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代泉玉

作品数:3 被引量:7H指数:1
供职机构:枝江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急性
  • 1篇蛋白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凝血
  • 1篇血栓
  • 1篇血栓前体蛋白
  • 1篇针灸
  • 1篇针灸疗法
  • 1篇生化
  • 1篇生化标志
  • 1篇生化标志物
  • 1篇栓塞
  • 1篇髓鞘
  • 1篇髓鞘碱性
  • 1篇髓鞘碱性蛋白
  • 1篇凝血
  • 1篇奇穴
  • 1篇呃逆
  • 1篇外伤
  • 1篇顽固性呃逆

机构

  • 3篇枝江市人民医...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3篇代泉玉
  • 2篇冯永钦
  • 2篇曹一山
  • 1篇刘玉翠
  • 1篇汪万国
  • 1篇王喜丰
  • 1篇董保春
  • 1篇刘少锋
  • 1篇蔡菁晨
  • 1篇杨良卫
  • 1篇黎翠玲
  • 1篇韩永耀
  • 1篇陈玉莲
  • 1篇李绪雄
  • 1篇覃士英
  • 1篇龙晓宇
  • 1篇胡俊斌
  • 1篇付群芳
  • 1篇董传斌

传媒

  • 1篇湖北中医杂志
  • 1篇血栓与止血学
  • 1篇神经损伤与功...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急性脑梗死生化标志物的变化及意义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血栓前体蛋白(TpP)、S-100蛋白(S-100)、髓鞘碱性蛋白(MBP)在急性脑梗死中的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9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梗死组)及98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在发病后6、12、24hTpP、S-100和MBP的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梗死组TpP在发病后6h开始上升,12h达高峰,24h仍维持在较高水平,各时间点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MBP在6、12h均无明显增加,24h有较大幅度上升,且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S-100在6、12h均无明显增加,24h有一定程度增加,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TpP、MBP、S-100分别在脑梗死的不同时期有一定表达,对疾病的进展及预后判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王喜丰冯永钦代泉玉曹一山汪万国付群芳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血栓前体蛋白S-100蛋白髓鞘碱性蛋白
急性白血病合并以栓塞表现为特征的DIC4例临床分析
2009年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合并以栓塞为主要表现的DIC的临床特征。方法分析4例AL合并以栓塞表现为特征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患者的病例资料并结合文献分析。结果本文4例AL合并DIC时其突出表现均并非为出血,而以栓塞表现为特征,易延误诊治。而此阶段DIC抗凝治疗可取得较佳疗效。结论4例AL合并以栓塞为主要表现的DIC的临床特征:①病因以感染诱发者居多;②临床表现以脏器功能损害或者衰竭(脏器内微血栓形成)为主,其中以急进性肝损害为甚,个别可发生多脏器功能衰竭;③DIC实验室检查中纤维蛋白原(Fbg)均>4.0g/L,伴PT和/或aPTT延长;④抗凝治疗效果显著,受损脏器功能大多在短期内恢复。
蔡菁晨胡俊锋冯永钦代泉玉杨良卫胡俊斌
关键词:栓塞
经外奇穴为主治疗脑外伤并发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2012年
顽固性呃逆是神经外科临床中常见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如在早期不能得到有效治疗,往往导致患者呼吸困难,脑组织缺血缺氧逐渐加重而危及生命。目前国内外尚无确切有效治疗方法。顽固性呃逆是传统的针灸适应证之一,本课题组在多年临床治疗观察的基础上,进行了穴位治疗与化学合成药物治疗相比较的随机对照研究。采用穴位按压或针刺补泻,必要时辅以G6805电针治疗仪治疗脑外伤并发顽固性呃逆,取得了确切疗效,现报道如下。
李绪雄韩永耀龙晓宇曹一山陈玉莲代泉玉覃士英刘玉翠董传斌董保春刘少锋黎翠玲
关键词:顽固性呃逆针灸疗法经外奇穴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