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贵华

作品数:99 被引量:2,631H指数:28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地震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7篇期刊文章
  • 16篇会议论文
  • 3篇标准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6篇天文地球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建筑科学
  • 2篇农业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68篇地震
  • 37篇断层
  • 23篇地表破裂
  • 20篇裂带
  • 18篇汶川地震
  • 17篇青藏高原
  • 16篇地表破裂带
  • 16篇破裂带
  • 13篇青藏
  • 11篇地震地表破裂
  • 11篇活动断层
  • 10篇地震地表破裂...
  • 9篇数据库
  • 9篇发震
  • 8篇震源
  • 8篇块体
  • 7篇地质
  • 7篇汶川MS8....
  • 6篇水库
  • 6篇活断层

机构

  • 98篇中国地震局
  • 11篇四川省地震局
  • 9篇山东省地震局
  • 8篇北京师范大学
  • 7篇宁夏回族自治...
  • 5篇上海市地震局
  • 3篇大连理工大学
  • 3篇河北省地震局
  • 3篇青海省地震局
  • 3篇中国地震局兰...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云南省地震局
  • 2篇新疆维吾尔自...
  • 2篇国家科学研究...
  • 1篇防灾科技学院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市地震局
  • 1篇福建省地震局
  • 1篇山西省地震局

作者

  • 99篇于贵华
  • 83篇徐锡伟
  • 29篇陈桂华
  • 19篇谭锡斌
  • 19篇马文涛
  • 14篇吴熙彦
  • 13篇郭婷婷
  • 11篇安艳芬
  • 10篇袁仁茂
  • 9篇张兰凤
  • 9篇闻学泽
  • 9篇李陈侠
  • 8篇孙鑫喆
  • 8篇杜克平
  • 7篇许冲
  • 6篇王银
  • 6篇程佳
  • 5篇冉勇康
  • 5篇徐长朋
  • 5篇郑荣章

传媒

  • 37篇地震地质
  • 7篇地球物理学报
  • 5篇中国科学(D...
  • 5篇地学前缘
  • 4篇国际地震动态
  • 3篇震灾防御技术
  • 2篇地震研究
  • 2篇地球物理学进...
  • 2篇中国地震
  • 2篇吉林大学学报...
  • 2篇第六届地质构...
  • 2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科技导报
  • 1篇地震学报
  • 1篇华南地震
  • 1篇地球信息科学
  • 1篇工程抗震与加...
  • 1篇建筑科学与工...
  • 1篇地震工程学报
  • 1篇地球科学

年份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6篇2016
  • 6篇2015
  • 5篇2014
  • 10篇2013
  • 10篇2012
  • 3篇2011
  • 11篇2010
  • 5篇2009
  • 10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4篇2004
  • 6篇2003
  • 5篇2002
  • 3篇2000
9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大陆高震级地震危险区判定的地震地质学标志及其应用被引量:103
2017年
高震级地震是指能沿发震活动断层产生地震地表破裂且震级M≥7.0的地震。高震级地震发生地点的识别是活动断层长期滑动习性和古地震研究的科学目标之一,也是地震预测预报的关键问题。地震地质学标志研究及其应用是地震预测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推动地震科学的发展、特别是地震监测预报学科的进步,对地震灾害预防和有效减轻可能遭遇的地震灾害损失也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更是政府、社会和科学界十分关注、迫切需要解决的地震科学问题。2008年汶川地震(M8.0)、2010年玉树地震(M7.1)、2013年芦山地震(M7.0)、2015年尼泊尔廓尔喀(Gorkha)地震(M_W7.8)在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相继发生,吸引了国内外众多地学专家的关注,发表了一大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为高震级地震地质标志的分析与研究提供了非常好的基础。文中首先解剖、分析了这些地震的发震构造模型、发震断层的地震破裂习性、地壳介质力学特性、应力-应变环境和中小地震活动性等特征,然后归纳、总结出高震级地震其发震断层或发生地点的5种共性特征,即5种不同类型的地震地质学标志,讨论了地震地质标志的可靠性问题;最后结合1:5万活动断层填图成果,参考已有区域地震层析成像和断层闭锁相关成果,对华北构造区和青藏高原及其邻近地区的未来高震级地震危险区进行了试验性识别,这些地震地质标志的科学性和适用性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的完善与时间的检验。
徐锡伟吴熙彦于贵华谭锡斌李康
关键词:地震危险区
基于组件对象的地图数据管理方法被引量:1
2003年
为合理有效地组织和管理地图数据,提出了基于组件对象的地图数据管理方法:利用Object组件对象开发平台设计出自动生成地图;按库名查询、分类查询、综合查询3种查询方式的地图查询;并包括添加、删除、移动地国要素的修改方法。该方法通过Excel表自动生成地图,有3种地图数据库查询功能:同时具有扩充性、实时性和安全性,是一种为管理者提供的方便快捷的地图数据管理方法。
孙怡陈强沈玉英周平于贵华徐锡伟
关键词:组件对象
五台山北麓断裂繁峙段晚第四纪活动性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五台山北麓断裂位于山西地堑系北部。本文以五台山北麓断裂繁峙段的地质地貌为研究对象,分别在繁峙县的大峪村和岗里村两地断裂沿线进行了无人机测量。利用三维结构的运动重建技术(Structure from Motion,SfM)进行影像数据处理,得到高精度点云数据,并通过进一步处理获得了分辨率达0.5m的高清断错地貌正射影像(DOM)和数字高程模型(DEM)。通过对典型地区的详细野外调查和挖掘探槽等手段对该段晚第四纪的活动性进行研究,发现断层晚第四纪以来的活动主要是以正倾滑运动为主。同时在五台山北麓断裂沿线的大峪村、岗里村等地进行了断错地貌分析和晚第四纪滑动速率计算,得到约20ka以来的断层垂向滑动速率为0.4—0.6mm/a,近18ka以来该段发生过至少两次古地震事件。古地震事件和滑动速率分析表明,五台山北麓断裂晚第四纪,尤其是全新世以来活动强烈,且不同段落存在明显的活动性差异。
赵仕亮谭锡斌于贵华徐锡伟石峰孙鑫喆高伟
关键词:山西地堑系滑动速率正断层
汶川地震Mw7.9同震断层陡坎类型与级联破裂模型
2008年5月12日在青藏高原东缘的龙门山推覆断裂带上发生了Mw7.9汶川地震.龙门山推覆断裂带从北东到南西可分为北、中、南三大段落:龙门山推覆构造带北段的青川断裂、林庵寺断裂、江岫断裂为中更新世断裂,晚第四纪以来不活动...
于贵华郭婷婷谭锡斌安艳芬孙鑫喆徐锡伟Yann Klinger刁桂苓陈桂华冯小东李陈侠朱艾斓袁仁茂
关键词:汶川地震
首都圈地区地壳最新构造变动与地震
徐锡伟张先康吴卫民马胜利江娃利顾梦林冉勇康于贵华马文涛林传勇李松林孙振国刘杰
该项目利用先进的深地震反射探测、浅层地震探测和活动构造定量研究,综合岩石学的基本特征,结合岩石力学实验和三维数值模拟等手段加以验证,对首都圈地区地壳三维结构特征、速度结构特征、地表活动构造分布格局及其活动性特征和深浅构造...
关键词:
关键词:地球物理探测构造物理
丽江-小金河断裂第四纪以来的左旋逆推运动及其构造地质意义——陆内活动地块横向构造的屏蔽作用被引量:79
2002年
通过卫、航片解释、野外活断层调查实测与年龄测试分析发现 :斜切中国西南“川滇菱块”的横向构造———丽江 -小金河断裂为一断面高角度倾向NW的逆左旋走滑型活动断裂。通过盆地复位和同沉积盆地的位错分析 ,确定了该断裂第四纪以来的水平位错量为 7 4~ 7 6km。断裂两侧差异隆升及相应堆积物的分析表明 ,中更新世以来 ,断裂垂直位错量达 5 0 0~ 70 0m以上。由此计算得到丽江 -小金河断裂第四纪和中更新世以来的水平与垂直位错速率分别为 3 7~ 3 8mm/a和 1 0~1 5mm/a。水平位错及相关年龄测试资料表明 ,该断裂晚更新世以来的平均位错速率在 2 6~4 0mm/a之间 ,中值为 3 3mm/a ;全新世以来的平均位错速率在 2 5~ 5 0mm/a之间 ,中值为3 5mm/a。第四纪各时段以来滑动速率的较好相似性表明 ,长期以来 ,该断裂的活动具相对稳定性和活动地块边界的持久性。
向宏发徐锡伟虢顺民张晚霞李洪武于贵华
关键词:第四纪
川滇菱形块体顺时针转动的构造学与古地磁学证据被引量:65
2003年
川滇菱形块体内部受NE向丽江 -小金河断裂的切割 ,可进一步划分为川西北次级块体和滇中次级块体等南北 2个部分 ;各次级块体东边界断裂有规律地左旋滑动、西边界断裂的右旋滑动及其滑动速率值的差异 ,反映出新生代时期各次级块体作向SE的水平滑移叠加绕垂直轴顺时针转动的复合运动。其中 ,川西北次级块体SE向的水平滑移速率 5mm/a ,顺时针转动角速度 1 4°/Ma ;滇中次级块体SE向的水平滑移速率 3 5mm/a ,顺时针转动角速度约 1 5°/Ma。在滇中次级块体内部姚安、大姚、永仁、昆明北马街等地采集到约 90个古新世地层的定向样品 ,通过交变退磁和热退磁获得了它们各自的剩磁矢量 (实验磁偏角和磁倾角 ) ,由实测磁偏角与期望磁偏角相比可知川滇地区滇中次级块体中新世早期以来的顺时针转动累积量可达 30°~ 4 8°。次级块体的整体转动与块边活动断裂的左旋滑动符合左旋走滑断裂作用区块体作顺时针转动的运动学模式。
徐锡伟程国良于贵华宋方敏向宏发张兰凤Hagai Ron王洋龙闻学泽
关键词:活动块体
活动断层避让相关问题的讨论被引量:48
2016年
2008年汶川地震、2010年玉树地震、2014年鲁甸地震等大量震例研究表明,严重的地震灾害损失和人员伤亡主要源于发震断层的同震地表破裂、近断层的强地面运动和地基失效引起的建(构)筑物倒塌。因此,避让活动断层是有效减轻可能遭遇的地震灾害损失的一项重要措施。但如何避让活动断层和避让多少距离能够保证地面建(构)筑物不受活动断层同震错动引起的直接毁坏,一直是国内外学者争论的焦点科学问题。1)首先基于历史地震地表破裂资料,定量分析了活动断层同震地表破裂的局部化特征、同震地表破裂与建(构)筑物的破坏关系,得出了地震地表破裂带及其直接严重地震灾害带宽度的平均统计值约为30m的认识。2)通过1999年集集地震、2008年汶川地震等地表破裂带宽度资料和地震灾害空间分布关系的分析,指出了倾滑断层具有明显的上盘效应,断层上、下盘地表破裂带或严重地震灾害带宽度之比为2︰1至3︰1。3)基于上述分析获得的最新认识,进一步讨论了避让对象、活动断层定位要求、不同类型活动断层最小避让距离、特殊建(构)筑物避让和"抗断"设计理念等问题。最后,呼吁立法机构加强活动断层避让和活动断层探测的立法工作,规范活动断层上及其邻近地段土地利用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合理避让活动断层的行为,防患于未然,提高中国防震减灾的基础能力。
徐锡伟郭婷婷刘少卓于贵华陈桂华吴熙彦
关键词:活动断层地震地表破裂带
江淮地区布格重力异常与中强地震发生的构造环境分析被引量:10
2002年
通过对布格重力异常等值线的离散化、梯度计算和粗化处理 ,生成江淮地区布格重力异常梯度分级图。布格重力异常高梯度区与中强地震的空间分布有很好的一致性 ,与低梯度分布区的弱地震活动性形成鲜明的对比。同时 ,布格重力异常高梯度区的分布具有线性展布特点 ,可以划分出两组布格重力异常梯级带 ,一组走向北东 ,另一组走向北西西。同方向的条带具有相互平行、间距近似相等的特点 ,不同方向的构造带相互交切 ,形成一幅网络状图象。沿着这些梯级带存在断裂构造 ,它们在晚第三纪至第四纪早期有过构造运动 ,但晚更新世以来活动不明显。在江淮地区 ,布格重力异常梯级带、晚第三纪至早第四纪活动断裂和中强地震在空间有比较明显的对应关系。因此 ,在现今构造活动不太强烈的地区 ,布格重力异常梯级带可以认为是划分中强地震潜在震源区的一个重要标志。
韩竹军邬伦于贵华叶燕林
关键词:构造环境中强地震数字高程模型
1:50000活动断层填图
本标准规定了1:50 000活动断层填图的工作流程、内容及成果表达,适用于确定出露地表的活动断层或有地形地貌迹象的隐伏活动断层位置以及获取断层活动性参数的工作。
杨晓平徐锡伟宋方敏冉勇康何宏林田勤俭张世民陈杰于贵华吴熙彦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