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鲁华东

作品数:15 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医学创新课题福建省卫生厅青年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蛋白
  • 4篇细胞
  • 3篇病理
  • 2篇蛋白酶
  • 2篇预后
  • 2篇脂肪
  • 2篇脂肪性
  • 2篇脂肪性肝病
  • 2篇直肠
  • 2篇神经鞘膜
  • 2篇神经鞘膜瘤
  • 2篇透明细胞
  • 2篇鞘膜
  • 2篇肿瘤
  • 2篇外周
  • 2篇外周神经
  • 2篇临床病理
  • 2篇金属蛋白
  • 2篇金属蛋白酶
  • 2篇酒精

机构

  • 13篇厦门大学
  • 2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中南大学湘雅...

作者

  • 15篇鲁华东
  • 4篇马红
  • 3篇刘晓坤
  • 3篇李新生
  • 3篇任军
  • 3篇潘超
  • 2篇张文强
  • 2篇陈守惠
  • 2篇廖洪锋
  • 2篇罗广承
  • 2篇黄延玲
  • 2篇殷平
  • 2篇魏芳
  • 1篇陈露芳
  • 1篇李琦
  • 1篇田新华
  • 1篇陈卉品
  • 1篇陈春成
  • 1篇刘忠臣
  • 1篇郭新华

传媒

  • 3篇临床与实验病...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慢性病学杂志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华口腔医学...
  • 1篇福建医药杂志
  • 1篇中国皮肤性病...
  • 1篇中国麻风皮肤...
  • 1篇皮肤性病诊疗...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二甲双胍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肝组织T-钙黏蛋白表达的影响
2019年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肝组织T-钙黏蛋白表达的影响,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组,NC1组:8周正常饮食组;NC2组:16周正常饮食组;HFD1组:8周高脂饮食组;HFD2组:16周高脂饮食组;HFD+M组:二甲双胍治疗组,即16周高脂饮食同时给予二甲双胍治疗8周。免疫组化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T-钙黏蛋白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结果 HFD+M组大鼠肝组织的NAFLD活动度评分(NAS)较HFD2组明显降低(P<0.01),T-钙黏蛋白的蛋白和mRNA表达亦明显下降(P<0.05)。肝组织T-钙黏蛋白表达的免疫组化评分与肝组织的炎症分级、脂肪变百分比和气球样变程度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二甲双胍可能通过下调肝组织T-钙黏蛋白的表达发挥对NAFLD的治疗作用。
马红魏芳鲁华东陈立刚黄延玲张文强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二甲双胍
腮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一例被引量:2
2012年
导管内乳头状瘤(intraductal papilloma)是一种极为罕见的涎腺良性肿瘤,现将一例腮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报告如下。
刘争进殷平陈春成鲁华东
关键词:导管内乳头状瘤腮腺
鳞状毛囊角化病并萎缩纹1例
2010年
患者女,28岁。患者1年前分娩后,腰腹部出现片状鳞屑,脱落后中央有黑点,反复出现同样鳞屑,无明显自觉症状。病情发展缓慢,夏季减轻,冬季加重。既往体健,无家族史。体格检查:各系统检查未发现异常。皮肤科情况:腹部条状萎缩性红斑,腰腹部、臀部散在分布略呈圆形的片状鳞屑,淡灰色,直径约0.5~2.0cm,境界明显,在鳞屑中央可见一与毛囊孔一致的黑点,鳞屑菲薄,边缘翘起(图1)。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角化过度,
任军刘晓坤李新生鲁华东
关键词:鳞状毛囊角化病组织病理检查腰腹部自觉症状病情发展无家族史
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中MMP-2和TIMP-2的表达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 探讨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malignantperipheralnervesheathtumors,MPNST)中基质金属蛋白酶- 2 (matrixmet alloproteinase- 2,MMP -2)及其相应的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tissueinhibitorofmetalloproteinase- 2,TIMP- 2)蛋白表达与病理分级、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MPNST中MMP -2及TIMP -2表达,并行回顾性随访。结果 58例MPNST中MMP- 2阳性表达51例,阳性表达率是87. 9%,TIMP- 2阳性表达36例,阳性表达率是62. 1%。MMP 2蛋白表达与病理学分级、远处转移率呈正相关,与术后生存率呈负相关;而TIMP- 2则相反。结论 MMP- 2、TIMP- 2与MPNST病理学分级、远处转移及术后生存期有关,可作为判断肿瘤恶性程度及预后的有用的参考指标。
鲁华东吕长虹
关键词: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基质金属蛋白酶-2肿瘤转移预后
肺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1例被引量:7
2014年
患者男性,26岁,因“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1个月”入院。咳嗽为间断性非刺激性干咳,无痰,无畏寒、发热,无胸闷、胸痛,人院前4天无明显诱因咳白色黏痰,痰量少,并伴有鼻塞、流涕。患者既往吸烟10年,20支/日。肺部CT示:双肺弥漫分布的结节灶及空洞病灶(图1),考虑为肉芽肿性病变、朗格汉斯细胞肉芽肿或肺泡癌可能,遂行支气管镜活检。标本经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常规脱水,石蜡包埋,4μm厚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
鲁华东潘超陈守惠伊小文
关键词:肺疾病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病例报道
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瘤的临床特点分析和治疗
2018年
目的探讨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瘤(垂体TSH瘤)导致中枢性甲亢的临床特点及治疗,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垂体TSH瘤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资料,5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高代谢症状伴或不伴鞍区占位效应,且血清FT4、FT3水平升高,TSH升高或正常,均经垂体磁共振(平扫+增强)检查为大腺瘤。结果 4例行经鼻蝶神经内镜鞍区占位切除术,1例行开颅垂体瘤切除术,术后病理证实均为垂体腺瘤,免疫组化TSH阳性。结论甲亢患者血清TSH不被抑制时要警惕有无垂体TSH瘤的可能,需及时行垂体磁共振检查,若发现垂体腺瘤尽早手术治疗。
马红梁琴香鲁华东王建腾王云霞周彬彬田新华
关键词:磁共振检查甲状腺机能亢进
丙酮酸激酶M2亚型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 探讨丙酮酸激酶M2亚型(PKM2)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48例肾透明细胞癌组织及其配对的癌旁组织,采用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及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PKM2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和配对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表达水平与肾透明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Westernblot和FQ-PCR结果提示: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PKM2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为1.585±0.112,癌旁组织的相对表达量为0.760±0.097.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PKM2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为5.060±0.471,癌旁组织的相对表达量为3.431±0.221.免疫组织化学提示:PKM2的阳性染色颗粒主要位于细胞质内,PKM2在28例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高表达(58.33%),在癌旁组织中仅5例高表达(10.41%),提示PKM2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的表达强度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KM2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随Fuhrman分级和TNM分期的增高,有升高趋势.结论 PKM2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高表达,其表达随病理分级和临床分级的的升高呈升高趋势,PKM2可能在肾透明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王新君白培明鲁华东廖洪锋赵晓昆罗广承
关键词:肾透明细胞癌
多发性囊性毛母质瘤1例被引量:1
2013年
报告1例青年女性多发性囊性毛母质瘤患者。患者女,18岁,因左上肢、颈后肿物1年就诊。皮肤科检查:左上肢和颈后两处粉红色囊性肿物,水疱样外观,触之凹陷,囊肿内有质硬肿块,可移动,无触压痛。组织病理检查:皮下可见不规则的上皮细胞岛,周围有结缔组织包裹。细胞岛由嗜碱性细胞和影细胞组成。诊断为毛母质瘤。
任军刘晓坤王合李新生鲁华东
关键词:毛母质瘤多发性
结直肠癌中miR-21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miR-21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采用TaqMan实时定量RT-PCR法检测43例结直肠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miR-21的表达,分析miR-21的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miR-2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miR-21的表达与肿瘤病理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及术后生存率密切相关(P<0.05),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等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miR-21在结直肠癌中表达升高,miR-21高表达同结直肠癌病理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及术后生存率密切相关,miR-21可能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鲁华东刘忠臣潘超吕彦殷平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MICRORNAMIR-21
皮肤利什曼病1例被引量:1
2017年
患者男,50岁。左小腿斑块、结节1年半。无发热等全身症状,临床表现为左小腿斑块、结节。皮损组织病理示:肉芽肿性炎症,见大量嗜碱性小体线状分布于空泡边缘。予伊曲康唑胶囊200mg,2次/d口服,连续3个月,静滴两性霉素B脂质体20d,后改为伊曲康唑口服液至总疗程6个月治愈停药,随访2年未见复发。临床诊断:皮肤利什曼病。
任军王晓慧刘晓坤李新生谢东斌鲁华东郭奇伟
关键词:利什曼病皮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