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亮

作品数:5 被引量:33H指数:4
供职机构:同济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钉螺
  • 3篇血吸虫
  • 3篇吸虫
  • 2篇血吸虫病
  • 2篇吸虫病
  • 2篇虫病
  • 1篇地理
  • 1篇血检
  • 1篇疫区
  • 1篇疫水
  • 1篇疫水接触史
  • 1篇影响因素
  • 1篇运动生物学
  • 1篇生物学
  • 1篇生物学研究
  • 1篇试区
  • 1篇水力
  • 1篇水力学
  • 1篇起动流速
  • 1篇重疫区

机构

  • 5篇同济医科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武汉水利电力...
  • 1篇葛洲坝水电工...

作者

  • 5篇马亮
  • 4篇何昌浩
  • 2篇潘昭汉
  • 1篇唐超
  • 1篇魏德祥
  • 1篇蔡顺德
  • 1篇刘书耀
  • 1篇桂明
  • 1篇陈和春
  • 1篇何敏
  • 1篇常汉斌
  • 1篇何敏

传媒

  • 4篇中国血吸虫病...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年份

  • 3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影响钉螺吸附能力的理化因子研究被引量:8
1998年
目的:探索有效地从载体上分离钉螺的阻/灭螺工程技术的实施方法和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负重 法、浸泡法和离心法,研究噪声、照度、色彩、离心力、pH及不同盐溶液等物理、化学因素对钉螺吸附力的影响。结果:噪声为110分贝(db)时,钉螺100%脱落。pH由低到高时,脱落率呈类“U”型变化,pH超过9.7时,微小的变化即能使脱离率大幅度急剧增长。离心率达823×10-5牛顿(N)时,脱落率为100%。照度小于4146勒克司(Lx)时,钉螺脱落率升高,在16587Lx强光照射下,5分钟即100%脱落。含NH的盐溶液对钉螺吸附能力影响较小,而在含Na+和Ca2+的盐溶液中脱落率较高,两者有显著性差异。红色光照下,钉螺脱离率高,与黄、蓝、绿及无色相比有十分显著性差异。结论:以上结果表明钉螺的吸附能力与环境密切相关,改变其赖以生存的环境,即可改变其吸附能力。在水利阻/灭螺工程中形成高速旋转的水流,以增大离心力和噪声,增加光照强度,以及红色光照在分离和沉降池中的运用,均可提高水利阻/灭螺工程的效果。
何昌浩蔡顺德常汉斌李肇华马亮叶廉何敏潘昭汉
关键词:钉螺影响因素
钉螺运动生物学研究 Ⅳ.影响钉螺动水沉降距离的生物学及水力学因素研究被引量:5
1998年
在配有循环水系统的玻璃水槽中,研究了螺龄、吸附载体、以及干燥对钉螺动水沉降距离的影响。结果表明螺龄对动水沉降距离有显著性影响,在同一流速下随螺龄增大,沉降距离逐渐缩短。在螺龄相同时,流速对钉螺的动水沉降距离亦有十分明显影响,表现为正相关。吸附载体能显著地影响钉螺动水沉降距离,与无载体吸附相比,沉降距离明显增长,同时随载体面积变小,吸附部位由中部向端部移动时,沉降距离变短,否则相反。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干燥对钉螺的动水沉降距离有影响,随干燥时间的延长,沉降距离增长。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报导出在V流速下最大推移距离公式(99%可信限)为:L=349.65V·H。结果还表明在江河渠系中钉螺吸附载体漂浮和作为悬移质随水流失带悬移是钉螺在动水中扩散的更为重要的两种方式,因而在水利阻/灭螺工程中,有无从载体上分离钉螺的设施,以及该设施分离钉螺能力的强弱是考核水利阻/灭螺工程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
何昌浩马亮常汉斌马拆修潘昭汉叶廉陈和春何敏
关键词:钉螺运动生物学
钉螺起动流速的实验报告被引量:4
1997年
本实验采用水力学和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在配有循环水的玻璃水槽中,首次测定出不同螺龄钉螺的起动流速和钉螺吸附在泥土上、铁板上和玻璃上的起动流通,为判断水下钉螺的起动,提供了参考依据。
马拆修于和开何昌浩马亮常汉斌潘昭汉陈和春叶廉
关键词:钉螺起动流速扩散血吸虫
武汉天兴洲血吸虫病地理医学研究被引量:19
1998年
天兴洲是武汉市郊的江心岛,1977年成为血吸虫病疫区,本文对该岛的形成及血吸虫病发生发展状况进行探索,证明该岛是由于江水“横向环流”形成“河心滩”衍化而来,血吸虫病疫源是邻近的有螺河道钉螺扩散及疫区居民迁入天兴洲而致。分析血吸虫病流行因素后,发现地形、地貌、植被及水位泥沙变化等地理因素对血吸虫病流行有一定影响。三峡大坝修建后,河道动态变化对血吸虫病传播的影响也作了初步预测。
唐超何昌浩马亮吴耀仁严志春方敦德
关键词:血吸虫病
桐湖农场试区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效果被引量:1
1992年
桐湖农场位于汉阳县东荆河流域,系湖滩型血吸虫病重疫区。1987~1989年,该场建立血吸虫病综合防治对策研究试验区,试图在不同时期选择最优化的防治措施,以达到控制疾病的目的。
魏德祥刘书耀桂明马亮宗敬安周仿成涂前尧董明尧张忠德高士道计轩
关键词:重疫区疫水接触史
共1页<1>
聚类工具0