合力最好,能极显著地提高杂种后代的抗倒指数。小麦抗倒指数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模型,同时受加性和显性效应的作用,且显性效应更重要,显性程度为完全显性到超显性。控制抗倒指数遗传的增效等位基因为隐性,增、减效等位基因频率在亲本中的分配无明显差异。扬麦9号和宁麦8号具有较多控制抗倒指数遗传的隐性基因,而望水白和苏麦3号具有控制抗倒指数遗传较多的显性基因。抗倒指数可能受3~4对主效基因的控制,狭义遗传力中等。相关分析表明,抗倒指数与基部第二节间粗、基部第一、二节间充实度呈显著或极显著遗传正相关;与基部第一、二节间长、穗下节间长、株高和重心高度呈极显著遗传负相关。
姚金保张平平任丽娟杨学明马鸿翔姚国才张鹏周淼平
关键词:小麦加性-显性模型茎秆特性
苏麦3号抗赤霉病性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模型分析被引量:10
2008年
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苏麦3号(抗病亲本)与白免3号(感病亲本)杂交组合的R IL群体进行了小麦赤霉病抗性的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苏麦3号×白免3号重组自交系群体的小麦赤霉病抗性符合3对主基因+多基因控制的加性-上位性模型(G-1模型),主基因遗传率为75%左右,主基因间的互作效应也较显著,而且与主基因的加性效应相反,使赤霉病抗性减弱;赤霉病抗性的多基因效应较大,但其遗传率很小。因此在抗赤霉病育种时不仅要考虑基因间的加性效应,也要注意基因间的互作,同时也要加强微效多基因的效应累加。
任丽娟张旭周淼平陆维忠马鸿翔
关键词:小麦赤霉病抗性遗传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
小麦株高构成指数的遗传分析被引量:4
2011年
为了给小麦高产育种提供依据,利用7个株高构成指数有一定差异的冬小麦品种为亲本,按Griffing双列杂交法Ⅱ配制21个杂交组合,研究了小麦株高构成指数(I)的遗传及其与株高、每穗粒数和千粒重的相关。结果表明,株高构成指数IL[(穗下节间长+倒2节间长)/株高]、I1[穗下节间长/(穗下节间长+倒2节间长)]、I2[倒2节间长/(倒2节间长+倒3节间长)]、I4[倒4节间长/(倒4节间长+倒5节间长)]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模型,同时受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的作用,但以加性效应为主,显性程度为部分显性,狭义遗传力高。I3[倒3节间长/(倒3节间长+倒4节间长)]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性模型。控制I1、I2和I4的增效等位基因为显性,而控制IL的减效等位基因为显性。株高构成指数可能受1对主效基因控制。相关分析结果表明,I3和I4与株高分别呈显著(r=-0.474 6,P<0.05)和极显著(r=-0.665 0,P<0.01)的遗传负相关,I4与每穗粒数呈极显著遗传正相关(r=0.536 9,P<0.01)。
姚金保任丽娟张平平杨学明马鸿翔姚国才张鹏周淼平
关键词:小麦
小麦抗纹枯病种质创新及QTL定位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8
2006年
目的纹枯病已成为影响中国小麦高产、稳产的主要病害之一,创造抗纹枯病小麦种质,并探讨其抗性遗传特点,是启动小麦抗纹枯病遗传育种研究的基础。方法以中国育种中很少利用的ARz和Niavt14为纹枯病抗源,以大面积推广品种扬麦158等为受体亲本,通过复交组合,聚合抗病基因;用单粒传法构建含137个重组自交系ARz/扬麦158遗传群体为材料,以致病力较强的R-46菌株为纹枯病病原,分别用沟带接菌法和牙签接菌法进行抗纹枯病的接菌鉴定。结果创造出02P12、02P315等兼抗纹枯病、赤霉病或白粉病的新种质;ARz/扬麦158群体在牙签接菌法中,病情指数介于29.8%~64.4%之间,在沟带接菌法中,病情指数介于25%~75%之间,病情指数均呈正态分布,具数量遗传的特点;单标记分析法对97个在抗感池或亲本间呈多态性的位点进行回归分析,获得Xgdm67等11个与纹枯病抗性极显著相关的SSR标记,能解释群体纹枯病病情指数变异的5.0%~13.0%,其中Xgwm247、Xgdm67、Xwmc94和Xgwm437在牙签接菌法和沟带接菌法的抗性资料中都能检测到;用MapManagerQTXb17建立了14条连锁区段,并用区间作图法检测到与小麦纹枯病抗病相关的2个QTL位点,其中,Xgdm67~Xbarc172之间的QTL在两种接种条件下都能检测到,LOD值分别为4.0和3.63,能够解释表型变异14.36%和12.3%;Xwmc94~Xwmc273.2之间的QTL只能在牙签法中检测到,其LOD值和贡献率分别为2.3和14.68%。结论初步认为在7D上存在抗小麦纹枯病的主效QTL。
蔡士宾任丽娟颜伟吴纪中陈怀谷吴小有张仙义
关键词:小麦纹枯病种质创新QTL分析病情指数
一种提高小麦纹枯病抗性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分子生物学领域,具体涉及通过采用基因工程方法将天麻的抗真菌蛋白基因和兔防御素基因导入常规小麦并表达,增加小麦的纹枯病抗性;一种提高小麦纹枯病抗性的方法,在于以下步骤:构建天麻抗真菌蛋白基因和兔防御素基因的表达载...
周淼平任丽娟张鹏余桂红孙晓波张旭马鸿翔
文献传递
小麦SSCP分子标记体系的优化被引量:12
2007年
SSCP技术易受上样缓冲液、变性的时间及温度、电泳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本研究对上样缓冲液、变性的时间及温度、电泳条件等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上样缓冲液中不添加甘油、用量为PCR产物体积的1.5~3倍、变性温度98℃、变性时间10~15min、电泳缓冲液为0.5×TBE,常温下恒功率80W(2.67W/cm)电泳2 h左右,单链DNA条带清晰,易于识别。
余桂红唐克轩马鸿翔周淼平张旭任丽娟陆维忠
关键词:小麦SSCP
小麦幼胚培养结合标记选择快速转育抗赤霉病主效QTL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小麦幼胚培养结合标记选择快速转育抗赤霉病主效QTL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抗赤霉病回交转育、幼胚壮苗培养、标记辅助选择、快速成苗技术相结合的快速转育抗赤霉病主效QTL,它以农艺性状优良但感赤霉病小麦品种或品...
张鹏马鸿翔姚金保张旭余桂红任丽娟张平平
与小麦赤霉病抗性主效QTL紧密连锁的SSCP标记及其应用
本发明涉及一个与小麦赤霉病抗性主效QTL紧密连锁的SSCP标记,其特征在于:利用抗赤霉病的小麦品种或品系3BS区域存在的赤霉病抗性QTL抗赤霉病候选基因,通过引物进行PCR扩增,PCR扩增产物变性后单链构象产生差异,建立...
余桂红杜军凯马鸿翔张旭周淼平任丽娟张鹏孙晓波
文献传递
小麦纹枯病抗性苗期鉴定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小麦纹枯病抗性苗期鉴定的方法,是将小麦纹枯病菌(Rhizactonia cerealis)菌种活化培养,获得菌丝;通过培养基使菌丝长满牙签后形成有菌牙签;将待鉴定的小麦品种或品系的种子在培养皿中于25℃下萌...
任丽娟周淼平张旭余桂红马鸿翔
文献传递
提高小麦纹枯病抗性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小麦纹枯病抗性的方法,是利用一对特定引物通过PCR方法由拟南芥基因组DNA克隆出拟南芥NPR1基因的克隆片段SEQ ID No:1,并构建拟南芥NPR1基因的表达载体;再通过基因枪法将拟南芥NPR1基因...
周淼平姚金保任丽娟杨学明马鸿翔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