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彩田 作品数:7 被引量:73 H指数:4 供职机构: 杭州市余杭区第二人民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骨折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炎症因子与ESR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21 2019年 目的 探讨骨折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炎症因子和红细胞沉降率(ESR)的表达。方法 选择医院2014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择期行手术的骨折患者3 792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术后医院感染情况,感染患者病原菌和耐药情况,及感染患者与未感染患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ESR水平。结果 骨折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率为2.85%(108/3 792);感染部位以呼吸道和皮肤及黏膜为主;共培养分离病原菌141株,其中革兰阴性菌83株占58.87%,以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氏不动杆菌为主;革兰阳性菌48株占34.04%,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真菌10株占7.09%。主要革兰阴性菌对抗菌药物均有一定的耐药性,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和阿米卡星较敏感;未检出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耐药的革兰阳性菌。感染患者血清CRP、PCT、IL-6、TNF-α和ESR分别为(85.52±12.31)mg/L、(8.97±1.49)ng/L、(98.17±16.57)ng/L、(35.49±4.63)pg/ml和(76.81±14.68)mm/h高于未感染患者(P<0.001)。结论 骨科术后医院感染患者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对头孢类耐药率较高,感染患者血清CRP、PCT、IL-6、TNF-α和ESR升高,为降低术后医院感染,应根据耐药结果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丁彩田 富海琴 张勤中 齐武林 曹华关键词:术后医院感染 C-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 白细胞介素-6 红细胞沉降率 动力髋螺钉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比较动力髋螺钉(DHS)和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LCP)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差别。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1年2月接受DHS或LCP治疗的95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髋关节功能方面的指标。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髋关节功能方面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HS和LCP均为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方法。 曹华 吴世良 张勤忠 丁彩田关键词:动力髋螺钉 股骨近端锁定钢板 股骨转子间骨折 成人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56例疗效分析 2012年 目的探讨成人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的治疗。本人指的是Jupititer分类的双柱骨折。通过尺骨鹰嘴截骨或肱三头肌腱双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后的中长期疗效分析。方法自2002年8月至2008年11月,收治肱骨远端双柱骨折67例,经切复内固定56例,所有病例采用肘后正中入路。45例采用尺骨鹰嘴截骨内固定(其中4例合并同侧鹰嘴骨折);11例采用肱三头肌腱双侧入路。45例患者采用双钢板固定。11例患者用Y型钢板固定。经过2年以上诊治,进行回顾性分析。按Riseborough and Radin"s分类:二型骨折17例,三型骨折25例,四型骨折14例。结果随诊21~97个月,平均42.7个月,肘关节活动度:屈:108.6°,伸-27.8°。评分结果:双钢板组45例,平均83.25分,平均屈110°,伸-25.2°,优良率77.7%;Y型钢板组11例,平均75.32分,平均屈103.2°,伸-38.6°,优良率63.6%。按入路途径:尺骨鹰嘴截骨入路45例,平均屈112°,伸-22.8°,优良率80%,肱三头肌腱双侧入路11例,平均屈92.4°,伸-42°,优良率45.4%。结论尺骨鹰嘴截骨入路结合双钢板固定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有许多优势:充分暴露,容易解剖复位,有效固定及早期锻炼。 丁彩田 富海琴 闻鑫高 张勤忠 翟伟韬关键词:尺骨鹰嘴截骨 双钢板固定 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8 2004年 目的 :比较多种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方法各自的优缺点及最佳适应证 ,从而找出一种最佳的治疗方案。方法 :从 1991- 2 0 0 1年共收治病例 14 0例 ,采用瑞士动力髋螺钉 (Richard钉 )、单臂外固定支架、麦氏鹅头钉、AO角度钢板内固定治疗及骨牵引保守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 ,从中分析出治疗效果的优劣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多少。结果 :Richard钉固定最稳定 ,承载最大 ,治疗优良率最高 ,发生的并发症最少 ;其次是外固定支架 ,角度钢板及麦氏鹅头钉。结论 :保守牵引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经济、安全、简单 ,但长期卧床易导致并发症且易发生髋内翻 ,治疗优良率低。对于采用内固定治疗的患者 ,应首选动力髋螺钉。对于不能忍耐较大手术的患者 ,应尽可能应用单臂外固定支架。少数用Richard钉及多功能支架难于固定的患者 ,可采用AO角度钢板固定。而麦氏鹅头钉因其结构不够合理 ,固定强度不足 ,术后并发症多 ,应放弃使用。 吴有鲁 张勤中 冯庆生 章武华 丁彩田 费爽明 闻鑫高 林栋关键词:股骨转子间骨折 动力髋螺钉 单臂外固定支架 麦氏鹅头钉 内固定 开放性骨折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及血清CRP和PCT变化分析 被引量:23 2018年 目的探讨开放性骨折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变化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收治的择期行开放性骨折术患者85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归纳开放性骨折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感染患者病原菌及CRP和PCT变化情况。结果 850例开放性骨折患者,术后医院感染37例,感染率为4.35%,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共分离培养病原菌5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9株占53.70%,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革兰阳性菌21株占38.89%,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真菌4株占7.41%。年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合并基础疾病是开放性骨折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P<0.05)。感染患者血清CRP和PCT分别为(95.26±15.47)mg/L、(4.13±1.27)μg/L高于未感染患者(P<0.001)。结论开放性骨折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相关因素较多,应做好相关防范措施且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降低感染率。 丁彩田 富海琴 齐武林关键词:开放性骨折 医院感染 C-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 严重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 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探讨严重桡骨远端骨折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47例桡骨远端骨折,男20例,女27例;年龄45~89岁,平均67岁.按AO原则分类,根据不同的骨折类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21例(A组)采用闭合复位石膏或夹板外固定,其中A31例,Bi2例,B23例,B33例,C112例.8例(B组)采用闭合整复,多功能支架外固定(包括配合经皮克氏针固定),A31例,B22例,C11例,C22例,C32例.6例(C组)采用切开复位T形或斜T形钢板螺钉内固定,其中B11例,B22例,Ci2例,C21例.12例(D组)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配合多功能支架外固定,B12例,B22例,B33例,C13例,C21例,C31例.结果:按Shea评定法评估,A组(非手术组)优8例,良6例,中5例,差2例,优良率为66.7%(14/21);B组优6例,良1例,中1例,优良率87.5%(7/8);C组优4例,良1例,中1例;D组优8例,良2例,中2例,C、D两组优良率均为83.3%(5/6,10/12).结论:严重桡骨远端骨折,根据AO分类的不同,手术治疗比非手术治疗有明显的优势,具体方法可根据骨折的类型不同进行选择. 吴有鲁 冯庆生 丁彩田 张勤中 章武华 费爽明 闻鑫高 林栋 曹华 何利江 董海兵钉棒固定结合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 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评估钉棒固定结合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意义。方法自2003年4月至2008年9月,收治35例胸腰段骨折患者,均采用后路伤椎椎弓根植骨钉棒固定。其中男性26例,女性9例;年龄23~57岁,平均38.6岁。其中胸椎11骨折4例,胸椎12骨折12例,腰椎1骨折患者10例,腰椎2骨折5例,胸椎11与腰椎3骨折2例,1例为胸12腰1骨折。以Denis的三柱分型均为不稳定型受伤椎体高度均通过术前及术后拍片测量。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随诊时间为12~25个月,平均19.6个月,所有患者获得骨性愈合。术后椎体高度没有明显丢失,钉棒没有松动及断裂。结论钉棒固定结合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可以恢复受伤椎体高度,同时临床效果满意。 丁彩田 富海琴 张俊杰 张勤忠 何利江 林栋 陈其昕关键词:胸腰椎骨折 椎弓根植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