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龚妮丽

作品数:30 被引量:66H指数:4
供职机构:贵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贵州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国家教育部“211”工程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合作作者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艺术
  • 4篇文化科学
  • 3篇哲学宗教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文学

主题

  • 19篇音乐
  • 6篇中国传统音乐
  • 6篇美学
  • 6篇传统音乐
  • 5篇文化
  • 4篇音乐文化
  • 4篇审美
  • 4篇乐美
  • 3篇中国音乐
  • 3篇美育
  • 3篇教育
  • 3篇国音
  • 2篇学科
  • 2篇艺术
  • 2篇音乐美学
  • 2篇音乐美育
  • 2篇音乐批评
  • 2篇音乐评论
  • 2篇音乐欣赏
  • 2篇哲学

机构

  • 29篇贵州大学

作者

  • 29篇龚妮丽
  • 2篇张新民

传媒

  • 8篇贵州大学学报...
  • 4篇贵州大学学报...
  • 4篇星海音乐学院...
  • 2篇贵州文史丛刊
  • 2篇艺术百家
  • 1篇中国音乐
  • 1篇贵州社会科学
  • 1篇贵州师范大学...
  • 1篇贵阳学院学报...
  • 1篇艺术评鉴
  • 1篇纪念孔子诞辰...

年份

  • 2篇2016
  • 2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5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3
  • 2篇2002
  • 2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8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解读的新尝试——评大型丛书《贵州少数民族音乐文化集粹》被引量:2
2010年
大型丛书《贵州少数民族音乐文化集粹》,分别展现了贵州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彝族、水族、仡佬族等世居民族的音乐风貌。《集粹》的成功一是以文化人类学的视野解读原生态音乐,体现出文化整体性与参与体验性的特点;二是对"集成"音乐标本自然生态的复原,又有效利用了"集成"的资料价值;三是体例新颖,写法不拘一格,融学术性、趣味性、可读性为一炉。
龚妮丽
关键词: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人类学
20世纪中国音乐文化两次转换的美学思考被引量:3
2002年
20世纪是中国音乐文化发生转换的重要时期。百年来 ,中国音乐文化经历了两次明显的转换。第一次转换发端於 19世纪末 2 0世纪初 ,是在剧烈的社会矛盾冲突、血与火的斗争中完成的。这次转换以中国从传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为背景 ,“求变”的心理加速了对西方外来文化的吸收与借鉴 ,从而改变了中国音乐文化的发展方向。审美崇尚从原来古典的和谐转向了近代的崇高 ,并突出了理性追求。第二次转换是在 2 0世纪末 ,中国进入从日常生活到社会经济文化全面转型 ,以“现代化”为价值诉求的社会发展阶段 ,审美崇尚由崇高范畴转变为多元化的审美追求。中国人面对自己文化建构的诸多问题 ,开始反思西方文化。
龚妮丽
关键词:中国音乐文化美学思考
音乐审美诉求多元化及其多元音乐美学建构的思考被引量:4
2013年
今天的音乐审美多元化格局明显地浓缩了历史发展中的审美文化模式,同时共生于今天的审美场域。审美世界的纷繁复杂与理论的无能为力形成巨大的反差,审美的价值多元无疑在召唤一种新的美学,即多元音乐美学的出现。多元一体美学建构的可能性既建立在主体间性的基础上,也建立在音乐美学的元约定之上。只要人类的审美活动还具有最基本的共同性,建构多元一体的音乐美学理论就有可能,但也面临着来自理论与实践的诸多挑战。
龚妮丽
关键词:音乐艺术审美诉求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音乐审美教育探析被引量:1
2008年
音乐审美教育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就受到中国儒家的重视,认为音乐美育除了培养人格,还可以淳化社会风气、和谐社会。音乐美育贯穿于人的一生,在家庭、学校、社会三种教育中,各有分工又共同形成对人一生的全面培养。
龚妮丽
关键词:传统社会音乐美育
东跨日本访逸书的晚清学者——黎庶昌及其《古逸丛书》考论
十九世纪末,黎庶昌出使日本时,在他的幕僚杨守敬的大力协助下,访求辑录了二十余种国内久已失传的极为珍贵的古籍,影印汇刻了《古逸丛书》。李一氓在谈到孤本、善本的搜访
张新民龚妮丽
文艺美学的学科定位探析
2006年
随着美学研究的现代转向,艺术活动被视为人类审美化(诗意)的生存方式,更加突出了它的美学意义,“混合于”美学中的艺术研究越来越具有独立发展的趋势,遂形成文艺美学学科。文艺美学虽然与艺术哲学有渊源关系,但它始终关注艺术的审美问题;作为美学与文艺学的交叉学科,它更侧重研究艺术的审美特性,揭示艺术审美活动的超越意义。
龚妮丽
关键词:文艺美学学科定位
中国传统文化视野中的音乐文化意义解读被引量:2
2007年
在中国古代特别是先秦时期,音乐备受重视,成为一切艺术的中心,儒、道两家都将它看成与社会人生有着密切联系的文化现象,认为音乐与自然、人、社会相通相契,是一种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文化存在。儒道两家的音乐美学思想都建立在"天人合一"的思想基础上,将音乐的存在与自然、天道紧密地联系起来。而儒家,更是在美善相契的观念中,将音乐视为调适情感,修养品性的文化手段,并认为音乐是与人的社会行为有直接关系的文化现象,音乐的意义不仅在于审美,它还承担着教化民风、考察政治得失、协调社会伦理秩序的作用。
龚妮丽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存在论
音乐美育与素质教育被引量:1
2002年
音乐教育、音乐美育和素质教育三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以素质教育为前提的音乐教育应强调它的美育内涵 ,避免单面教育和重艺轻美。音乐美育必须以陶冶性情、开启智慧、完善人格为目标 ,设定它的教育内容、方法和形式。
龚妮丽
关键词:音乐美育素质教育
论音乐哲学与音乐美学的学科视野及交叉关系——兼谈2001年新版《格罗夫音乐词典》置换“音乐美学”词条的原因被引量:8
2009年
音乐美学与音乐哲学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二者既不能等同,又必须承认它们的隶属关系和交叉关系。音乐作为人类精神文化的产物,给哲学家提供了哲思与诠释的巨大空间。音乐美学成为主流与近代"美的艺术"的提出以及美学学科的建立有直接的关系。20世纪随着音乐对美的颠覆,有的哲学-美学家放弃了将美作为音乐一元论的价值诉求,更加广泛地关注音乐的哲学问题。音乐美学与音乐哲学以既相重合又各有侧重的视野关注着人类的音乐活动,没有必要用音乐哲学替代音乐美学,研究的意义在于实质而不在于名称。
龚妮丽
关键词:音乐美学音乐哲学学科关系
略论音乐批评被引量:3
2003年
音乐批评的功能是帮助听众、启发听众去感悟音乐 ;揭示作曲家音响符号系统运用的成败 ;评判表演者对作品的诠释与再创造。音乐评论面对不同读者 ,有不同侧重 ,其意义具有多重性。音乐批评包涵艺术批评、社会批评与哲学批评 ,不仅涉及音乐本身 ,还要涉及社会、历史、政治、文化。
龚妮丽
关键词:音乐批评艺术批评社会批评哲学批评音乐评论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